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哈萨克传统舞蹈卡拉角尔嘎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2014-10-21汤努儿阿不都哈力沙衣拉古丽苏兰曼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哈萨克人走马哈萨克

汤努儿·阿不都哈力 沙衣拉古丽·苏兰曼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音乐舞蹈系,新疆 奎屯 833200)

试论哈萨克传统舞蹈卡拉角尔嘎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汤努儿·阿不都哈力 沙衣拉古丽·苏兰曼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音乐舞蹈系,新疆 奎屯 833200)

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只翅膀”。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而“黑走马”更是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壮,通体黑亮,走时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

哈萨克民族;卡拉角尔嘎舞蹈;根基与发展;艺术与特点

一、哈萨克传统舞蹈卡拉角尔嘎的历史根基

哈萨克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是由许多部落和部族融合而成。哈萨克族人民公元前就活跃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及伊犁河谷、伊赛克湖一带,是“丝绸之路”古老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在古代部落氏族时代,周边的部落、氏族曾经都对哈萨克民族先祖称作乌孙、康居、柯莱、乃曼等,后来统一称作哈萨克,但各部落氏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只是语言、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一致,这就好像中国的方言一样。在祁连山、阿尔泰山、喀拉昆仑山等山区的许多岩画上所涉及到信息可以充分说明早期黑走马是一种类似于祭祀活动时的舞蹈烙印,19世纪时俄罗斯学者拍摄哈萨克人的村庄的时候,就拍摄到了哈萨克人跳黑走马的照片,而在西哈萨克应该没遇到,但东哈萨克都跳卡拉角尔嘎,这是地域问题,上世纪土耳其历史电影中哈萨克人跳黑走马的片段。1934年苏联时期哈萨克国家歌剧院演出的第一批哈萨克民族舞蹈,其中一个就是Qarajorgha即“黑走马。

二、哈萨克传统舞蹈卡拉角尔嘎的传说

古老的民间舞背后都有一段传奇而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都带有一种孤独、奔放、或者凄凉之感,根据舞者的各种动作较准确的表现他的思想,如《黑走马》讲述了哈萨克马矫健的体态,在很早以前,哈萨克人和侵略者发生一场争夺草场的战争,结果哈萨克人战败痛失了千万匹良马,哈萨克牧民很悲愤,但哈萨克牧人与黑走马在长期的生活中产生了一种默契之情,黑走马能够听懂牧人的笛声,于是牧民站在高山上吹起了哈萨克特有的一种乐器斯布孜(和笛子类同),当黑走马听到笛声后立即竖起马鬃,长嘶一声,向马群方向奔去,将被抢走的马全部带回哈萨克部落,避免了一场战争。于是哈萨克民间音乐家创作了《黑走马》曲,随后民间舞蹈家创作了卡拉角尔嘎舞蹈,从此卡拉角尔嘎以舞蹈的形式流传下来。

三、哈萨克传统舞蹈卡拉角尔嘎的发展

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能歌善舞,其舞蹈反映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具有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动作刚健有力,优美动人,舒展豪放,也不乏中亚舞蹈风格。有山的胸怀,水的温柔,雄鹰的凶猛矫健,骏马的忠诚勤劳,天鹅的优雅神韵;也有突厥人的骑马步法和蒙古人的摇身抖肩动作,内容以反映牧业生产的较多。“哈拉角尔嘎”是哈萨克族男女老少都会跳的民间舞蹈,哈萨克语意为“黑走马”。相传有一个强悍的哈萨克族青年,用套马索捕住了一匹黑色野马,并将其驯服,回到阿吾勒(即村庄)后,他在向乡亲们讲述捕马、驯马的经过时,不由自主地手足舞蹈起来,由此形成了这个舞蹈。此舞用冬不拉伴奏,一般由一个人或两个人表演,舞蹈的乐曲节奏舒畅、活泼,酷似马蹄接触地面时发出的“哒哒”声,舞者两腿交叉半蹲,双臂随乐曲节奏一前一后交替摆动,手部作反手、提腕等动作,两腿时而踏步,时而前后移动,形象地表现了捕马、驯马的过程。

四、哈萨克传统舞蹈卡拉角尔嘎的艺术特点

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位哈萨克族小伙子发现了一群野马,他挥动套马索套住了一匹非常剽悍的黑色野马。小伙子历尽种种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它驯化成一匹上好的走马。当他骑着黑走马回到阿吾勒(家乡)时,乡亲们闻讯纷纷前来祝贺。小伙子在马上和马下,用各种动作自豪而诙谐地表演了他捕捉和驯化黑马的整个过程。从此,以骑马为题材的表现草原上骏马奔驰时矫健姿态的卡拉角勒哈舞蹈便在哈萨克族民间流传。

卡拉角勒哈男性的动作轻快有力,刚健苍劲,模仿黑走马的走、跑、跳、跃等姿态,在全身一张一弛的律动中表现狙犷、剽悍和豪放的风格。女性的动作优美舒展、活泼含蓄,如显示姑娘美丽而自豪的“花儿赞”,窥视恋人的“羞窥”,前俯后仰的“展裙吊花”等。男女的这些动作,都包含着特定的内容,与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和幽默诙谐的面部表情融为一体,并根据舞者自身水平可以自由发挥,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动作。表演者时常把劳动和生活中具有浓厚特色的各种动态揉进舞蹈之中,使卡拉角勒哈的舞蹈语汇和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卡拉角勒哈既可以在欢乐的大型集会中,也可以在小小的毡房里进行表演。可以由一人单独跳,也可以双人对跳或多人集体表演。舞法亦可以因人、因地而异。视当时的气氛和环境,有轻松愉快的表演,有刚强有力的表演,也有幽默滑稽的表演,从而得到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哈萨克族人在放牧、劳动之余,常常伴着冬布拉的琴声跳卡拉角勒哈,高歌欢舞达旦。卡拉角勒哈以同名乐曲伴奏。这种乐曲的节奏感极强,明快活泼,旋律宛如骏马在草原上驰骋。它由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冬布拉弹奏,按照舞蹈的快慢来变换节奏,并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地方特点和个人演奏技巧。在民俗活动等演出时需要戴毡帽,穿衬衫和带彩色图案的坎肩,穿长裤和靴子,扎牛皮腰带。

[1]贾合甫·米尔扎汗主编.哈萨克族文化大观.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姜崇仑主编.哈萨克族历史与文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苏北海著.哈萨克族文化史.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哈萨克民间舞蹈.中华舞蹈网,2012.5.31.

[5]赛里曼.哈萨克舞蹈基础.民族出版社,2012年2月.

J722

A

1005-5312(2014)29-0187-01

猜你喜欢

哈萨克人走马哈萨克
油画《哈萨克牧羊女》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马背文化衍生的《卡拉角勒哈》舞蹈
走马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一件与卫拉特人有关的清代哈萨克文档案文书研究(哈萨克文)
走马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浅析与哈萨克族原始宗教信仰有关的习俗
走马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