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习题讲评中同伴互助式学习的尝试
2014-10-17王欢华
王欢华
摘要:主要介绍了“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实施的具体方法、形式和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一些困惑。
关键词:习题课;同伴互助式学习;有效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6–005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成长的双赢。怎样才算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只有真正做到让学生愿学、会学并且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凡是学生能够想到、做到、认识到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才能算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极大地提高。本着这样的认识,笔者在化学习题讲评中采用“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现就什么是“同伴互助式学习”,实施“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的方法、原则和成效做具体介绍和讨论。
1 什么是“同伴互助式学习”
所谓的“同伴互助式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同伴互助式学习方式。实施“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的灵感来自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教学模式。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可以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而且学生看到同伴的成功,会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小组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讨论、意见综合、生成问题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在小组学习者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被明确化、外显化,因而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和监控;在小组学习者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要达成问题的共同理解,建立完整的、高层次的表征;在小组学习者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实践训练中解决共同的问题,提高小组全体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理念。
2 化学习题讲评课中“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的实施方法
2.1 采用“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的背景
前两年,正值笔者执教高三。当时的化学班,虽然全班都是加试化学的学生,但是由于我们学校生源的改变,化学班的很多学生,化学的基础并不扎实,而且参差不齐。针对这些情况,每次批改学生练习时,笔者都会统计学生的错误率,发现有好多非常基础的题目,还是经常会有学生错,这些学生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些问题永远都不会消失,下次碰到他们还是不会做,但是如果我逐个去讲解的话,课堂的效率肯定是不高的:原本不会的学生可能继续听不懂,而原本已经掌握的学生却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听取自己已经会的东西。这时,笔者想到了充分利用资优生的资源,让他们用“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与“资普生”互相切磋,以提高课堂效率。
高三教学过程中,试卷讲评课比较多。按照传统模式,试卷讲评就是按照顺序一道一道往下讲,会的也讲,不会的也讲,这样使得教师讲得很累,而学生积极性也不高,听课的针对性也不强,同时教学进度也会很慢。笔者认为在习题讲评课中实施“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效果会更好一些。习题课可以让学生多分析,有一定难度的题也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再由各组组长分析解题思路,教师作适当点评。笔者的做法是,把试卷发下后一般先组织小组讨论一段时间,大概在15分钟左右,一份综合试卷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题可以通过“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解决。这样,在笔者讲评时就可以做到详略得当,突破难点,节省时间,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能完成原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内容,大大提高了试卷评讲课的效率。
2.2 “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的实施方法
首先,笔者把班级中的学生根据化学学习的实际水平进行了分层,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分组并确定组长(见表1)。在每个组中,分别都会有2名A层次的同学、3名B层次的同学、3名C层次的同学。
在开展这个模式之前,为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笔者首先要告诉学生,这种模式的好处:不仅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有利,同样对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而言,能够使思路更加清晰,发现原来模棱两可的地方,因此也是一种促进。只有让学生从心底里就认同该模式,才会执行起来更有效果。学生只要真正开始执行了,他们也就能感受到这个模式的好处,也就能更好地不断开展下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实施形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在课内的小组讨论型“同伴互助式学习”,还有一种是课外的在教师引导下的“一对一”型的“同伴互助式学习”,以下是具体的实施方法:
2.2.1 小组讨论型的“同伴互助式学习”
小组讨论型“同伴互助式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笔者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把批完的试卷发下去,然后留给他们大概1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解决一些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个时间是要求他们尽量把自己的一切想法都讲出来,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发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小组一起讨论的过程中,会集合大家的力量解决一些原本没有解决的问题,使学生通过互动,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此时,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为下一阶段的集体授课做好准备,对于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底,这样课堂的效率也就会高了。
由于小组讨论型“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在讨论完以后,个别问题自己没有解决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听,课堂的效率也会更高。
2.2.2 “一对一”型的“同伴互助式学习”
“一对一”型的“同伴互助式学习”,就是两位同伴互帮互助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除了和小组讨论式有大致相同的优点外,还具有形式上更灵活、操作更方便的特点。这个模式主要是在课堂外进行。在排座位时,笔者坚持优、差生搭配同桌,便于课后一帮一。对于作业完成得不好的同学,会在试卷上用某一个记号表示,要求这些学生必须就今天的作业进行巩固,先自己逐个研究,不懂的就必须要去问组内的同学,直到彻底把这个问题搞懂为止。当然,这样的形式必须要配合教师的及时检查,笔者采取的形式是让这位学生在课后空余时间,到笔者这里进行反馈。反馈的形式就是他要把试卷上题目的分析方法、解题思路讲给笔者听。而且笔者是以随机抽查的方式,通不过的,再回去,直到通过为止,这样就“逼”着“资普生”去问、去思考。“资优生”也必须要“不断充电”。
3 “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的实施原则
“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掌握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对于刚接手的班级,不能马上放手就让他们去做,刚分班的时侯,班中四分之三的学生都不是原来自己教过的学生,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于是首先进行一次测验,然后结合从年级中其他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对他们进行了第一次分组。在“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基本获得学生的认可之后,才开始实行。一开始,每节课笔者放的时间只有5分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有些组参与度不高的通过个别聊天慢慢改进,还通过个别调整组员来调动每个组的积极性。经过大概一个月左右,时间就慢慢延长到每节课10分钟,后期又延长至15分钟。笔者认为这个模式前期一定是要在教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实施“同伴互助式学习”得心应手了,频度和长度就可以加大。
第二,任务原则。对于组内的成员特别是组长,一定要明确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帮助组内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提高成绩。要无私地帮同学解决问题,一旦发现同学的问题要积极地解决,要做到让同学彻底搞懂,学会做小老师,教过以后还要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同学的掌握程度,不能就是一味的教,而不去了解教的效果。而对于组内的其他成员,通过几次班会和晨会告诉他们必须积极地参与“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一定要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了解自己的错误在哪里,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它仅仅流于形式。
4 “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的实施效果
通过一年半实施“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很不错的。有很多原来基础很差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例如S同学,她一开始分到我们班级,化学基础很差。于是笔者把Z同学安排到了她的旁边,经过一个学期“同伴互助式学习”的模式实施下来,她的成绩有了很明显的进步。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到高三后期,笔者也问过班中的几位学生,其中一位化学成绩很好的学生说到她的感受是:“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虽然看起来好像是在浪费好学生的时间,其实不然,她在给别人讲解问题的时候,自己收获也是很多的。有些问题原先她自己也不是搞得很清楚,别人问了以后,反而引出了她潜在的问题,她要教别人就必须要逼着自己先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懂,于是她也得到了提高。还有一方面,她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有时候一个问题要讲两三遍,看似很烦,但是后来发现,只要是给别人讲过的问题,自己印象非常深刻,许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总体学生的感受是“收获很多”,对自己的提高很有帮助。
5 困惑与展望
“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在化学习题讲评课中确实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就现在来说,“同伴互助式学习”模式基本都是在习题讲评课上使用,在其他课型上面没有实施过。笔者也会去尝试在其他的课型中采用这样的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资料: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董洪亮,杨九俊.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