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资源,拓展实践内容
2014-10-20张海朋
张海朋
综合实践课是应新课改的形势而产生的。这一课程的出现主要是解决中国以往的教育弊端,也是中学课程体系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课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主,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突出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创新性、活动性和综合性。但由于综合实践课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经常无计可施。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地区发展情况,发掘活动资源,拓展实践内容。
一、设计实践主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学科的限制,也没有知识和技能的界定,它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要为中心。在实践前设计好主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是确保实践顺利进行的首要步骤。可以让学生设计活动的主题,教师起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学生参与、教师指导的主题设计局面。
(一)与学科相关,突出实践与学科的整合
由于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所以需要教师深入发掘资源,由学生或教师确定活动主题。笔者认为,可以制定与学科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这样学科知识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延伸和拓展。新课程标准中也曾提出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如酸雨正在不断危害人们的生活,等学生学完酸雨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设计“寻找酸雨形成的原因与酸雨对人类的危害”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具体的实施方案可以让学生拟定。学生分组合作,组内成员分头行动,各自负责其中一项内容,最后形成报告。
(二)与社会体验相关,突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其实,身边的一切就是实践资源。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可以开展与社会体验相关的主题活动。如领略徐州的历史文化风情,调查徐州市的最新经济状况,调查徐州市有多少文化古迹和有什么文化传统,等等。这些活动简单易行,活动方式主要以考察、访问为主。在活动实施前阶段,需要确定具体的主题和需要达到什么目标,然后商讨具体的地点和所需的物品,最后形成报告总结。学生可以在访问过程中体验当地的历史,深刻地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发掘本地资源,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本地资源可以就近取用,方便快捷。因此,教师与学生应该深入发掘本地资源,开展特色实践活动,这对于学生加深对本地的了解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开展徐州诗词主题活动,传承地方文化
一般而言,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历史。因此,可以设计一些与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特色,更好地传承本地文化。以笔者所在的徐州市为例,由于很多诗词与徐州相关,因此可以开展徐州诗词主题活动。此类任务灵活性很大,可以以竞赛形式开展此次实践活动,比一比哪个小组搜集到的徐州诗词最多。有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白居易的《燕子楼》、苏轼的《江城子·别徐州》、曾巩的《彭城道中》、张祜的《观徐州李司空猎》。以竞赛形式进行,学生会想办法搜集到更多的徐州诗词。与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构建特色,更拓展了学科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拓展综合实践基地,丰富实践内容
学习与实践的目的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好充足准备。因此,可以将综合实践基地延伸到社会,以丰富实践内容,更让学生感受社会气息,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周边的社区服务活动,走进敬老院探望老人,参加学校的管理服务活动、手工制作活动等。如此一来,教师将综合实践基地从学校发散到周边,发散到社会,让学生有机会融入社会,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
三、及时总结评价,突出实践活动价值
评价也具有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应在每次综合实践课程完成后,进行评价总结,突出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实施档案袋评定效果很好。每次综合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自己填上在实践中的收获,在自我评定中发现不足并逐渐敢于肯定自我,学会分享成果。然后,教师收集档案袋,进行综合性评价。每一次评价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也突出实践活动的价值。以“小小创造与发明”实践活动评价为例,教师可以表扬学生的创意和执着探索的精神。学生在进行档案袋记录时,也提出自己的创造将会对哪些方面有价值,自己的创造还需要在哪些地方进行改善等。评价,让学生感受温暖与关注,更让学生认清优势与不足。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教师在活动课中不是“教者”,而是“指导者”。学生每参加一次综合实践课,就会有所感悟,犹如得到一次人生的洗礼。因此,教师应不断努力发掘资源,拓展实践内容,为学生搭建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平台。
(责任编辑陈剑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