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诗外之功,培育写作智慧
2014-10-20庄丽红
庄丽红
作文教学在当前已是举步维艰,教师们兀兀穷年所付出的,大多是低效或无效的劳动。学生作文水平每况愈下,班级里个别“写作高手”,一般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不能不令人反思:学生要写好作文,究竟靠的是什么?是不是蕴涵着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如果想学写诗,必须在写诗之外下功夫。那么,作文的“诗外之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看看作文的本质:作文是情感的波澜,作文是灵魂的对话,作文是思维的灵光,作文是个性的张扬——写作体现的是一种智慧!因此,作文的“诗外之功”应该就是“智慧”!
有些教师感叹道,“智慧”完全在于学生的灵性与天赋,没法教啊!还是让学生“自生自灭”罢了,其实,教师若能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写作智慧”进行科学的引导并持之以恒,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素养与写作智慧,一定能达到“无招胜有招”的最高境界。
一、入眼入心,物我交融——观察与感悟
1.一草一木皆可入文
生活这本无字书博大精深,天地宇宙、人生世相虽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它们在人的主观意识中又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只要去观察感悟,就能发现一花一草,一枝一叶,一山一水,乃至一狗一猫都是可写之物,物物都能生发妙文。如看到水滴石穿感悟到坚持就是胜利或者目标明确的重要性;看到树根,应该想到默默奉献的精神;看到枯木发芽要感受到生命的坚强;流星飞过,便想到“刹那的绚丽成就了永恒”;静听蝉鸣,感悟到成功需要经过漫长的蛰伏等待。
2.培养感悟生活的能力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观察与感悟生活要让心灵保持活跃,善于捕捉信号,让眼与心沟通,入眼即入心。当大千世界与自我心灵融会贯通,从而感悟到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那么,可入笔的材料就是多姿多彩的了,能从融化的雪中嗅到春天,能从一片落叶感受奉献,能从蚂蚁搬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过程。当我们对生活现象突然萌发了一种哲理的灵感和顿悟,自然就获得了智慧之“源”了。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与思考的人,他的文章也一定闪烁着智慧与理性的光芒,反之,如果对发生在周围的人和事熟视无睹,那么,喧嚣的世界也是一潭死水,是不可能获得“写作智慧”的。
二、思接千载,精骛八极——联想与想象
如果把生活比作写作的源泉,那么联想与想象就是写作的翅膀。梁实秋曾说:“想象不充,联想不快,分析不清,词藻不蓄,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写作必不可少的素质,有了它,作文才可以“视通万里,心游万仞”。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他其实并没有到过洞庭湖岳阳楼,却把八百里洞庭湖描绘得有声有色,关键就在于他凝视《岳阳图》,驰骋想象,把一悲一喜两幅图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借题发挥,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落笔而成脍炙人口的千古名文。
在进行联想和想象时,要从事物自身特点入手,抓其特点时,不光要看到它表面的具体的特点,还要看到深层的、抽象的特点,并由物及人,提炼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其哲理,抒发其情感。如以“手”为话题,我们可作以下各种想象与联想:五指配合,做事才灵巧,因此我们生活中、事业上应有协作精神;五指能屈能伸,因此生活中的我们也必须能屈能伸,曲是为了更好的伸,蹲下是为了更好的起飞。
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能让联想与想象的双翼高飞远扬,就能写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品位高雅的习作。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累与底蕴
作文是吸收与倾吐由外在到内化的过程,培养写作的“智慧”,离不开文化的熏陶与厚实的底蕴,“厚积而薄发”是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精华所在。读书越多,接收到的文明精华也就越多,没有经过的可从书中经过,没有体验过的可从书中体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找到超越前人的捷径,达到智慧的境界。如钱钟书的著作处处充满历史透视的深度、通达超脱的智慧,《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管锥编》探幽入微、体大思精。如果没有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是断然无法完成这样的鸿篇巨制的。
从培养写作能力上说,课外阅读能使人们体味文章钟灵毓秀的深厚意蕴从而借鉴模仿创造。俗话说“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历史上许多文人都曾模仿古人写作成就千古名句,如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诗人李商隐曾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现时光流逝、凄凉哀伤之感,近人吴兆江将其改成“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与原作相反,更鲜明的表达了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当然,模仿只是创新的基础,开始求“与古人合”,接着“与古人神似”,最后必须“与古人离”。也就是说,模仿之后还要进行创新,使文章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对于中学生来说,如果做到读而有思、读而有悟、读写致用,在写作中就能内引外联、左右逢源,作文的深度和广度就会随之加深和拓展。可以这么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写作智慧的基础。
四、反弹琵琶,领异标新——创意与个性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探洞观景如此,作文更是如此,追求个性与创意是学生作文的生命线,只有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发前人之未发,写出独特的创意,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否则,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写出的作文难以跨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的档次。
怎样使作文富有创意与个性呢?“反弹琵琶”不失为可取的思维方法。“反弹琵琶”即逆向思维,就是让思维向对立面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提出新见解得出新结论,其实也就是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如唐代诗人刘禹锡一反古人伤秋悲秋之情,不落俗套地拓展出新的意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再如问:“雪融化了是什么?”答:“水。”这样的回答虽正确客观却但呆板无趣,“雪融化了是春天”,这样的回答富有灵气与情趣,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写作,那呈现出来的一定是彰显创意与个性的文章。
作文教学中,老师若能善于从逆向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文思如泉、个性鲜明。如“班门弄斧”,世俗的观点是不能在“鲁班门前弄斧”,否则是自不量力,但我却说,应当“弄斧”到“班门”,不然,将永无表现自己的机会,亦无名师指点的机会。别人说“酒好不怕巷子深”,我偏说“酒好也怕巷子深”;别人都说“他们富得流油”,我却说“他们穷得只剩下钱了”,这些立意与语言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因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如有一道关于“经验与勇气”的作文题,很多学生都站在正面的角度谈勇气,但是我也可以谈“做事从不考虑后果、事事无所顾忌是不是就一定好呢?不考虑后果的蛮干,这是一种匹夫之勇,因此做事谨慎小心、考虑周全有什么不好?”像这样从反面来立意,就能避免文章千人一面的结果。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逆向思维并不是要曲解人们已经约定俗成的传统的情感与共识,故意去“唱对台戏”“钻牛角尖”,创新思维要以客观正确的价值观标准为前提。
石蕴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智慧”就如同这石中玉与水中珠一样,能使一篇文章熠熠生辉、灵气十足。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写作技巧训练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写作以外的“诗外之功”,当学生的作文真正开始闪烁智慧的光芒,彰显智慧的魅力时,何愁作文落笔不新、文笔不惊呢?
[作者通联:福建光泽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