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山狼》的讽刺意义
2014-10-21李志荣
李志荣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浅析《中山狼》的讽刺意义
李志荣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中山狼”故事是广为流传的民间寓言故事,也被诸多文人改编成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以康海的最为经典。笔者以康海的《中山狼》为代表,分析文本深刻的讽刺意义。
《中山狼》;讽刺意义
“中山狼”故事在民间为很多人所知,具有普遍的教育启示意义,而明代康海的《中山狼》别有一番风味,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笔者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讽刺性。
李梦阳因与弹劾宦官刘瑾案有关,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向康海求救,康海不得已向从不联系而权势很盛的宦官刘瑾求情,李梦阳得以走出牢狱。然而,就在刘瑾落败,康海却因为替李梦阳求情一事,被贬官,李梦阳却不管不顾。鲁迅先生说:“创作必须有感情。”康海之所以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很大的突破创新,与自己郁积在心中的气愤恼怒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如果只是在于书写一己之愤,其讽刺意义价值就不大了。当然,不管作者创作的意图是什么,而作品本身的价值是后人评价其高低。《中山狼》同时也讽刺当时官场黑暗,表面平静如水,实则暗流涌动。
东郭先生救下中山狼,却反倒是为自己招来了杀生之祸。无奈之下,东郭先生以“若要好,问三老”的借口,为自己找活命的路。老杏树和老牛都支持中山狼吃掉东郭先生。其理由是:老杏对老圃有恩,然在老杏没能结出果实,老圃却要砍伐它;老牛对老农有恩,老牛不能做事情的时候,老农要杀掉他。康海因为救了李梦阳而自己深陷囹圄,而自己落难时,却无人理会。康海自己就好比是老杏树或是老牛,而中山狼就是李梦阳。就在《读〈中山狼传〉》里,康海写到:“平生爱物未筹量,哪记当时救此狼。”平生遭际使他尝尽人间百味,历尽世态炎凉,从而也深谙官场游戏规则:你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别人可以对你阿谀逢迎,百般迎合,当你失去可利用的价值的时候,你就只是一块可以任人践踏的垫脚石。而在官场当中,又何止只有一个李梦阳这样子的人。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明朝官场上尖锐的矛盾,彼此相互倾轧,尔虞我诈。
其二,康海把讽刺的对象直接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众所周知,朱元璋是通过农民起义,夺得天下。他在一帮兄弟为他出生入死之下,得到大明江山。然而,就在天下初平定的时候,他就在极力策划巩固自己的皇权。他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对开国功臣良将进行全盘的大清洗活动。这些案件时间长达十五年之久,有近十万人受牵连,几乎把所有有才能的开国的文臣武将都消灭殆尽。所谓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大概就是这样。在朱元璋老年的时候,他变得异常敏感多疑,大兴文字狱。当时的文人敢怒而不敢言,但是给后来的文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在《中山狼》中,中山狼求救于东郭先生的时候,低声下气,摇尾乞怜,而当自己脱险的时候,就原形毕露,张牙舞爪。这不正合了明太祖的形象。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康海最后通过杖藜老人的话(世上负恩的人多着,有负君的,负亲的,负师的,负朋友的,负亲戚的,反正世上多的是中山狼。),揭示了当时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风行的社会风气。
其三,康海讽刺了“兼爱”的墨家思想。在《中山狼》中,东郭先生原本不打算解救中山狼的,只一心想着进取功名,只是因为信奉墨家“兼爱”的思想,才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中山狼。然而,中山狼最终却决定要吃掉东郭先生,所幸被杖藜老人所救。就在杖藜老人令其杀掉中山狼的时候,东郭先生仍旧是不忍心。在反映东郭先生“兼爱”的同时,不难看出其迂腐至极,不讲原则,不分敌我。在东郭先生赶路途中,他遇到中山狼求救的时候也说:“您好不识闲忙也!俺待进取功名,急忙要赶程途,怎管得您的闲事来!”我们不难看出东郭先生只是一个只读书不问世事的“书呆子”,不会灵活运用知识。明代统治者对于思想文化方面控制很严格,考试科目有严格的限制,采用“八股取士”制度。《中山狼》的创作也反映当时文化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是,死读书,读死书,难于做到经世致用的人。这也是对当时不科学文化制度和思想禁锢的讽刺。
康海的《中山狼》是一部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明杂剧,对当时社会风气、文化制度、政治官场等方面进行了隐晦而又无情的讽刺,总之,是一部很有内涵的作品。
[1]鲁枢元.创作心理研究.宁夏: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元明清卷.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版.
[3]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古典戏剧基本解读——十大悲喜剧(四).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I206
A
1005-5312(2014)29-0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