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2014-10-20贺厚艳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知识型被动分数

贺厚艳

好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兴致勃勃地上幼儿园,快乐地上学前班,无奈地进入小学,苦恼地踏入初中……原本读书是一件让人很高兴的事,为什么反而成了孩子的烦恼呢?这可能还无法找到科学的答案,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值得思考的。

一、改变教学思维,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家长、教师、学生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都体现了这么几个字:被动的“比、逼、毙”和主动的“弊”。首先是“比”,无论学生的发展条件如何,总是要比一下成绩的好坏或者是分数的高低,班级同学之间比,班级之间比,邻里之间比,总之“比”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逼”,学生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得去学,不学就被别人比下去了。所以,为了和他人比就必须更加努力,多花功夫,而且在学校学习之后还必须参加课外培训班。不仅如此,琴棋书画等业余爱好也成了必修课,因为如果没有这些特长爱好,就被其他同学比下去了。第三是“毙”,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失误或者是偏差,那就惨了,因为将受到来自家长、教师、同学还有亲朋的怀疑、困惑、伤心、失望的眼神和话语。最终是“弊”,由于诸多的原因,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就出现了作弊。而且我们还发现,学生作弊的手段和方法层出不穷,用千变万化形容也不为过。这是否从侧面证明了一个我们忽略了的问题,那就是主动的思考远比被动的思考来得快?

仔细一想,这其实就是外因在逼着学生去学习,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被逼着做很多不愿做的事。学校、教师攀比,逼着学生去学,家长否认孩子的成绩等,这都是逼着学生被动地去做。如果改换一下思路,这种逼迫完全不是由家长、学校、教师来做,而由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情况会是怎样呢?内在的期望和外在的条件结合带给学生的就不会是被动了。被动和主动带给主体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被动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发挥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而主动的思考则充分展示了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策略,变要他学为他要学,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司马迁也曾说:“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日本教育家本村久一更是认为:“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全力去完成,遇到困难,会主动探究,努力寻找方法,千方百计去解决。所以,教师就要竭尽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体味探索的乐趣,能够在不断的思考中寻求解决方案,这时候的学生就已经不会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去做了。

二、改进教育理念,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当前有很多的教育教学理论都在阐述这个问题,所以,笔者只简单说以下几点:

第一,更换评价方法。变单一的分数评价模式为多方面的评价模式,变分数模式中的单一横向模式为分数模式中的纵横交互评价模式且侧重于纵向评价。

第二,变更教学方法,变教知识为教方法。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

第三,改变教学形象,变“老夫子”为“阳光男(女)孩”。改变师道尊严的形象,要尽可能的让学生亲近,“亲其师信其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第四,更新知识理念,变一桶水为一桶活水。一桶水仅仅是知识面宽而已,而一桶活水则是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知识面广,而且要紧跟时代,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重设教学目标,改培养知识型人才为培养创新型人才

目前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是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所以就出现了太多的死记硬背现象和记忆法宝等东西。知识型人才是很重要,但运用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这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他们不仅具有丰厚的知识,而且能够将知识转化成创新能力。所以目前亟需重设教学目标,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而不是把培养知识型人才作为第一要务。

笔者认为,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现实高考制度和人才选拔等相关制度下,这个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点和更快一点。

四、调整教学思路,变教授为引领

我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指出,教师要做到“道而弗牵,若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指教师应该引导、鼓励、启发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不要压抑他们,也不要代替他们做结论。教学其实是一门很深的艺术,真正能够做到“道而弗牵,若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师还很少。思维决定习惯,习惯成就未来,当教师把教学当作艺术去追求,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严肃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件事,慎重考虑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学就会真正的成为教师的事业和希望,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那时候就不会出现让人头疼的“比、逼、毙、弊”了!

猜你喜欢

知识型被动分数
蔓延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研究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策略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征与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