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社会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
2014-10-20孙建青庄伟
孙建青+庄伟
摘 要: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引导。本文分析主流文化和价值导向的关系以及文化的多元走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等,探寻主流文化在大学生价值导向中的作用,以期从整个国家和社会层面共同加强对意识形态的统领,壮大主流思想,强化主流文化,发挥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
关键词: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
一、主流文化与价值导向的关系
1.文化与价值
文化是很难下定义的一个概念,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对文化的理解也不同。我们从哲学狭义角度来说:“文化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价值导向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认为,无论何时,都只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广大人民所接受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既然价值是人的判断,也就维系于主体。这里价值主体指的是占人类绝大多数并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人民群众。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知识和经验的层面上,通过观察、比较、权衡、思考,对相应的客体作一个评价性的决断,就是价值。如果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作出同样的判断,成为一种风气或社会意识,就可能成为该社会的主流价值。此时,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这种价值取向就集结成一种推动力或阻碍力,推动社会进步或阻碍社会进步。
文化与价值的关系可见一斑。文化与人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文化是为人类服务的,不同的文化是人类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人类在生存过程中不断接受各种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对事物、生活等相关活动的认识,积累成知识和经验,发展成个人的价值意识,在社会大环境作用下,受一定价值规范的影响,求同或存异,形成了个人价值观。因此,可以说文化和价值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方面,文化推动价值的形成。价值离不开主体的作用,主体的文化背景、文化程度、文化视阈决定了价值的取向;另一方面,文化制约着价值的发展。只有依靠人民自己来创造文化,由人民自己来占有价值和掌握实现价值的条件,才能使人类的真正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和丰富发展。
2.主流文化的价值导向
主流文化是某个社会、某个年代中占据主要思想地位、影响大众的文化,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映。主流文化应该是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文化,反映的是社会主导价值观。在当前文化更加趋于多元化的背景下,统治阶级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倡导者和规定者,自然会通过社会规范、道德约束、学校教育、文化传播等方式将要表达的主流思想传达给大众,构造一种主导价值观念。主流文化还是有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只有自己的民族的文化才是民族长久存在的根,是自己民族的话语权。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文化主要体现在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近代革命和建设中产生的文化这三个方面。当然,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西方优秀的文化也逐渐融入到我们的主流文化中。我国一直坚持、遵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从人民需要出发,塑造有先进的人文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就是我们的主流文化。
二、文化的多元化走势对大学生思想的挑战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学技术等都在不断壮大,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更为紧密。经济发展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文化上。大力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世界各强国的共识。我国从十六大以后开始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发挥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发挥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精神力量,积极发挥主流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导向。
在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群体接触世界的机会增多,获取了更多知识,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文化的多元让他们能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文化修养。但是,我们也看到,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还不够成熟稳定的群体,对各种信息、观念的辨识能力还不是很强,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出现的诸多不足和弊端及错误思想不具备清醒的认识和理解,面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危机现象,如地域差别、就业难、贫富差距、下岗、恶性竞争、金钱观等,极易产生挫败情绪和消极厌世思想,又或被社会存在的典型不良消费观念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等所迷惑,价值意识、价值标准出现利益性导向。又由于大学生群体在文化选择上有随意性、自主性、盲从性、不稳定性等特点,面对虚拟网络空间的不良信息、腐朽落后文化、消极颓废思想及色情迷信暴力信息等缺乏自控、自查、自辨等能力,极易受到错误信息的诱惑和侵蚀。
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塑造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但是大学生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合格的未来建设者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三、强化社会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
我国提出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在当前价值多元、文化多元的背景下,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价值主导战略,帮助大众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主流文化方向和核心价值观。中国的主流文化以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培养人们爱国、奉献、勤劳、善良、团结、奋斗、不计较名利等崇高道德品质,文化内涵是谦虚、仁和。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就是要在实施中国文化发展战略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自觉而理性地遵循人类文化生存的普遍规律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逻辑,就是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及摒弃不切实际的煽情炒作和形式主义运作模式,就是要以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利益作为战略出发点和根本价值取向”。因此,不但要注重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更要注重文化的内在实质。文化应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社会的发展,满足大众特别是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落到实处
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建立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价值核心,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思想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准则,“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明确的主导性”。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体系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主流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一元化”,中国的主流文化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涵,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认同、认知。将文化的主导性发挥出来,也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发挥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形式,而是人民群众的价值观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深入人心体现在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和转化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不断壮大主流思想的舆论作用,要不断发挥教育的功效和媒体传播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
2.建立主流文化结构类型,做好文化的坚守与整合
主流文化的结构类型可以划分为深层结构和浅层结构。深层结构包括民族特征、传统思想、基本价值观念等,是主流文化所具有的根本性特质,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无论文化如何多元发展,底层的基础不会动摇,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坚守的根基。浅层结构是指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的交叉和融合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众文化中也有主流思想的体现,外来文化也有优秀的文化精神,文化在浅层结构的发展就是大众文化中既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能体现大众精神需求的文化与主流文化整合的一个过程。那些偏离于主流的大众文化,因其商业性、庸俗性而降低文化的真正标准,最终走向异化的边缘。
文化的发展中,最主要的就是主流文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的发展,这也是大学生成长的航向标。多元文化下的主流文化弱化趋势,还是和过去主流文化弘扬的理想、目标过于高大、理想化,超于大众的实际文化接受能力和自身利益需求有关系。大学生是文化潮流发展的推动者,文化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多从青年人的立场出发,发挥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主流文化在坚持和捍卫自己的主导价值观的同时,也应该创新性地变革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形式,凸显文化的化人功能,易于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
3.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引导
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青少年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重威胁和挑战。但我们应该看到,几千年中国文化凝造的传统人文精神造就了年轻一代骨子里存在的伦理道德观念,主流意识形态虽然在年轻人身上有所淡化,但并没有完全失却。因此,要不断加强青少年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学习和重视,重视现代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加强民族精神的塑造,让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团结向上、奋斗拼搏、集体精神、荣辱与共等优秀传统和精神占据年轻人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
4.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主流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只有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经院哲学”转化为“大众哲学”,改变过去那种理论空洞晦涩、脱离群众的状态,用朴实的语言阐释道理,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之成为人民群众思想里坚守的信仰。
5.加强对社会媒体的文化导向约束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是文化传播的四大主要工具,对社会大众的文化意识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众传媒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大众传媒以更新速度快、与世界接轨、具有时尚性等特点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特别是大学生,喜欢体现前沿思潮的现代媒体类型。如果大众传媒能正确发挥主阵地的作用,传输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内容,势必能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但是社会媒体还有其他显著的特点,如传播的自由化、赚取利润的商业性等,所以就有很多电视媒体为达到商业目的,盲目跟风做一些庸俗低级的节目。这样,很多主流话语权在庸俗文化面前反而显得失语,地位下降,更加不被大学生等群体所关注。因此,国家必须出台对社会媒体的传播约束原则,让社会媒体反映出的主流思想与社会、学校、家庭正面教育相辅相成,促进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内化整合,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2](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M].郭英剑,译.南京:南京人民出版社,2002:156.
[3]王列生.和谐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N].人民日报,2006- 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