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2014-10-20李天巨
李天巨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信息技术的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已逐步融入学科日常教学中,评价方式日趋多元化。在我们积极实践新课程的同时,也需要高度关注课堂中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学困生。尽管每个班级的学困生数量不多,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任由其自由发展。这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不符合新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的理念,最终会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阻碍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一、信息技术学困生形成原因剖析
1.基础知识的欠缺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在跟学困生的交流中得知,很大部分学生学习存在困难,跟不上节奏,不是因为先天智力存在问题或上课调皮捣蛋,而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不足,学习能力欠缺。一方面这些学生家庭大都没有电脑,平时接触、使用计算机的机会有限;另一方面,在义务阶段学习期间,学校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或是经常被主课占用,存在硬件条件差,几人使用一台电脑的情况。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了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明显不足,高中阶段知识内容衔接的断层。
2.性别与个性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男女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女生存在优势,男生动手能力强,敢于实践,学习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操作更胜一筹。不可否认的是,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使得学困生中性别比例女生比男生多。另外,学生的性格往往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尤为活跃,而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往往面对电脑缩手缩脚、害怕出错。
3.学习动机的差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门被边缘化的课程,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冷落。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大多数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是娱乐课、放松课,只要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就行,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精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关注的重点就出现了不小偏差,而一些自制力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更是把上网、玩游戏作为课堂的重点,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成了学困生。
4.教师教学研究的不足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既要从事学科教学,又负责硬件设备维护,工作量大、内容庞杂,存在对课堂教学问题研究不够、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管理的手段简单化等问题,部分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缺少对学困生必要的关注和辅导,教学内容设计偏难,造成学困生接受不了。
二、信息技术学困生转化对策探究
1.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
教师了解学生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避免简单地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现象。其次,了解学生的过程应是隐性的,即在保护学困生自尊心的情况下进行,而不是给学生贴标签。故而,教师应摈弃潜意识中陈旧的“好差生”观念,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与学生交流、网络问卷调查、操作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好准备。
2.关爱学生,为学困生成长提供帮助
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的教育注定会失败。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学困生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应贴心地去关心和理解学困生,想方设法为他们扫清学习上的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节奏和语速应适当放慢一点,重难点内容应多重复几次;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与关注。
3.运用差异,实施伙伴互助学习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是过大的差异必然会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我们要学会转差异为优势,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实施伙伴互助学习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教师应挑选一些电脑操作水平高的学生与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安排他们邻近就座,以强带弱,互帮互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优秀生“小老师”的作用,提高其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学困生也能尽其所能,学有所得。另一方面,伙伴教学还可以解决教师上课辅导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问题,对于增进班级的团结和凝聚力、活跃班风、转变学风有很好的作用。
4.不断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要真正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完善自己、提高自身修养,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才能为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可能、创设条件,我们的教学课堂才能异彩纷呈,光彩夺目。
总之,做好学困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更多的真心、恒心和耐心,需要更多的付出,要始终相信学困生也是可以进步的。
(责任编辑黄 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