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我的体会与困惑
2014-10-16蒙柳密
蒙柳密
课改的脚步走进我校已有几年了,现在仍在前进,如生本教育、尝试教学、杜郎口三三六、271课堂教学模式等,到现在的学景教育——高效课堂。我校一直在摸索英语课堂改革,尤其是2013年秋季学期,课改的步伐加快,我校重点推行学景教育——高效课堂。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我们风雨同舟,一起携手走出了课改的第一步,小组的建设。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第二阶段,验收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现谈谈我在英语课改中的体会和存在的困惑。
一、开展师徒一帮一活动
我在班里开展师徒一帮一活动,这样使一些中等生有一定的提高,也能让优等生的成绩好上加好,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起初,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觉得会浪费他们的时间,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懒惰散漫已成习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监督和管理。首先我找成绩好的学生召开座谈会,分析班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严酷竞争;其次我对他们的成绩和能力等各方面表示肯定;最后再给他们分析班里学困生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他们听了我所说的话都心潮澎湃,很愿意去帮助学困生。后来我又找一些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谈心,他们很激动,也很愿意得到别的同学的帮助。
我首先选出第一次测验英语成绩在100分以上的10位学生;其次又选出了85分-99分的10位学生,让他们双向选择进行师徒结对,确定师徒双方的权力和责任,师傅的责任和义务都体现在课后。第一,每周都听写几次短语、单词、句子,师傅必须在我给大家听写之前督促徒弟背好,在默写中过关。第二,课后作业,师傅除了要检查徒弟的作业外,还必须要求徒弟再准备一份资料——课时掌控。徒弟在头一天完成一个课时,第二天早上让师傅批改,然后我再来批改。第三,师傅监督徒弟订正并确保每一题都会答。这样徒弟免费找了一位教师,师傅免费做了一本资料,我批了一份作业,一举三得。在表彰制度上我不断更新,由“谁优秀,谁获奖”的原则,改为奖给师徒都有进步的学生,这样的奖励使师徒之间荣辱与共。通过三次大型检测分析,80%的结对中,师徒都有很大的进步。最明显的一组是136班的师傅潘某和徒弟覃某的组合,师傅潘某在第一次测验中得了100分,第二、第三次测验中都得108分以上。徒弟覃某第一次在考试中得88分,第二、第三次考试都得96分以上,进步很快 。
二、导学案的使用
根据广西蒙山县文圩中学等学校的成功课改经验,如果每一课时都使用导学案,这样师生都有一定的抓手,但出现了几个问题。
1.在实施过程中,积极、优秀的学生发言和展示的机会多,不善言辞、动作迟缓的学困生得到的机会少,不但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均衡,而且势必形成优者更优、劣者愈劣的教学局面。针对这一问题,我树立 “人人吃得饱、学得好”的教学理念,然后刻意多给学困生机会,把容易完成的问题留给学困生,让学困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其在快乐中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也体现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思想。
2.在展示过程中,一组展示完毕,需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这时要么没有评价,要么只是对个别错别字进行点评,几乎没有对答案内容深层次的评价或质疑。这反映出学生在对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评价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还表现在只评他组不评本组、只评缺点不评优点等方面。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有所认识有所发现,产生疑问,并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疑问之后,产生属于个体的见解,然后教师去点拨,去循循善诱,带着学生撬开冰山的一角,并故意去挑起对问题的争执、怀疑、质疑、反质疑,从而让学生学会评价。学生在学习评价别人的过程中,懂得了评价对象的内涵,也是自己掌握知识的过程。
3.打开导学案后,按导学案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学习,是让所有学生解答所有的问题,还是让每个小组去做指定的题目呢?如果让每个小组都去做所有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展示、讲解、评价,显然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让每个小组去完成指定的一个问题,势必会造成对文本内容理解的片面性,导致断章取义的后果。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使用导学案时,能都做的就都做,不能都做的就分解到各组。在展示和评价后,让学生按题序把解答的相关内容连起来读几遍,以形成整体印象。实施高效课堂,如何能在较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呢? 我发现小组展示时,如果全部使用板书展示,确实浪费时间。如果全部使用口头展示呢?也不行。若能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把不需板书展示的变为口头展示,确实能节省较多的时间,另外在编制导学案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来设定题目也是节省时间的好办法,充分预习也可达到省时的效果。
新课改下,有很多环节实施得还不够顺利,用哪种方式、怎么操作等都还在摸索中。
(责任编辑黄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