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控制血液储存温度对血液功能的影响
2014-10-21谢航军
谢航军
【摘要】近年来,随着失血性疾病和失血性创伤的增加,导致临床失血率增加。因血液储存温度的变化,导致血液成分发生转变,或者血液污染,功能丧失。本文主要针对冷链控制血液储存温度,对血液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冷链控制;血液储存;温度;血液功能
【中图分类号】R818.0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011-02
血液成分的改变,与储存温度息息相关,在条件不正确状态下储存,放置时间超出最高限制,导致血液出现污染,或者导致血液的成分发生变化,成分功能丧失。患者输血后,可能会引发感染,或者出现抵抗。本文主要对“冷链”控制温度,对血液储存的温度,起到血液质量保护,进行简单综诉。
1全血、红细胞的储存温度与时间
血液离开冰箱,不得多于30分钟,以免发生血液质量问题。全血需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储存,且需要在储血专用冰箱中放置。ACD保存液中,全血可保存21天,在CPDA保存液下保存,其保存天数可达35天;在ACD保存液中对红细胞进行保存,可保存21天,而在CPDA保存液中,能够保存35天;去甘油红细胞在解冻后,能够在4℃的冰箱中放置24h;经洗涤后红细胞,可在4℃温度下的冰箱中储存,添加液为0.9%氯化钠溶液的洗涤红细胞保存24h。在密闭系统洗涤且最后以红细胞保存液混悬,洗涤红细胞保存期与洗涤前的红细胞悬液相同。
在行血液转运时,其所需要温度,必须在可控范围内。血液滤白应坚持在低温冷链状态下进行,如果在进行白细胞过滤前血液已经处于4℃保存,需要在室温下过滤时,室温应≤26℃,并且应当尽快放回至4℃保存,从取回到放回的时间应<3 h。在需要运输血液时,必须使用专业的血液运输箱,对红细胞或全血进行运输时,温度必须保持在2-10℃之间;对血小板进行运输,时温度必须保持在20-24 或使用专用的血小板运输箱,必须要具备连续轻缓振动功能,才能保持血液最佳状态;在对白细胞运输时,其运输箱必须保持温度为22℃左右;而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运输,必须保持冰冻状态,,临床输血时,其输血取血时,使用专用血液运输箱。
2储存温度增高对红细胞和全血质量的影响
红细胞和全血的储存温度,在较于保存温度高6℃时,血液成分中的有效性与活性无法取得最佳状态,致使葡萄糖在无氧酵解上加速。储存温度高于11℃时,其红细胞的破坏性增加,在增加11℃温度以上,若超过30分钟,其血红细胞含量会逐渐提高,导致乳酸堆积,出现血液PH值大幅度降低,血钾浓度也会随之下降。
若红细胞保存温度,达到2℃下限时,红细胞可溶解性破裂,在行输血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输血后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储存温度≤6℃时,能够起到对血液细菌最佳的抑制效果。若将全血、红细胞置于温室,在25min左右,其温度则可上升10℃以上;≤2℃时,可能会引发红细胞破坏。全血、红细胞在不确定状态下放置20分钟以上,可能会导致血液出现污染,引发细胞功能丧失。
据相关研究显示[1],血液在采集后,置于冰箱中保存,温度不同、时间不同的情况下,对血液的Glu、FHb、PH进行检测,并将其置入温度为4℃冰箱中,保持不同的时间,再观察Glu、FHb、PH水平。从结果中显示[2],在血液置于15℃以下状态时,保存时间并不会对血液的质量构成影响。若温度上升,长时间放置,对血液的质量与保存实效都会构成严重影响。对血液运输时的“冷链”进行分析,在进行血液管理中,使用“冷链”是对血液质量进行保护的方式,在血液的管理系统中,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红细胞和全血在2~6℃的温度下保存,能够确保葡萄糖消耗速度减缓,是确保红细胞活力保存的主要措施,致使血液的细菌可被长期抑制。
3临床输血对全血、红细胞的温度控制
将全血、红细胞于4℃的储血专用冰箱中取出,则需在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周围温度在23℃以上时,若需要30分钟后注输,必须将其置于冰箱中储存,在无专业储血冰箱的状态下,也可以将血液维持于2~6℃的温度状态下,若温度高于6℃,会促进血液的细菌繁殖,置于温室中,会使血液上升11℃,若温度过低,则会使红细胞遭受破坏。
4不同温度下保存红细胞的质量研究
国外学者,使用全自动血液处理机,对低温保持8个月以上的红细胞洗涤,并进行质量跟踪。经研究结果显示[3],全自动血液处理机对保存8个月以上的红细胞洗涤,其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回收率、残余回收率、体外溶血、甘油参与量、残余血小板等相关指标,与国家的相关标准相符,经无菌实验检验,均为阴性。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4],血液冷链系统,处于高速公路血液运输中,具有极高的有效性。可为临床检验血液运输冷链提供确切依据。经研究结果显示,血液可在冷链系统下,对高速公路进行血液运输。在不同的血液制品中,红细胞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受损。进行温度控制,并非形成红细胞受损的主要因素。在高速公路的运输状态下,因离散冲击力、运输振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导致红细胞受损,才是主要因素。
也有学者对悬浮红细胞进行保存前,使用不同的温度状态过滤,能够对保存期中的溶血情况进行分析,经研究发现[5],在4℃状态下,对悬浮红细胞进行保存,能使保存时间延长,细胞的K+下降,而Na+上升,因脆性提高,以及出现溶血。随着保存时间上的变化,导致PH值与Na+逐渐下降。
5结语:
冷链管理,能够对血液从献血者献血开始,直到患者输血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温度控制。血液中因成分不同,其保存条件和时间也有差异。血液成分和全血,在储存、制备、运输的每一个环节中,冷链系统会对血液进行持续保护,是对血液质量进行保障的关键所在。经相关研究显示,红细胞和全血的最佳储存温度为4℃,能对红细胞的活性进行维持,也能致使血液的细菌,能够在低温状态下,取得最佳的抑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楷,梁中会,史文君等.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对提高血液质量的意义[J].基層医学论坛 ,2013,(29):3890-3891.
[2] 苏红,谭爱玲,许少英等.冷沉淀制备的关键控制环节[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10):144-145.
[3] 王跃,万东升.基于血液质量安全的冷链管理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535-536.
[4] 宁群杰.现代化温控系统在血库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7):4052-4053.
[5] 彭达明,简峻,余学飞等.血液冷链分布式无线多点温度监测系统设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45):8514-8519.
[6] 谢映明.血液采集过程中"冷链"的现状分析及优化[J].吉林医学,2013,34(28):5838-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