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深处有珍奇
2014-10-20胡礼仁
胡礼仁
依据“语文课标”编写的语文教材,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典范性和审美性的特点,这些教材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是美丽博大的知识海洋,蕴藏着无数的知识宝藏。因此,教师备课,必须花大气力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努力探求教材的教育价值,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做到驾驭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教材挖掘与教学设计艺术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语用价值
所谓语用价值,指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还包括文学活动,诸如文学的阅读、创作和评论等方面的价值体系。具体涉及到语言积累、语言品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价值。新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实施路径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第一步,重点应放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品味、感悟、积累上,在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而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学会“运用”或“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这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师的新的使命和要求。据此,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重点把工夫放在挖掘教材的语用价值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语言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可以依据教材特点,着眼于语言积累的挖掘和设计。
下面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学实录片断。
《〈论语〉十则》第四个教学板块:梳理课文语言。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整理练习”的白纸,同学们分类整理课堂笔记。
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用于学习态度)
②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于学习方法)
③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于思想方法)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于人生感悟)
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于日常生活)
下课之前,同桌互相交换,检查课堂学习笔记。
2.语言学用
这种教学设计着眼于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而且多是学习课文中的语言。
下面是余映潮老师《羚羊木雕》中关于“说”运用的教学实录 。
①“说”这个词是常常用的,如: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②对话中有时不用“说”这个词。如:
“您已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③对话有时用其他的“说”。如:
“哪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④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如: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⑤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之前加上“神情”。如: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⑥带动作地“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
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余映潮 《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例》 )
这是一个非常精彩地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的教学片断,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把教材用好、用够、用透。这就叫“吃透教材”,有了这个“吃透”,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3.语言品读
关于品读,余映潮老师有过精辟的阐述:“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可见,对学生语言品味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笔者教学《月迹》的一个片断实录。
师:课文中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沙滩月”,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角度,在你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中做好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与同座交流自己的体验,谈谈欣赏的原因。
生1:第3段“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月亮写活了。
师:把月亮的情态写得很有韵味。
生2:我补充一点,这一段中“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一句还照应了前文。
师:照应了前文什么呢?
生3:照应了前面“盼着月亮”。
师:(点头)对。
生4:第24段中动词“游”“颤”用得好,写出了月亮轻盈的特点,还说明作者童心未泯。
师:品味得非常细腻有感情,老师也受到了启发。
生5:第35段是本文的寓意所在,这月亮象征了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只要我们勇敢执着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心中了。
……
这个语言品味片断,设计较为精细,整个过程没有教师的琐碎提问和“精彩”分析,有的只是学生的精美的交流和细腻的感悟,教学流程清新、和谐、自然。
4.语言表达
让学生在大量、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语言运用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听、说、读、写皆为其中。如给词写话,句式学用,段式仿写,想象扩写,片断点评,课文作文,艺术改写等等。
下面是笔者《月迹》“诗意仿写”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贾平凹借景抒情的美文《月迹》,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手法,从下面提供的自然景物中任选一种,展开想象,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短文。
太阳、月亮、小草、落叶、荷花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3分钟过去,见部分同学已写好)
师:老师发现部分同学已经写好,有的同学想象丰富,很有文采。下面请几位同学交流。
生1:昨夜,第一片落叶无声无息地降落,今晨,第一丝落叶消失在风雨中。我深情地拾起它,仿佛听到它在叹息:从青青的嫩芽到枯萎的落叶,我逝去了!等到寒冬过后,我将和泥土融为一体,成为护花使者。
生2:夏天来了……荷花开了!在看似肮脏乌黑的泥塘里,冒出了一枝雪白雪白的荷尖。纯白的花瓣拼命地向外延伸,一点一点缓缓地生长。终于,一瓣压着一瓣,重重叠叠地盛开了。花瓣根处一点点粉红,淡淡地像被洗过似的;鹅黄色的花蕊长满了花粉,散发着香气。
生3:一次,我和往年一样坐在桌旁等月亮,当我看时,那静静的夜空中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无声息地溜了上来。啊!今年的月亮比往年圆。啊!这年的月亮比往年大。啊……这时我想起小时候背过的一首古诗:“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的确,大自然塑造出了无与伦比的奇迹。这无疑让我感到大自然的伟大。
……
这个教学片断,很明显,教师训练的着力点是语言表达和能力迁移,将“学”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效果。
二、审美价值
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主要是通过情感陶冶来实现的。课改后的中学语文教材为学生拓开了一扇无比丰富的美的世界大门,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文质兼美”的语文教科书展现了一个光彩夺目的“美的世界”:无产阶级思想的美,崇高理想境界的美,爱国主义精神的美,艺术形象的美,文章结构的美,风格情调的美,语言形式的美。可谓美不胜收。新编语文教材,无论是描写日月山河、夏雨冬雪、飞禽走兽、山花野草、园林风光,还是展现爱国豪情、革命理想、纯洁爱情、同志友谊、高尚品德,处处充满了美。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蕴藏于其中的美,将“美”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激发学生“对善良事物的敬佩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让学生充分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修养性情,丰富情感,提升素养。
挖掘教材的审美价值,主要从教材中蕴含的立意美、语言美、结构美、情操美、形象美、社会美等方面进行。
下面是余映潮老师《松鼠》的教学片断:品析课文第二段的语言表达之美。
描述美: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修饰美: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
修辞美: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句式美: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情感美: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一个“美”字,贯串于文章全部的欣赏过程,像一条线索串起了闪光的珍珠。
下面是洪宗礼先生《一双手》教学实录片断。
师:课文中写一双手,写得最细腻、最具体的是哪几段呀?
生:7、8、9三段。
师:对。这三段写了张迎善的手的很多细小的部位……请同学们对照幻灯片上的手图,默念课本上描写手的细部的语句,两分钟后,请一位同学不看书,指着手图,分析张迎善的手的各细部的特征。
生:(发言略)
师: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天下第一奇手”呢?希望大家从课文中找出几句话来具体分析一下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变得粗、硬、老、干、厚、色深。
生:(发言略)
师:张迎善的手丑不丑?
生:丑。
师:绿色宝库美不美?
生:美。
师:绿色宝库为什么能够这样美呢?
生:是以张迎善手的丑为代价换来的。
师:这个代价很重要。我们做任何事情,不付出代价,就不能获得成功。请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的人和事中,有没有能够说明“美是以丑为代价”这个道理的?
生:(发言略)
通过“一双手”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洪宗礼先生在钻研教材的真知灼见和设计教学的独特魅力。洪老师没有局限在张迎喜手的美丑上,而是通过并结合张迎善手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辨别什么是真正的美和丑,美与丑又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达到指向对人生、对人生价值的严肃思考的目的。
三、发展价值
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就是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当今世界教育思想的转型与发展,都集中反映在教学理念上由知识性教学向发展性教学转变。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身心健康、知识储备,还要关注人的潜能的发展。简言之,就是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立体的“人”。
教育家赞可夫关于发展性教学的本质含义和特点有过精辟阐述,他认为,教学应“同时完成双重任务:既在掌握知识和技巧方法达到高质量,又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重大的进步”。赞可夫关于发展性教学的观点代表了当今世界教育理论发展的潮流。它强调人的智能发展,这就使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而且是着眼于人的全面良好的素质发展。
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挖掘教材的发展价值,运用教材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思考。从智力发展的角度来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质。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都是作者彼时彼地的思维结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等,还可以依据教材创造条件进行多种思维的综合培养,点亮创造性思维的心灯。
下面是唐江澎老师《生命的意义》中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曾经读到过一个故事,我甚至不愿重复讲述。1999年10月3日,本该愉快的假日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里放飞他们的欢笑,欣赏着被枫叶染红的峡谷美景。就在这时,缆车突然间离开了缆索,急速地坠落。十几条鲜活的生命一瞬间就要消失了。就在缆车坠地的那一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这个孩子叫潘子浩。
(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屏幕显示歌词)
就是那个秋天
再也见不到爸爸的脸
他用他的双肩
托起我重生的起点
……
(许多人在啜泣)
师:(在音乐声中)这是个近乎残酷的换位体验,假如你是潘子浩,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
生:我、我……(泣不成声)
师:(示意坐下)你是潘子浩。请你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开头,说说人生目标与生活方式。
生:(满含热泪)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好好珍惜自己,生命太宝贵了,我不能随便对待它,要好好活着,做出一番事业。有朝一日,在我走进天国的时候,父母会对我说:孩子,你是有出息的。
师:(片刻的沉寂后,缓缓地)太感动人了。这时候我们再来读一读保尔关于生命思考的那一段,是否会有更深刻的感悟?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没感情,现在你来读,好吗?
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师:好多了。同学们,诵读不是声音技巧的完善,而是真实情感的表达,要用心读出自己的感悟。我们可以采用写诵读脚本的方法(已下发诵读脚本格式),记录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声音表现方法的设计,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想象一种境界。
(生开始撰写脚本,教师巡视后展示学生所写)……
生1:“这样”,是对未来的设计,用想象的语气,而不是命令的语气。
生2:“不会”,不是估计,语气坚定,一定如此。
生3:“临死的可候”,不悲观,终于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生4:“临死的时候”,问心无愧。
生5:“能够”,充满自信。
生6:“能够”,咱这一辈子没白活。
生7:“能够”,问心无愧的老者,回首往事。
生8:“斗争”,坚定。
师:太好了。下面,我来诵读这一段。不过,我要说明的是,我是用自己的声音读出我的理解、我的感悟。我的声音较为浑厚苍凉。如果大家要刻意模仿我,那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朗读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请大家记住:我口诵我心。
(师满含感情朗读第6段。众人沉醉其间,许多学生眼含热泪。)
师:课上完了,但生活的课远未结束,大家在课余时请背诵这一段名言,有可能的话,再读一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再次感受一下永远的保尔精神,构筑我们的生命意义……
唐老师的这节课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一般知识的讲授上,而是将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达到“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我想,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仅学到了一般的语文知识,而且更多的是领悟到了关于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由此看来,教师对教材挖掘和教学设计能力是多么重要!
教材钻研和教学设计的语用价值、审美价值、发展价值是三维一体的,相互融合的,它们同时构成语文教育的价值体系。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时,对一篇教材可以侧重某一方面的价值来考量,如能从这三个方面的价值来全面考虑,那么,教材的教学功能必将会大大增强,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通联: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