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新课标实现评课最优化

2014-10-16陶正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参与者课程标准教学活动

陶正

评课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中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得失与成败进行的一次立体分析和综合诊断,是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切磋教艺、探讨新教学理念的有效举措,它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准确定位,实现“重学”的转变

要想让评课实现最优化,首先必须给“好课”准确定位,对于这一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偏好甜味的领导听课时,加点糖;遇到爱吃辣的专家听课时,放点椒,这种投其所好“重教轻学”的课也许会得到某些听课者的捧场,但这与其说是上课还不如说是逢场作戏,学生深受其害,不知所云。一堂好课究竟谁说了算,不是领导,也不是专家,而是我们的学生。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要实现从“重教”到“重学”的转变,要以学论教。一堂课我们不仅仅要看教师讲得是否形象生动,问题分析得是否入木三分,还要看学生情绪是否高涨,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更重要的是看这堂课与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特点以及相关要求是否合拍,是否准确地、科学地、合情合理地确定和设计教学目标。并在这个目标引领下,教师把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他们都有所获,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进步和提升,学生学会了学习,课堂产生了最大效益,实现了最大价值。只有受到学生称赞的课,才能算得上好课。因此教师要想上一节好课,让绝大多数学生满意,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从实现“最大价值”出发,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其内涵和实质,吃透课程内容。

新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摒弃了传统的重教轻学模式,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与步骤的设置,都必须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框架下进行操作,决不能离开这个“纲”。课程内容是我们从事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现实基础,它与社会现实相一致,在广度和深度上符合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情感需求相吻合,容易让学生领会和理解接受。因此可以说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是一切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它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学而起着中枢作用。只有在准确把握、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才是可行的,才不可能出现偏差或失误。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有着制约作用,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广度和深度的把握等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教学目标必须注重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学习方法,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人格也渐趋完善。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真正把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统一的,是水乳交融的,是不可分离的,切不可离开学去谈教,教与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其本质就是交往、就是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学既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体地位,也离不开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和学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主体性与主导性交融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课堂“最大价值”。

二、多维互动,实现评课最大效益

每个人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评课前,评课者必须先参加听课活动。现在很多教学研究者把听课说成观课,这不是简简单单名称上的变化,而是教学理念的提升。就是说一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听教者讲得怎么样,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学会了多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没有学会学习。听课者不但要听,而且要观察,听观结合,注重观察,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变教学活动的旁观者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全身心地投入执教者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只有以这样的视角和观点去听课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获得课堂上的第一手材料才会对评课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听课后,听课者要积极准备好评课发言材料,要有充分的思考和酝酿,这样在进行评课时,每个人就能主动参与、畅所欲言、有的放矢、有感而发,提出自己的观点、体会、困惑与疑虑,与同行、专家和领导以及学生代表共同探讨,实现多维互动,为评课取得最大效益奠定基础。一般地说,评课活动大致有几种形式,教师间的互相评课、领导对教师评课、专家对教师评课;公开课类型有常态课、汇报课、研讨课、竞赛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多种。所有的参与者对评课形式和公开课的类型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其性质,这样在评课时就能把握关键、击中要害、恰到好处,就能各尽所能、各有所获。既然是公开课,评课的过程和结果,都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地做到公开公平,尽可能地扩大效益、充分发挥评课的正导向作用。评课应在和谐民主、团结友好、协作互动的气氛中进行,无论是授课者还是参与者都享有话语权,都是主人翁,都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针对教材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以及教师的授课风格等等,从各自的角度充分挖掘其内涵,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意见。现代教学理念反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同样,评课活动也不是名师、专家或领导的“独唱”舞台,要变评课的“指令式”和“标签式”为双向互动、多边畅谈、平等交流的“研讨式”和“探究式”,所有参与者应要有换位思考意识:假如我是授课者会怎样教,能否教得更好?假如我是评课者会怎样评,能否评出自己的特色?大家只有以平和的心态和学习的姿态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彼此才会互有长进,共同提高。现在也有人把评课说成议课,旨在宽松、平等和自由的气氛中,实现评课者、授课者以及旁听者之间充分而有效的多维互动与沟通,各抒己见,让所有的参与者思维碰撞思维、灵感叠加灵感、情感渲染情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自己的智慧潜能,这样参加评课的所有成员就会领略和享受评课中的乐趣和研讨中的成就,就会从内心深处欣赏他人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最大价值”。评课时也应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其中,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感受者和直接受益者,他们最有发言权,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视角,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单纯。一旦让他们参与进来,评课的最大效益就会得到更好的实现。endprint

三、坚持原则,讲究艺术,实现评课最好效果

评课的效果好与否,不是评课者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而是教师内心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并乐于为之赋予教学的实践中去,这样的评课才有意义,才是评课这一教研活动的真正目的。因此评课时要在把握好新课标的前提下,既有原则又有艺术,让评课充满温馨与智慧,实现最好效果。

1.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我们可以说评课是一种纯教学艺术评价、研讨和交流活动,它应排除一切人情世故、爵位高低和资历深浅等干扰因素。评课者应本着实事求是和对授课者高度负责的态度,既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面对问题,指出不足,分析原因,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以便今后做得更好。千万不能因顾及授课者的面子、情绪等因素只谈成绩不谈缺点,只报喜不报忧,甚至对一些明显的缺陷,模棱两可,唯唯诺诺,对平庸大唱赞歌。这种庸俗化的、无原则的、负能量的评课与现代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是十分有害的。

2.坚持欣赏和鼓励的原则

每一位授课者在执教前都会精心准备,这节课是他们劳动的成果,也许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参与评课者对自己劳动付出的认可。因此评课时,所有参与者都应充分尊重执教者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维护他们的教学技巧,欣赏和鼓励他们在教学中所取得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有“骄傲”和“被尊重”之感,激发他们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常来说,比较有经验或有一定教学理论功底的评课者,他们一般不会轻易或直接指出授课者的优点和不足,而是在富有哲理的体会里,在富有幽默诙谐的话语中,渗透着点拨和引领,给授课者留下耐人寻味的思考和启迪,在欣赏和鼓励中蕴含着希望,使授课者豁然开朗,心悦诚服。即便对于某些不算成功的课,不妨透过“放大镜”找其闪光点,变批评为鼓励,把不足的地方归类分开,拎其主要的加以评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教学自信,同时还可以树立和增强他们教学的自信。

3.讲究艺术,以诚相待

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艺术的提升,靠强制和行政手段是无法真正达到的,教师只有在人文的关怀中,在充满温馨与智慧的平台上,获得心灵上的共鸣,才能创造出教学奇迹。因此在评课时,要从每个授课者的实际和特点出发,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讲究评课艺术,以人为本,以诚相待,切忌程式化和模式化。对待老教师的课,要本着真诚学习的态度,在课改进程中,尽管他们的理念可能不够先进,受一些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但他们毕竟是“老姜”,在讲台上奋战了多年,有苦劳也有功劳。评价这些教师的课尤为要讲究评价艺术,决不能直截了当或风雨般地批评,否则将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并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师,要把评课重点放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诚心诚意地引领他们在经验的基础上作理性的思考和归纳,进一步发现和挖掘他们的教学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对待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要细心指导、耐心扶持,他们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要让他们充满信心和希望,帮助他们学会找出教学中的差距,学会变压力为动力,切不可严厉呵斥,全盘否定。事实上,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再好的教师也是如此,也会有诸多不足。

4.把握课型,突出重点

再好的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时,更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评课者在评课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对常态课,突出一个“实”字,这类课比较常见,主要是在同事间或同备课组里进行,目的是相互帮助,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评议这样的课应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无需遮遮掩掩,拐弯抹角,毕竟大家都是老熟人,知根知底。通过评课,让所有参与者都实实在在地学到东西,受到启发。对年轻教师的汇报课,突出一个“帮”字,要首先肯定成绩,激励他们积极进取,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的独特个性以及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教学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快地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能力,独当一面。对研讨课,突出一个“研”字,这种课的目的在于进行教改研讨,可能成功,也说不定会有失误,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就能得出结论。评这种课,无须求全责备,但必须要找出“亮点”, 推广成功经验,鼓励执教者的勇于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每个参与者都要各抒己见,对症下药,这样正确的观点、完美的方法才会逐步显现,执教者、评课者以及旁听者都会有较大的收获。对竞赛课,突出“比”字,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制定评课标准,统一尺度,横向比、纵向比,比出水平、比出干劲,逐项评判,准确点评,激励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追求完美,追求大面积提升。对示范观摩课,突出一个“学”字,这类课往往是由集体或个人精心设计的,是在较长时间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相对来说它值得学习的地方较多。因此在评课时,应该细细品味课堂教学精华,认真研讨,分析这堂课成功在哪里,为什么会成功,是否还存在瑕疵,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再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弥补自己的不足。

5. 相互学习,共同探究

评课是一个互利共赢、“共同致富”的活动,不管是授课者和旁听者还是评课者,都应以谦虚的姿态和学习的态度参与其中。尤其是评课者千万不能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对授课者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这样会大大挫伤执教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评课的效果大打折扣。评课者应本着和所有参与者一样的态度,相互学习,平等交流,共同探究。事实上任何一节课,它的成功与否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无法用精确的标准进行衡量计算,如果硬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效果只能适得其反。评课者不但要善于评,还要善于倾听和学习,尊重他人,让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理论素养在与大家的交流和探讨中得到相应提高和完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评课活动将在教学研究的舞台上成为主角,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它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从“最大效益”和“最好效果”出发,实现评课最优化,才能让教师从中汲取更多更丰富的营养,让他们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责任编辑黄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与者课程标准教学活动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