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关系研究
2014-10-17韦艳群
摘 要:文章利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标测度1995-2012年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发现广西生态环境压力总体呈上升趋势,1995-2006年压力主要来自环境污染分指标,2007-2012年压力则主要来自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标,且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此提出树立全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改善;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坚持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紧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建议。
关键词:广西经济;生态环境压力;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区域经济;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3-0125-04
收稿日期:2014-02-20
作者简介:韦艳群,女,中共玉林市委党校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环境问题凸显,对资源能源的大力开采,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部分地区资源能源接近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威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国由北到南、从西到东大范围反复出现雾霾天气,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的健康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世界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建设和发展总布局的高度,由过去的“四位一体”变成现在的“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世界各国也都在呼吁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发展[1]。近年来,广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拼资源、拼环境和高排放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的发展,这对脆弱性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研究对1995-2012年广西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压力进行测度分析,试图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路径,对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环境压力指标选取及分析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广西地处我国沿海地区的西南部,现辖14个地级市,陆地总面积236700平方公里,属于西南地区一个比较典型的岩溶资源富集区[2]。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及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前所有未的历史机遇,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2013年中央又提出“广西要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再加上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广西目前已进入高铁时代等,广西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目前正紧紧抓住有利机遇,加快向东开放,深化与西南、中南的合作。广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增长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正在朝着腾跃发展,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等目标推进。随着广西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促进了人口集聚、城市扩张以及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靠拼资源、拼环境和高排放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的发展。导致能源资源消耗不断提高,消耗量大增,生态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这种压力如果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最大承受能力,则会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崩溃,进而遏制经济的发展。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是由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标和环境污染分指标构成,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指标数据收集的实际情况,资源能源消耗指标分指标由能源消耗总量和水资源消耗总量构成,但由于缺乏水资源消耗量的长期数据,所以仅选用能源消耗指标表示。环境污染分指标主要由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万吨)以及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四个指标构成。本研究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1995-2012年18年的数据,数据均来源于相应年份的《广西统计年鉴》。各年数据见表1。
表1 1995-2012年广西经济发展
对生态环境压力指标数据
(三)生态环境压力分析方法
目前,关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诸多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方法,如生态足迹分析法、绿色核算法、污染物排放法、投入产出法、多元统计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对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问题做出了不少贡献,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采用的是徐福留博士等人提出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3],该方法具有综合性较强、可靠性较高,且计算简便,直观性较强等特点。
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各评价指标的交互作用能综合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水平,根据徐福留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的测度方法,生态环境压力指数(STYLI)由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数(ZNXI)和环境污染分指数(HWI)构成,根据STYLI数值和ZNXI与HWI的关系,可以判断生态环境压力变化和主要来源,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STYLI = ZNXI × W1 +HWI × W2(1)
STYLI表示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ZNXI表示资源能源消耗指数,HWI表示环境污染分指数,W1和W2分别表示两个指数的权重。各指标权重见表2。
表2 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资源能源消耗指标(ZNXI)和环境污染指标(HWI)的计算公式为:
ZNXI=[∑][n]ZNXIk×Pk(2)endprint
HWI=[∑][m]HWIi×Pi(3)
ZNXk表示第k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的指数值,Pk为第k个资源能源指标的权重;HWIi表示第i个环境污染指标的指数值,Pi为第i个环境污染指标的权重。各指标压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ZNXIk=ZNXk/Max(ZNXk)×100(k=1,2,…n)(4)
HWIi=HWi/Max(HWi)×100(i=1,2,…m)(5)
ZNXk表示第k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的实际值,HWi表示第i个环境污染指标的实际值,Max(ZNXk)表示所有资源能源指标中的最大值,Max(HWi)表示所有环境污染指标中的最大值。
参照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定量评价指标,当STYLI=0时,生态环境压力最小,即无压力;当STYLI=100时,生态环境压力最大,且把介于0-100的连续数以间隔20由小到大分为五个段:0-20表示压力很小,20-40表示压力小,40-60表示中等压力,60-80表示压力大,80-100表示压力很大。
二、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实证分析
广西近年来急于摆脱发展落后的状况,对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大部分市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环境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4]。
利用上述公式分别计算资源能源消耗指标、环境污染指标、生态环境压力指标的实际值,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1995-2012年广西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统计表
图1 1995-2012年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趋势图
由1995-2012年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趋势图(见图1)可知,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1995-2002年基本上是处于波动状态,上升趋势不明显,但2002-2012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2002-2004年上升速度较快。其中,指数变化范围1995-2002年基本上处于20-40的范围,压力为小,2003-2006年处于40-60的范围,压力为中等,2007-2012年处于60-80的范围,压力为大,说明近年来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一直上升,压力已经上升为大。
图2 1995-2012年广西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相互关系
由1995-2012年广西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相互关系图(见图2)可知,1995-2006年数据点位于对角线上方,ZNXI的范围为24.65-58.88,HWI的范围为36.39-60.90,从而可知这一阶段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来自环境污染。2006-2012年数据点位于对角线下方,这一阶段ZNXI的范围为58.88-100.00,HWI的范围为60.90-48.72,表明这一阶段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来自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
1995-2012年广西资源能源消耗增加相对较快,ZNXI从1995年的24.65增加到2012年的100,且近几年来增速较快,尚未看到下降趋势。而环境污染分指标HWI从1995年的43.77到2002年的44.10,处于动荡起伏状态,其后处于上升阶段,在2005和2006年达到顶峰点60.90后呈振荡下降趋势,到2012年已下降到48.72,说明广西的环境污染排放呈现明显收敛,处于可控状态。由此可看出,1995-2012年资源能源消耗都是处于上升趋势,环境污染先是处于动荡起伏,然后迅速上升,在2005、2006年达到顶峰之后处于振荡下降趋势。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来自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由以上分析可知,广西环境污染的压力已经处于明显下降阶段,未来影响生态环境压力的因素将主要来自资源能源利用的大幅度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广西工业化起步时间晚,起点低,赶超跨越的经济发展任务重。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沿边开发开放进一步加快等等,广西的经济发展将迎来一系列新的重大机遇,是发展的大好时机。但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导致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增。
2. 生态环境压力仍将处于上升趋势。随着中央提出“广西要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再加上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广西进入高铁时代以及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发展战略等等。按照目前广西发展所面临的利好形势分析,广西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仍将处于加快发展的态势,但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粗放型和资源型特征,主要行业的生产仍然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支撑。虽然环境污染指标目前已经处于下降趋势,但由于资源能源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环境污染的下降速度。因此,短期内广西生态环境压力还会处于上升趋势。
(二)对策建议
1. 树立全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改善。要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树立全新的发展观念。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中,人是主导的方面,要破除唯GDP论的思想,树立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发展的协调理念;要对企业的发展观、资源能源消耗观进行合理引导,坚持把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作为节能降耗发展的第一要务,制约行为主体的政府、企业、居民通过自身行为对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压力进行积极的响应调控,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改善。
2.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对广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分析,作者认为,要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把金钥匙。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变废为宝”,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特别是重工业企业,必须建设产业循环体系,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3. 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广西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等;坚持以科技为依托,采取集约经营方式,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单位能耗,减少环境污染,通过科学技术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以及资源构成的损害和消耗降到最低。只有这样,经济与社会才能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4.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紧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在这个紧要关头,广西必须要加快研究制定相应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兼顾制定与广西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翠华,张晓峒.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2(03):48-53.
[2]张 燕,吴玉鸣.西南岩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以广西为例[J].冰川冻土,2006(04):293-298.
[3]徐福留,赵珊珊,等.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4):30-35.
[4]沈 琪.生态经济背景下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桂海论丛,2014(2):91-96.
责任编辑 莫仲宁endprint
HWI=[∑][m]HWIi×Pi(3)
ZNXk表示第k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的指数值,Pk为第k个资源能源指标的权重;HWIi表示第i个环境污染指标的指数值,Pi为第i个环境污染指标的权重。各指标压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ZNXIk=ZNXk/Max(ZNXk)×100(k=1,2,…n)(4)
HWIi=HWi/Max(HWi)×100(i=1,2,…m)(5)
ZNXk表示第k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的实际值,HWi表示第i个环境污染指标的实际值,Max(ZNXk)表示所有资源能源指标中的最大值,Max(HWi)表示所有环境污染指标中的最大值。
参照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定量评价指标,当STYLI=0时,生态环境压力最小,即无压力;当STYLI=100时,生态环境压力最大,且把介于0-100的连续数以间隔20由小到大分为五个段:0-20表示压力很小,20-40表示压力小,40-60表示中等压力,60-80表示压力大,80-100表示压力很大。
二、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实证分析
广西近年来急于摆脱发展落后的状况,对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大部分市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环境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4]。
利用上述公式分别计算资源能源消耗指标、环境污染指标、生态环境压力指标的实际值,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1995-2012年广西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统计表
图1 1995-2012年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趋势图
由1995-2012年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趋势图(见图1)可知,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1995-2002年基本上是处于波动状态,上升趋势不明显,但2002-2012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2002-2004年上升速度较快。其中,指数变化范围1995-2002年基本上处于20-40的范围,压力为小,2003-2006年处于40-60的范围,压力为中等,2007-2012年处于60-80的范围,压力为大,说明近年来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一直上升,压力已经上升为大。
图2 1995-2012年广西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相互关系
由1995-2012年广西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相互关系图(见图2)可知,1995-2006年数据点位于对角线上方,ZNXI的范围为24.65-58.88,HWI的范围为36.39-60.90,从而可知这一阶段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来自环境污染。2006-2012年数据点位于对角线下方,这一阶段ZNXI的范围为58.88-100.00,HWI的范围为60.90-48.72,表明这一阶段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来自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
1995-2012年广西资源能源消耗增加相对较快,ZNXI从1995年的24.65增加到2012年的100,且近几年来增速较快,尚未看到下降趋势。而环境污染分指标HWI从1995年的43.77到2002年的44.10,处于动荡起伏状态,其后处于上升阶段,在2005和2006年达到顶峰点60.90后呈振荡下降趋势,到2012年已下降到48.72,说明广西的环境污染排放呈现明显收敛,处于可控状态。由此可看出,1995-2012年资源能源消耗都是处于上升趋势,环境污染先是处于动荡起伏,然后迅速上升,在2005、2006年达到顶峰之后处于振荡下降趋势。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来自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由以上分析可知,广西环境污染的压力已经处于明显下降阶段,未来影响生态环境压力的因素将主要来自资源能源利用的大幅度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广西工业化起步时间晚,起点低,赶超跨越的经济发展任务重。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沿边开发开放进一步加快等等,广西的经济发展将迎来一系列新的重大机遇,是发展的大好时机。但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导致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增。
2. 生态环境压力仍将处于上升趋势。随着中央提出“广西要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再加上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广西进入高铁时代以及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发展战略等等。按照目前广西发展所面临的利好形势分析,广西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仍将处于加快发展的态势,但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粗放型和资源型特征,主要行业的生产仍然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支撑。虽然环境污染指标目前已经处于下降趋势,但由于资源能源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环境污染的下降速度。因此,短期内广西生态环境压力还会处于上升趋势。
(二)对策建议
1. 树立全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改善。要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树立全新的发展观念。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中,人是主导的方面,要破除唯GDP论的思想,树立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发展的协调理念;要对企业的发展观、资源能源消耗观进行合理引导,坚持把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作为节能降耗发展的第一要务,制约行为主体的政府、企业、居民通过自身行为对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压力进行积极的响应调控,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改善。
2.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对广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分析,作者认为,要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把金钥匙。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变废为宝”,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特别是重工业企业,必须建设产业循环体系,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3. 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广西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等;坚持以科技为依托,采取集约经营方式,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单位能耗,减少环境污染,通过科学技术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以及资源构成的损害和消耗降到最低。只有这样,经济与社会才能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4.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紧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在这个紧要关头,广西必须要加快研究制定相应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兼顾制定与广西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翠华,张晓峒.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2(03):48-53.
[2]张 燕,吴玉鸣.西南岩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以广西为例[J].冰川冻土,2006(04):293-298.
[3]徐福留,赵珊珊,等.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4):30-35.
[4]沈 琪.生态经济背景下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桂海论丛,2014(2):91-96.
责任编辑 莫仲宁endprint
HWI=[∑][m]HWIi×Pi(3)
ZNXk表示第k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的指数值,Pk为第k个资源能源指标的权重;HWIi表示第i个环境污染指标的指数值,Pi为第i个环境污染指标的权重。各指标压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ZNXIk=ZNXk/Max(ZNXk)×100(k=1,2,…n)(4)
HWIi=HWi/Max(HWi)×100(i=1,2,…m)(5)
ZNXk表示第k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的实际值,HWi表示第i个环境污染指标的实际值,Max(ZNXk)表示所有资源能源指标中的最大值,Max(HWi)表示所有环境污染指标中的最大值。
参照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定量评价指标,当STYLI=0时,生态环境压力最小,即无压力;当STYLI=100时,生态环境压力最大,且把介于0-100的连续数以间隔20由小到大分为五个段:0-20表示压力很小,20-40表示压力小,40-60表示中等压力,60-80表示压力大,80-100表示压力很大。
二、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实证分析
广西近年来急于摆脱发展落后的状况,对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大部分市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环境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4]。
利用上述公式分别计算资源能源消耗指标、环境污染指标、生态环境压力指标的实际值,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1995-2012年广西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统计表
图1 1995-2012年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趋势图
由1995-2012年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趋势图(见图1)可知,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1995-2002年基本上是处于波动状态,上升趋势不明显,但2002-2012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2002-2004年上升速度较快。其中,指数变化范围1995-2002年基本上处于20-40的范围,压力为小,2003-2006年处于40-60的范围,压力为中等,2007-2012年处于60-80的范围,压力为大,说明近年来广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一直上升,压力已经上升为大。
图2 1995-2012年广西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相互关系
由1995-2012年广西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相互关系图(见图2)可知,1995-2006年数据点位于对角线上方,ZNXI的范围为24.65-58.88,HWI的范围为36.39-60.90,从而可知这一阶段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来自环境污染。2006-2012年数据点位于对角线下方,这一阶段ZNXI的范围为58.88-100.00,HWI的范围为60.90-48.72,表明这一阶段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来自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
1995-2012年广西资源能源消耗增加相对较快,ZNXI从1995年的24.65增加到2012年的100,且近几年来增速较快,尚未看到下降趋势。而环境污染分指标HWI从1995年的43.77到2002年的44.10,处于动荡起伏状态,其后处于上升阶段,在2005和2006年达到顶峰点60.90后呈振荡下降趋势,到2012年已下降到48.72,说明广西的环境污染排放呈现明显收敛,处于可控状态。由此可看出,1995-2012年资源能源消耗都是处于上升趋势,环境污染先是处于动荡起伏,然后迅速上升,在2005、2006年达到顶峰之后处于振荡下降趋势。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来自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由以上分析可知,广西环境污染的压力已经处于明显下降阶段,未来影响生态环境压力的因素将主要来自资源能源利用的大幅度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广西工业化起步时间晚,起点低,赶超跨越的经济发展任务重。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沿边开发开放进一步加快等等,广西的经济发展将迎来一系列新的重大机遇,是发展的大好时机。但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导致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增。
2. 生态环境压力仍将处于上升趋势。随着中央提出“广西要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再加上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广西进入高铁时代以及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发展战略等等。按照目前广西发展所面临的利好形势分析,广西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仍将处于加快发展的态势,但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粗放型和资源型特征,主要行业的生产仍然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支撑。虽然环境污染指标目前已经处于下降趋势,但由于资源能源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环境污染的下降速度。因此,短期内广西生态环境压力还会处于上升趋势。
(二)对策建议
1. 树立全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改善。要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树立全新的发展观念。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中,人是主导的方面,要破除唯GDP论的思想,树立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发展的协调理念;要对企业的发展观、资源能源消耗观进行合理引导,坚持把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作为节能降耗发展的第一要务,制约行为主体的政府、企业、居民通过自身行为对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压力进行积极的响应调控,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改善。
2.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对广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分析,作者认为,要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把金钥匙。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变废为宝”,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特别是重工业企业,必须建设产业循环体系,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3. 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广西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等;坚持以科技为依托,采取集约经营方式,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单位能耗,减少环境污染,通过科学技术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以及资源构成的损害和消耗降到最低。只有这样,经济与社会才能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4.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紧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在这个紧要关头,广西必须要加快研究制定相应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兼顾制定与广西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翠华,张晓峒.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2(03):48-53.
[2]张 燕,吴玉鸣.西南岩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以广西为例[J].冰川冻土,2006(04):293-298.
[3]徐福留,赵珊珊,等.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4):30-35.
[4]沈 琪.生态经济背景下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桂海论丛,2014(2):91-96.
责任编辑 莫仲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