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南星的炮制工艺与发展
2014-10-19贾王俊陈瑞生陈相银
■贾王俊 陈瑞生 陈相银
北京三和药业有限公司
胆南星概述
胆南星在临床常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等病证的治疗,虽然痰热咳嗽有多味中药可以应用,如枇杷叶、贝母等,但针对于热证之中风痰迷,癫狂惊痫,胆南星的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其药性苦、微辛,凉。归肺、肝、脾经。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之功效。历史考证,胆南星是一味传统发酵制剂,用制天南星或天南星的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加工而成,或用生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发酵加工而成。传统的胆南星的制备工艺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天然条件存在的微生物进行发酵,而胆南星的现代制备工艺,则在长期探索研究之后发展出的比较完备的炮制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更为完善。
历史沿革
胆南星的炮制最早见于宋代 《药证直诀》:“ 腊月酿牛胆中阴干百日。” 《本草汇言》也有记载:“天南星,前人以牛胆制之,名曰胆星。牛胆苦寒而润,有益肝镇惊之功,制星之燥而使不毒。”《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述为“汤洗,焙,为末,用牛胆汁和作饼,焙干”。元、明时期史书中记录较为详细的有《丹溪心法》,书中这样记载:“须用黄牯牛胆,腊月粉南星亲手修和风干,隔一年用。牛胆须入三四次者佳。”明代《本草纲目》 中,制胆星法指出:“以生南星研末,腊月取黄牯牛胆和剂。纳入胆中,系悬风处干之,年久者弥佳。”在中药炮制专著 《炮炙大法》中载:“滚汤明矾或姜汁拌和泡用。用泡过者为末,入腊月黑牯牛胆中,阴干用。”由此可见,采用制天南星炮制胆南星的方法,在宋代以后较为盛行。清代新增加有九制胆星法,《本草正》中记载:“胆星,七制九制者方佳。较之南星味苦性凉,故善解风痰热滞。”借鉴于宋代的胆南星炮制方法后,各代医家又在试制试用中作了改进,其炮制辅料除沿用牛、羊胆汁外,新增猪胆汁,个别还采用混合胆汁来进行胆南星炮制。
炮制目的
胆南星的原料药为天南星,天南星是一味毒性中药,经过胆汁制得的胆南星没有毒性,即经炮制后消除了天南星的毒性,同时天南星和胆南星在药性和药效作用也都不同,历代医药学家对胆汁制天南星所提出的传统理论,归纳有两个方面:其一,减低或消除天南星的毒性和燥性。天南星药性苦、辛,温,有毒。燥性较强,用牛羊或猪胆汁与天南星经发酵加工,降低了天南星的毒性。其二,改变天南星主治功效。天南星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的功效,属温化寒痰之药。胆汁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在发酵过程中使天南星的性味发生改变,胆南星性凉,使天南星由温化寒痰之药转变为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的中药。从而适应了临床的需求。
胆南星鉴别与质控
胆南星的鉴别依据,主要为现行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显微鉴别:本品粉末淡黄棕色。薄壁细胞类圆形,充满糊化淀粉粒。草酸钙针晶束长20~90μm。螺纹导管和环纹导管直径8~60μm。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振摇,滤过,取滤液2m1置试管中,加新制的糠醛溶液(1→100)0.5ml,沿管壁加硫酸2ml,两液接界处即显棕红色环。
▲天南星植物图
《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规定胆南星的总胆酸的含量不得少于15%。
胆南星的临床应用
胆南星在临床上多见入复方,很少见有单味药应用。牛黄镇惊丸、清气化痰丸、至宝锭等配方中,均配有胆南星。据报道,胆南星与百部、麻黄、甘草配伍治疗小儿百日咳也有明显疗效。胆南星与吴茱萸研末,醋调成糊及与黄连、黄柏、大黄等研制成饼,外敷涌泉穴,可治流涎及流行性腮腺炎。
质量探讨
古代文献没有规定炮制时胆汁的用量,在现行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也未明确规定胆汁的用量,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虽有规定但没有统一标准。传统炮制认为,加胆汁次数越多越好,总胆酸含量越高越好,但能否把总胆酸含量作为控制胆南星质量的指标,仍需深入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