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2014-10-17葛力铭郝玉芳俞启定蔡玲玲李元文
葛力铭 郝玉芳 俞启定 蔡玲玲 李元文
1.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0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3.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000;4.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00
职业认同是心理学研究领域和职业发展研究领域内重要的概念,职业认同是由自我同一性而来的一个概念[1],但真正引入护理职业中却是20世纪末,我国的学者郑晓蓉将护士职业认同定义为“护士本人对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积极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2]。护理学生既有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身份,又具备未来护理工作者的身份,所以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的概念应与护士职业认同概念非常接近,但还稍有不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应该是护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知结果,这种结果是以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其表现为对职业本质、职业社会价值、职业中自我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其形成的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这种评价及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是积极还是消极反映其认同程度的高低。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高低影响其今后进入医院作为护士这一职业角色后的各种职业行为,关系到我国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了解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北京某学院中职部3个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共 239人,其中,男 42人,女 193人;一年级34人,二年级学生82人,三年级123人。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5份无效问卷,有效率为98%。
1.2 调查方法
参考郝玉芳[3-4]的护生职业认同量表,自行设计问卷,问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KMO统计量=0.805,通过因素分析最终将问卷划分3个维度,每个维度中各条目的负荷量均大于0.45,累计贡献率为61.090%,问卷总信度 Cronbach α为 0.874,说明问卷有较好信度[5]。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家庭是否有人从事医疗相关行业、选择本专业原因、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等项目,其中,仅有“选择本专业原因”是多项选择;第二部分是调查问卷,包括3个维度,分别命名为职业自我认同、职业自我体验、职业自我控制,共19个题目,3道反向题目,采用李克特5分计分法,分数越高说明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各维度比较
234名学生职业认同总体平均分为(72.31±9.80)分,职业自我认知(共10题)平均得分为(39.51±5.92)分,职业自我控制(共 3题)平均得分为(8.97±2.49)分,职业自我体验(共 6 题)平均得分为(23.81±3.49)分;按总分将学生的职业认同划分为4组,分别为总得分19~38分为职业认同极低分组,总得分39~57分为职业认同低分组,总分58~76分为职业认同中上水平组,总得分77~95分为职业认同高分组。其中,极低分组1人,占总体的4%;低分组15人,占6.4%;中上水平组135人,占 57.7%;高分组 83人,占 35.5%。
2.2 性别对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不同性别学生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及各维度认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性别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分,±s)
表1 性别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分,±s)
性别 人数 职业自我认知 职业自我体验 职业自我控制女生19240.26±6.1724.18±3.669.06±2.47男生4238.94±5.6923.54±3.358.91±2.51 t值1.760.431.38 P值0.800.660.17
2.3 是否学生干部对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的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及各维度认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是否学生干部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分,±s)
表2 是否学生干部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分,±s)
职务 人数 职业自 职业自 职业自 总分我认知 我体验 我控制学生干部9839.43±5.9223.76±3.618.98±2.4172.17±9.81普通学生13639.92±5.9924.04±2.928.95±2.8472.92±9.86 t值0.490.480.750.45 P值0.620.630.940.65
2.4 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家庭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职业认同总体得分高于家庭没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P<0.05)。进行各维度分析时发现,家庭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只在职业自我体验方面与家庭没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家庭是否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分,±s)
表3 家庭是否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分,±s)
家庭情况 人 职业自 职业自 职业自 总分数 我认知 我体验 我控制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11640.22±5.6424.53±3.109.05±2.5173.79±9.06无从事医疗相关行业11838.83±6.1523.11±3.728.91±2.4870.85±10.31 t值1.793.150.442.32 P值0.7400.0020.6580.021
2.5 填报志愿初衷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职业认同水平与当初选择专业的初衷相关,只有1人得分在职业认同极低分组,其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是完全由于听别人推荐;低分组共15人,其排名前两位的原因是“听从父母安排”及“听他人推荐”,其中,有73.3%同学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是一致的,即“听从父母安排”,仅13.3%选择“自己喜爱”;在中上水平组中,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中“听从父母安排”占第1位,该项被选择频率在本组占56.3%;在高分组中排到第1位的选择本专业原因是“自己的喜爱”,且本选项在本组选出的频率高达50.6%。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学生整体的职业认同处于中上水平,平均得分(72.31±9.80)分,说明整体的认同水平是乐观的。笔者重点讨论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家庭背景及填报志愿初衷对北京地区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教育启示。
3.1 性别
在早年的文献中,可以见到男生的职业认同要低于女生[2],但是随着男护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男护进入医院,被社会、被人们所接纳。人们从一开始的“好奇”、“新鲜”、“不理解”已经转为“较为正常”、“男护吃香”、“某些岗位还是男护更合适”,而这样的思想也同样植入了学习护理专业的男生头脑中。而很多男生在学习护理时,通过亲人之间的询问、师兄的指导、老师的解答等途径,了解了往年的毕业走向。在北京来说,男性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进入三甲医院,更容易进入医院中相对重要的科室,如手术室、导管室等。所以,北京地区男性护理学生与女性护理学生在职业认同上并没有存在明显差异性。
3.2 学生干部
在本次调查中并没发现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职业认同有差异性,这与以往报道不同[2]。分析原因可能为先前的报道研究对象往往是大专以上学生,其学生干部在校期间所担负的责任更多,并且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及有更多机会进行相关专业的实践。而本研究的调查者是中专学生,作为中职的学生干部其主要负责的事项非常有限,并且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与其专业有关的内容。学生干部更多是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而在接触护理职业认知方面机会和信息量与其他同学几乎是相同的,所以护理专业学生干部的职业认同与本专业普通学生的职业认同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3.3 家庭环境
人的成长及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主观判断会受外界因素而发生改变。中职学生年龄大部分为15~18岁,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此时外界的影响对其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影响占重要位置。相关研究报道中发现,父母的职业类型与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职业的继承关系,学生在职业类型中倾向于选择与父母相同的职业[6],并且社会各阶层自身拥有的资源不平等影响其子女接受教育资源及职业选择[7-8]。家庭中有从医人员的学生更容易了解真实的有关于医院护理工作的信息,例如护理工作薪酬。而比起其他的同学,家庭中有从医人员的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及体会到,家里有人在医院上班后所能享有的丰富医疗资源。且家庭中有从医人员的学生会从家庭从医人员那里得到其他同学得不到的相关专业知识的辅助学习,增强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能,获得更多专业间接或直接经验。因此,家庭中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会在职业自我体验上明显高于他人。
3.4 填报志愿的初衷
本调查显示,职业认同水平越高,其报考专业时的原因越倾向于“由于个人喜爱”。从心理学的角度,这种喜爱是兴趣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会使人为之不动努力和奋斗,中职护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会激励其学习护理知识,为以后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同时这种兴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护理创造性,钻研性,更多地去了解这一专业,并努力的取得相应的成功。
3.5 其他
除此以外,对于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还受到社会政策、社会舆论、护理教育模式的影响。可以打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政府大力发展护理事业,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从业人员的各方面待遇,减少与其他行业的差距,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舆论界也应给予青年学生更多的正向引导,鼓励学生走进临床参加各种护理竞赛及相应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临床学习的机会。护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培养,开展护理职业生涯教育等课程。提高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有助于我国护士队伍的建设,有助于临床护理服务。
[1]高艳,乔志宏,宋慧婷,等.职业认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7-53.
[2]郑晓蓉.108名高等学历护士心态调查[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6):447-449.
[3]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4]郝玉芳,刘玲,刘晓虹.在读护生的职业认同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5):1154-1157.
[5]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与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6]刘春香.家庭背景对高校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调查——以武汉高校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4):13-15.
[7]王远伟,高巍.社会分层、高等教育与职业选择[J].交通高教研究,2004,(5):6-9,15.
[8]刘玲,李丽萍,郝玉芳,等.145名专科护生的职业认同现况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0):3171-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