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工雕刻工艺与新材料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4-10-20张立芳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改革

张立芳

摘 要:在雕刻制作课程教学中,我研究小组遵循“教、学、做”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模式是融“教、学、做”为一体,上课地点为校内雕刻实训工作室。笔者重点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服务于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探索等,主要以材料的更新为突破点改革传统的手工雕刻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雕刻技法;课程改革;材料更新

一、雕刻设计来源

雕刻艺术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发展受宗教文化、相关哲学理念、价值观念的影响。传统雕刻作品形式的表达以静态为主,是空间造型与静态艺术结合的艺术型美学艺术。雕、刻、塑制作工艺的结合,统称雕刻。有关雕刻艺术的文字记载可上溯至南北朝年代,雕刻制作技术精湛,材料的选择性强,比如玉雕、木雕、皮雕、核雕等,雕刻逐渐由实用性演变为艺术品,在工艺美术领域占重要的艺术地位。

就制作手法而言,雕刻制作中的首要技法是消减法,空间与形象的营造为其设计效果。简而言之,就是用工具进行切削,去掉多余废料,将艺术形象制作出来,用不同的工具雕刻出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及韵味。不同的材料及表达形式在后续研究中做详细说明。

二、教学模式改革与材料更新

“教、学、做”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课堂到工作室学习地点的转移,教师在“做时教”,学生在“做时学”。通过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明确学习的目的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结合原理掌握技能,应用于模拟项目。因此,以材料更新为突破点改革传统手工雕刻教学模式尤为迫切。

1.雕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学科性教学目标制订易造成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脱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高效并主动地掌握课程制作技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与研究,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材料更新与教学改革工作。

手工雕刻是以雕刻技能和材料为核心的艺术创作形式,特点是实践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雕刻技能,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学生结合现场环境选择制作形式并进行实施的能力,即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装饰艺术领域的综合能力。高职高专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具备动手能力,能在专业领域应用相关知识与技能,使学习服务于就业、择业。

2.材料更新

(1)题材来源。吉祥图案、年画、吉祥物、传统绘画艺术等艺术形式是雕刻主题设计的主要来源。吉祥图案的选题以有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为主,多采用象征、谐音等手法。最常见的是以龙、凤象征吉祥与权贵,龙纹样在我国工艺美术中运用较多。年画的画面线条流畅清晰,色彩鲜活,气氛热烈,适宜雕刻制作。年画的题材、刻板技术、艺术风格特点鲜明,吸收其他绘画元素融合成为成熟的画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年画在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吉祥物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产物,表现形式是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的原始文化,其写实的图形、夸张的手法将原型再现,创作手法极具鲜明特征,这种艺术形式是手工雕刻的主要创作来源。其它艺术形式中,如传统绘画的一些艺术因素可融入雕刻制作的创作中。雕刻材料的选取直接影响艺术创作的效果,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肌理质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材料的选择是基于题材的表达而选取的。

(2)材料更新。①聚氯乙烯(PVC)材料。聚氯乙烯(PVC)塑料是氯乙烯单体聚合物,可分为软PVC和硬PVC。硬PVC不含柔软剂,韧性好,易成型,环保,保存时间相对长,因此具有较大开发价值,在传统手工雕刻工艺教学过程中常选用硬PVC材料。PVC材料雕刻的特点:a.裁切方便:可按照尺寸任意裁切。一般一名学生为一组,使用40*60尺寸板材,按照教学时间要求在可控范围内可完成设计与雕刻制作;b.质量轻:40*60cm大小板材的质量约为59克,搬运方便;c.表层任性适度:刀痕平整、光滑,适于雕刻;d.板材为白色,雕刻效果易把握,后期着色可加强主题风格,增强视觉冲击力,操作方便。②密度板材料。密度板也称纤维板,是热压而成的人造板材。其质地较软,强度较高,密度均匀,易再加工,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防水性较差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密度板材料雕刻特点:a.易着色:各种涂料、绘画颜料均可在密度板上进行绘制。在雕刻制作后期处理时,借助丙烯颜料可对创作稿进行色彩搭配研究。b.材质均匀:硬度较PVC高,雕刻时需注意制作力度。c.密度板为原木色,线稿处理时需注意整体雕刻效果,按制作程序进行墨线上稿。雕刻成品可在室内直接悬挂亦可着色悬挂,强调空间风格。③皮革材料。在皮革上雕出不同层次的平面作品,统称皮雕,主要技法为敲击、推拉、挤压,使纹样在皮革表层雕琢出凹凸的层次及纹饰,以制作出各种表情以及深浅、远近等感觉及效果,因此,运用的技巧与竹雕、木雕等技法类似。考虑到课堂教学特点,真皮材料的引入应以小范围实验为主。在课程设置中,可将该材料运用在拓展学习领域技能学习环节供学生选择。④其他材料。适于雕刻的其他材料还有桃核、橄榄核、葫芦、牛角、椰壳等原材料,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与地方特色。其中核雕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雕出各种艺术造型。核雕的题材选取途径不受限制,油橄榄核大小合适,硬度适中,雕刻周期可控,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因此在后续课程中将被进一步引入课堂进行课堂试验。

三、雕刻教学的实施方案

1.模块划分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模式多采用阶段性的教学时间段安排,课程教学中将雕刻制作理论与操作过程进行整合,将操作过程分解成若干教学制作的模块,将雕刻理论融到模块中讲解,讲练融合。这种教学模式使理论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将教学时间与制作工具的利用率提高,教学内容设置结合专业模块任务制订,学生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学习兴趣得到实际意义上的提高与验证。

2.教学环境的营造

建设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场所,如雕刻工作室,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在教学内容选取和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方面,保证实践内容能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明晰职业观念与标准。因此,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能实现学生“学”和“做”的实训条件,是可操作性教学的硬件保障。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雕刻课程改革小组中的教师要有丰富的企业经验,保障课程完成的标准。其次,教师业务能力要过硬,保障课程完成的质量,如教师要拥有高级工艺美术师等技能认定资格。复合型人才是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关键。

4.教材的建设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了学科体系课程的束缚,其配套教材必须重新开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教材内容编排应以职业标准为主线,雕刻制作技能为辅线,缩短课堂学习与行业标准之间的差距。

5.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技能考核环节的设计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考核环节的自评与互评使学生按照评分标准对雕刻阶段性效果进行评分。制作过程中,由于个体的理解力、审美观、操作技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雕刻空间关系处理手法不同,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判标准应不同,不同课程应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淑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10(7).

[2]陈云岗.关于雕塑的材料教学[J].西北美术,2012(5).

[3]刘一鸣.古建筑砖细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职教通讯,2011(5).

[5]朱达凯.范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