APP下载

今又是,故土情

2014-10-21王丽娟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托娃阿赫玛梅派

王丽娟

在20世纪初俄罗斯诗坛的夜空中有一轮月亮俯瞰大地,这就是阿赫玛托娃,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的杰出女诗人。

安娜·安德列耶夫娜·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屈指可数的杰出女诗人之一,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阿赫玛托娃1907年开始发表诗作。她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的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爱情诗。创作的中期,即30年代和卫国战争时期,诗人的创作大多以卫国战争为题材,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怀。而在卫国战争之后,即创作的后期,诗人精神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此时的创作不涉及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主题,诗人有意的躲避喧嚣,退居一隅,沉浸在对祖国、对历史、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故土》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诗歌传达出诗人对故土血肉相依的深情,对祖国的崇高敬意,也表现出阿克梅派的美学追求。

题目的艺术与语言的高雅

Родная земля

И в мире нет людей бесслезней,

Надменнее и проще нас.

1922

В заветных ладанках не носим на груди,

О ней стихи навзрыд не сочиняем,

Наш горький сон она не бередит,

Не кажется обетованным раем.

Не делаем ее в душе своей

Предметом купли и продажи,

Хворая, бедствуя, немотствуя на ней,

О ней не вспоминаем даже.

Да, для нас это грязь на калошах,

Да, для нас это хруст на зубах.

И мы мелем, и месим, и крошим

Тот ни в чем не замешанный прах.

Но ложимся в нее и становимся ею,

Оттого и зовем так свободно - своею.

1961 Ленинград

故土

世间没有人比我们更加无忧

更加骄傲、更加朴实。

1922

我们不曾将它放进珍贵的香囊挂在胸口,

我们也不曾泣不成声地为它书写诗篇,

它也不曾触及我们痛苦的梦魇,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诺的天国乐土,

在我们的心中也从来不曾

把它当成可以买卖的商品。

我们在它上面沉默、受罪、遭难,

我们甚至想不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来说这是套鞋上的泥泞,

是的,对我们来说这是齿间咯吱的沙粒。

我们磨蚀、搅拌、揉碎

那毫无罪过的尘土。

可是,直到我们躺入其中并与它融为一体,

由此我们才可以从容地宣称——自己的。

1961 列宁格勒,港口医院

诗人在题目中使用了“Земля” 而非“Родина”,这是别有用意的。虽然诗人是在晚年创作这首诗歌,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作品中浸透的阿克梅派的艺术特色。“土地”是可以看见的,祖国的一草一木,祖国的一切都在诗人的眼前,诗人可以亲眼目睹自己深爱的这片土地,她看见了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祖国,那么真切。“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我们生存的依靠,给我们永远的寄托,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见证了每一个人的繁衍与生息。土地,故土,永远在那里,岿然不动。而“祖国”对作者来说,对一个热爱祖国一草一木的人来说,永远是一个抽象的只存在于脑海的概念。我们爱祖国,我们爱这片土地,但是我们可以真实看见,真实感受到的只有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而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阿克梅派追求雕塑式的艺术形象和预言式的诗歌语言,反对迷恋于神秘的“来世”,反对热衷于使用隐喻和象征手法,提倡返回人世,返回物质世界,赋予诗歌语言以明确的含义。注重真实感,书写平凡、实在、真切的物体,作者通过“Земля”一词将阿克梅派的美学追求浸透在自己的诗作中.同时在诗中诗人使用了“грязь”、“хруст”、“прах”等真实可感的物体等,更充分体现了阿克梅派诗歌的特色。诗人不愧是阿克梅派的典型代表。

此外,诗人在诗中使用了具有宗教高雅色彩的词汇“заветных”、“обетованнымраем”等。虽然这些都是对祖国表示否定时使用的词语,但作者使用了反语的形式对诗歌进行书写,所以作者将宗教中的高雅词汇用于描写故土,更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尊敬,热爱之情。在诗人看来。只有那么高雅的词语才能描绘对所有人来说都那么珍贵,值得每个人尊敬、热爱的故土。

时间的力量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诗中标注的两个时间:1922和1961。两个时间背景下,诗人的心情是怎样,对祖国的感情又是怎么样的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很多诗人、学者因不了解革命而远走异国他乡。对当时的移民倾向,阿赫玛托娃表示不与抛弃故土的人为伍,并写下许多诗表示坚决反对。她选择了与祖国同在,虽然命运并没有给她安排一条平坦的路:1921年她的前夫古米廖夫因“塔甘采夫事件”被捕枪决,虽然她与古米廖夫已经离婚,但这对诗人的打击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可以对自己的祖国表示不满、愤恨,且诗人的诗中充满了恐惧与悲伤,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依然寄予这片生她养她的故土以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诗人,她的诗充满了公民感。如涅克拉索夫所说的“你可以不做一位诗人,但一定要做一位公民”。阿赫玛托娃斥责当时的侨民为“背叛者,流放的犯人”,认为“外国的面包充满苦味”。虽然当时祖国是混乱的,不安定的,但是阿赫玛托娃相信祖国一定可以走出混乱,走向复兴。在后来的卫国战争的大围困时期,诗人也用自己的诗歌来激励人们,相信胜利的到来,相信自己的祖国。

第二时间个是1961年。当时诗人已是70岁高龄,经历过人生的坎坷,心情归于平静,故意躲避喧嚣。但是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更加醇美,更加珍惜祖国赐给的一切,即使故土是被我们随意践踏的尘土,即使它是牙齿间的砂砾,但是依然被诗人所热爱,依然诗意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1922年到1961年这39年之间,诗人在故土上的经历足以让一个正常的人离开故土,寻求一片安静的土地:自20年代起遭受非议,1946年8月苏共政治局更是对她严厉批判,说她是“无思想的反动文学泥坑的代表之一”,是“混合着淫秽和祈祷的荡妇和尼姑”,她的诗歌是“奔跑在闺房和礼拜堂之间的发狂的贵妇人的诗”。随后她被开除出各级作家协会,作品遭封杀,言论受监禁。与作者同时代的一些诗人不堪凌辱选择自尽或是逃离异国他乡,但阿赫玛托娃多次坚决拒绝“主动”出国,她郑重宣布“永不生存在异国的天底下,也不苟活在他人的怜悯中”,她始终坚守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撕裂自己,用血泪谱写诗篇。也许表面上看,诗人对祖国是又爱又恨,实际上,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诗人对祖国最深情的爱的表现。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阿赫玛托娃:“她的著作表现着这位天才的抒情诗人之古典的清澈意味与其沉着的用词,她的疏淡的韵文喜欢用颠倒的简语,革命并没有威骇了她,依然在苏维埃共和国度她的生活”。 最后两句足以表明了诗人的爱国之深,让世界都知晓,都为之赞美,为之动容。

感情的真挚

一切景语皆情语,所谓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中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我的祖国”。在诗人心中,祖国是她挚爱的一切的基础,它不是炫耀的资本,不是交换的工具,它是天国乐土,也许从表面看来,它是让诗人失望的,但是实际上诗人时时刻刻都铭记她的存在,因为她已经融入每一个人的生命,这是诗人的归宿,也是这个民族里每一个人的归宿。诗人对祖国、对故土有坚贞不渝的赞美。无论何时,在这个故土所养育的每一个人的心中,祖国永远都是神圣的。

虽然诗歌只有十四行,但诗人对祖国深切的爱却感人至深。诗歌以沉郁的笔调、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土地的双重性——渺小、卑微、轻贱而又那么博大、深沉与厚重。这样的祖国,永远都是诗人深爱的祖国,是每一个俄罗斯人民深爱的祖国。

结语:咏叹,韵律,意境和深情的苦涩,如此和谐地指向人性美和诗美,如此深邃地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一片挚爱之情,这是我们读完《故土》之后强烈的感受。阿赫玛托娃的诗充满人文精神,她的爱是宽广的。她对俄罗斯的爱,对祖国历史的敬仰,淋漓尽致地在诗中得到了体现。不得不说,《故土》既传达出诗人对故土血肉相依的深情,又体现了诗人土地般宽厚博大的胸怀,读来感动人心。

猜你喜欢

托娃阿赫玛梅派
作品欣赏
你来迟了整整十年
猫与鼠:阿赫玛托娃式婚恋
丁晓君——舞台梦 戏剧瘾 梅派青衣丁晓君对京剧沁人心脾的情感
梅葆玖先生病逝
誓诗
——致阿赫玛托娃
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