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经济因素对阿拉伯社会稳定的影响
2014-10-20方长明
方长明 王 莹
2010年12月17日,26岁的突尼斯水果小贩布阿齐齐因与警察发生矛盾而自焚,由此掀起了一场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风暴,这场风暴起初只是一个孤立的抗议地方当局的事件,但很快演变成一场席卷中东的社会骚乱,影响甚广,波及巴林、埃及、利比亚、约旦、摩洛哥、叙利亚、也门等国。这场风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有些国家重组了政府,有些国家则进行了改革。例如,在一些国家,游行示威演化成暴力运动,并推翻政权,使一批昔日不可一世的政治强人先后下台——突尼斯的本·阿里,埃及的胡思尼·穆巴拉克,利比亚的穆阿迈尔·卡扎菲,也门的阿卜杜拉·萨利赫。在其他一些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以及约旦等,示威游行运动以政府承诺推进改革而趋于缓和。
关于阿拉伯风暴产生的缘由,学者们列出了很多的原因,比如,独裁统治者长期把持政权,国内缺乏民主和自由,统治阶层腐败成风,失业率居高不下,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渗透,西方国家的幕后推手等,此外,还有观点认为,新兴媒体的发展催生了这场风暴。不可否认,这场风暴不是一个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本文旨在分析阿拉伯风暴中,教育与经济的共生关系如何作用于社会,并揭示其对类似的政治变革的影响。
一、阿拉伯国家教育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教育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基石。二战结束后,获得独立的各阿拉伯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教育,尤其是80年代以后,得益于石油价格的上涨,阿拉伯各国财政状况良好,因此,教育获得领跑式高速发展。
根据阿拉伯各国政府的财政预算,它们每年在教育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从而使大量人口获得受教育的机会。1980年-2010年,阿拉伯国家的青少年受教育时间明显增多,到2008年,阿拉伯初等教育的入学率达到了96%。在对全球146个国家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时间增长情况的排名中,阿拉伯国家占据了前20个席位中的8个,具体数据见表1①Barro,Robert & Lee,Jong-Wha.“Education Attainment for Population Aged 15and Over”,载http://www.barrolee.com/data/full1_old.htm,2011-09-04.:
表1 世界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时间增长排名(单位:年)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少阿拉伯国家在教育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育时间和教育覆盖面都有明显增加,与欧洲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其中,高等教育发展尤为突出,突尼斯的大学录取人数增加了三倍,埃及增加了四倍,利比亚增加了十倍之多①Walter Laqueur,”Will Egypt’s Youth Meet History’s Challenge?”,载 http://www.cbsnews.com/stories/2011/03/17/opinion/main20044515.shtml,2011-03-17.。
但同时,阿拉伯国家的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专业设置与就业脱节,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已有专业人员则超出社会需求,毕业生的求职“空歇期”不断延长。以埃及为例,各级院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各院校设置的专业课程过多且覆盖面过窄,基础课程薄弱,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或因质量不符合社会需求或因数量超过社会接受能力而失业,从而造成“知识失业”的现象。据统计,2006年埃及失业人口为204万人,失业率为10.6%,其中七成以上为高校毕业生②World bank indicator on unemployment,载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其中一些热门专业,如计算机、会计、管理、商务、法律、外语等人才需求已趋于饱和,除少量毕业生能在政府职能部门获得就业岗位外,大量学生面临失业困境。
其次,自然科学、职业教育与技能教育不足,未能培养出足够的熟练技工,技术型人才缺乏,社会亟须人才后备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受就业观念和客观环境的影响,职业教育在很多阿拉伯国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绝大部分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都选择了社会需求有限的社会科学专业,如历史学,政治学,语言学,宗教学等,以期毕业后获得一份收入稳定、并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公职。只有少数学生学习工程机械,医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专业。科学和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一般来说,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就越能从中受益,从而也吸引越多的人学习这一学科。但是阿拉伯国家的毕业生既难以从私营部门获得从商的机会,也很难从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满意的工作机会,于是他们将获得公职作为自己的求学目标,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那些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限同时在经济领域也难以获得就业机会的专业。而且这种现象在阿拉伯国家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目前各阿拉伯国家的公职人员从业人数在全世界属于前列。据悉,埃及的公职人员就达到500万之多。这种教育结构不平衡的结果是,一方面,政府岗位有限,无法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而另一方面,企业由于无法得到足够的合格的员工,致使企业不敢冒险扩大规模,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就业机会的扩大。
因此,能否向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诸多阿拉伯国家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阿拉伯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低迷
正如一些社会学家所指的,在发展中国家经常会发生这样一种错位,即一方面通过发展教育培养了大量劳动者,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③James Davies,“Toward a Theory of Revolution”,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62(1),p.63.。所以,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阿拉伯国家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界银行发布的失业数据显示,阿拉伯国家普遍存在失业率较高的现象,如表2所示④World bank indicator on unemployment,载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
由表格可以看出,埃及、也门等暴乱比较严重的国家也是失业率较高的国家,分别接近或超过两位数。与高失业率交织在一起的是“人口年轻化趋势”,1950年-2010年,阿拉伯国家婴儿死亡率下降的同时,人口出生率也在上升,其结果是青年人口数量大增。据报道,首先爆发动乱的突尼斯目前的失业率接近20%,15至35岁就业骨干群体失业率高达30%,部分行业甚至高达60%。这些人失业的原因不是因为文化水平低,恰恰相反,他们大都经历了教育大发展时期,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突尼斯,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在全国70万的总失业人口中,高校毕业生占到了17万⑤陈沁:《突尼斯出台五年计划降失业率》,载http://finance.eastday.com/economic/m1/20110920/u1a6114629.html,2011-09-20.。另据统计,2011年,35周岁以下的人口占据埃及总人口的2/3⑥Walter Laqueur,“Will Egypt’s Youth Meet History’s Challenge?”,载 http://www.cbsnews.com/stories/2011/03/17/opinion/main20044515.shtml,2011-03-17.。目前,在埃及的失业人口中,90%的失业者是29岁以下的青年,而且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09年阿拉伯人类发展报告》,埃及青年人口失业率为26%,另据埃及官方统计,2010年,埃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失业率达到18%①安维华:《埃及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探析》,载《西亚非洲》2011年第6期。。
表2 阿拉伯国家的失业率状况
而那些失业率较低的国家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游行运动,但规模不大,未对当地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而且这些国家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政府可以通过石油收益来满足民众的需求,从而维护其政权②Michael Ross.“Does Oil Hinder Democracy?”World Politics 2001(53),p.99.。海湾盛产石油的国家如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以及阿联酋等国,就成功地避开了社会动乱的局面。
导致一些阿拉伯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僵化,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难以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目前,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属于农业国,工业化水平普遍不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比重也较低。从历史原因看,主要是由于这些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尽管部分阿拉伯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工业发展方面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主张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但是到七八十年代,这些国家逐渐放弃这一战略,开放国内市场,致使本国工业在和西方工业的竞争中逐渐被淘汰,民族工业纷纷解体。此外,虽然一些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领域推行改革政策,但各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势力对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持敌对态度,因此,经济改革步伐缓慢。就现状而言,从产业结构上看,这些国家的国民收入主要依靠资源出口、旅游等非生产性收入,并且国内缺乏合适的工业投资项目。由此便导致资金从出售资源和直接投资两条渠道流向海外市场,没有转化为发展本国经济的资本。所以,国内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均滞后,引发就业问题。据统计,目前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吸纳就业比例仅为16.5%。服务业吸纳就业比例为55.8%,与发达国家70%的普遍比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①陈杰:《浅析阿拉伯国家的失业率问题》,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第6期。。因此,阿拉伯国家现有产业结构是解决失业率问题的制约性因素。
其次,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本已困难重重的阿拉伯经济,致使劳动力市场雪上加霜。
由于阿拉伯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对世界经济的依附性强,因此,任何国际性的经济震荡都会对阿拉伯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据统计,中东和北非许多国家在2010年之前都经历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衰退过程,这很可能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结果。遭受阿拉伯风暴打击的几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呈下降趋势。比如,巴林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07的8.3%降到2010年的4.5%;埃及在穆巴拉克的经济改革推动下一度经济增长稳定,但在2008年经历了外资大规模撤出和外来旅游人数锐减的双重打击,经济增长迅速缩减,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也从2007年的7.1%下降到2009年的4.7%;而利比亚的国民生产总值也从2007年的6.0%降到2009年的2.1%②World bank indicator on GDP,载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KD.ZG?page=1。国民经济增长的回落又进一步恶化了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教育、经济因素加剧社会动荡
教育是推动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接受更多教育的人往往表现出更为广泛的政治参与性,从选举参与、政治问题讨论,到更为公开激烈的抗议活动③Thomas Dee.“Are there Civic Returns to Education?”,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4(88),pp.88~91.。甚至有学者认为,从个人层面讲,教育是政治参与的最佳预测器④Robert D.Putnam,1995a.“Bowling Alone:America’s Declining Social Capital”,Journal of Democracy1995(6),p.77.。但是,当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时,就可能会导致受教育者的数量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1962年,大卫·詹姆斯提出一个著名观点:“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破坏稳定的行为就会越极端。”⑤James Davies.“Toward a Theory of Revolution.”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62(27),p.65.
为什么教育规模的扩张与黯淡的就业前景会导致政治上的动乱?
首先,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政治意识,增强人们参政意识,提高政治活动水平。接受教育的人往往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有较高的关注,尤其是当经济环境不佳时。此外,教育也提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水平,此次阿拉伯政治动荡过程中,示威者对即时媒体的使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示威者通过对先进的即时媒体的使用,迅速发布、传播相关信息,不仅自己参与到政治活动当中,而且有效地组织了他人参与其中,甚至还影响到国际舆论的走向。在突尼斯小贩布阿齐齐自焚地区爆发示威运动的同时,YouTube和Facebook以及推特网等即时信息媒体迅速起到了动员突尼斯青年的作用。布阿齐齐的自焚视频很快在网上流传开来,并强化了第一波示威运动。随后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的视频又在更大范围内引起人们的不满。媒体不仅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而且起到了组织示威运动的作用,正如一位示威者所说的:“人们走上街头,一手拿着石头,一手拿着手机。”⑥Yasmine Ryan.“How Tunisia’s revolution began”,载http://www.aljazeera.com/indepth/features/2011/01/2011126121815985483.html,2011-01-26.对即时媒体的使用不仅发生在突尼斯,在随后发生动荡的国家也同样如此。甚至,动荡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扩散到其他阿拉伯国家,这本身也有媒体的部分作用。这种以往示威游行运动所不具有的特点就是教育和媒体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教育使人们具备了使用新兴媒体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水平和效率。
其次,接受教育是获取社会利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对教育的投资基于未来的回报。通过教育获得的技能资本如果能从经济活动中获取较高的回报,其政治参与的机会成本也相对提高,因为以同样多的教育花费从事政治活动很可能不如投身经济。相反,在一个低迷的经济环境中,政治参与的机会成本就会大为降低。这种权衡在诸如示威游行、占领建筑物等精力密集型的政治活动中尤其如此⑦Sidney Verba,Nie Norman.Participation in America:Political Democracy and Social Equality.Chicago,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p33.。
阿拉伯政治动荡就印证了以上理论。在危机爆发前,教育虽然有力扩张,但经济增长却没有跟上步伐,因此普通民众的贫困化程度进一步恶化。从前文的表格可以看出,阿拉伯国家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都有很大发展,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在教育领域进行了相当大的投入,但是他们发现并不能从劳动力市场获得对先前教育投资的回报。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经济领域已经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参与政治活动就不会对其经济收益造成影响,所以低廉的政治参与机会成本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将精力投入到政治活动中,例如示威游行活动。在教育领域投入越多的人,其期望值就越高,受经济低迷状态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失业使接受更多教育的人参与政治的机会成本比没有接受教育的人更低。总而言之,当较好的受教育状况和较差的就业前景结合在一起时就会以一种激烈的政治参与方式表现出来,而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治活动中,机会成本与不满情绪的作用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根本动力,后者是催化剂。比如,卡尔迪特将不满与政治运动联系在一起,认为带有某种不满情绪的团体会比其他团体更加活跃①Karl-Dieter Opp.“Grievances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ovement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8(53),p.39.。这种不满情绪确实也出现在阿拉伯风暴过程中。例如,2011年4月,穆巴拉克辞职后不久,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抗议活动的人员中,64%的人将“低水平的生活标准/缺少工作岗位”列为他们抗议的原因,只有19%的人对“缺乏民主改革”表示不满②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Egyptian Public Opinion Survey,April 14-April 27,2011,”载 http://www.iri.org/sites/default/files/2011%20June%205%20Survey%20of%20Egyptian%20Public%20Opinion,%20April%2014-27,%202011_0.pdf,2011-06-05.。不满情绪确实对激烈的政治运动起到催化作用,但不满情绪不足以促使人们参与政治活动。公众可能对政治和经济形势表示不满,但可能也会无动于衷,尤其是当参与政治活动的成本很高时。只有当劳动力市场状况不佳,参与政治的机会成本很低,而且不满情绪无以发泄时,人们才会倾向于将他们的精力投入到抗议活动中。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教育投入与经济回报的错位是导致抗议活动的重要原因,但是它并不意味着会带来政权的变动。阿拉伯国家之所以会遭受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动,还有着其特殊的原因。
首先,遭受动荡的阿拉伯国家在政治上都缺乏民主,缺乏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有效机制,不了解民众的需求和不满,而且这些政权在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上停滞不前或步伐缓慢,致使现有问题不断加剧,民众对未来毫无信心,只能通过推翻现有政权来打破僵局。
其次,通货膨胀严重,尤其是食物价格的上涨,提高了生活成本,加之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使得普通民众的基本生活面临巨大威胁,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财富被极少数人把持。一方面是低收入和收入不稳定人群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存危机,而另一方面则是严重的腐败现象,极少数人通过公权力或与公权力相勾结,把持了巨额的国家财富。在突尼斯,有一半以上的商界精英都与前总统本·阿里有着亲近的关系,而本·阿里家族拥有约54亿美元的资产③Lisa Anderson.“Demystifying the Arab Spring”,Foreign Affairs,2011(3).载http://pomed.org/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1/05/Lisa-Anderson_Demystifying-the-Arab-Spring.doc。在埃及,据称前总统穆巴拉克和他的家族有大约400到700亿美元的资产,而和穆巴拉克之子加迈尔关系亲近的商界巨头基本资产都在10亿美元以上④Jack Goldstone.“Understanding the Revolutions of 2011”,Foreign Affairs,2011(3).。同样严重的腐败及裙带关系现象也出现在利比亚、也门等阿拉伯国家。这种严重的腐败问题加剧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对立情绪。
示威游行运动并非一定导致政权的变动,但在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由于缺乏民主,缺乏政府与民众之间有效的沟通机制,民众对于当权者的压力往往被压制,而惨淡的就业市场和不断上涨的物价又进一步恶化了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加之当权者的腐败,使人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然而,他们又不能以选举的方式更换当权者,因此,只能以最激烈的方式改变现状,即推翻现有的当权者。
四、启 示
“失业使当代社会所倡导和强调的自由与权利等动人心弦的价值观和思想变成空洞无物的虚伪的政治口号,从而产生和强化失业者的疏离和无归属感,使之逐步脱离现存的社会秩序,然后变成现存社会秩序的敌对者。”⑤毕健康:《埃及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54页。尤其是接受了教育的青年人,当他们经过多年的教育投入之后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实现愿望时,他们更愿意改变现实,而且往往倾向于以激进的方式来实现变革。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动荡就是首先由这些青年人走上街头开始的。由此,优化经济环境并完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机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繁荣,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但阿拉伯国家发生的政治动荡表明,教育的大规模发展,如果没有相应的就业作为支撑,就会滋生破坏社会稳定的因素。当不断扩大的受教育群体进入社会,却无法实现他们的经济期望时,他们便会将精力投放到政治活动中。但这绝不意味着应该以缩小教育规模来防止问题的出现,而是应该进一步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推动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阿拉伯国家而言,各国应该加快阿拉伯经济一体化进程,完善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次,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多国经验表明,正确合理的发展教育能有效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日本和德国之所以能取得经济发展的奇迹,发展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阿拉伯国家教育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虽然教育的规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教育的内容以及课程的设置没有有效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知识失业的现象。因此,应该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联系,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的专业人才,以教育的发展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不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