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的艺术与修炼
2014-10-16张吉祥
张吉祥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情感价值观的启迪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或言传身教直白有形,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教育教学中,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最基本的工具和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在教师授课或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当十分重视语言的修养,必须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功,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成为一个懂得教育艺术和技巧的语言大师。
教师的语言不但要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逻辑性,还要追求形象性、趣味性及艺术性。
一、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
1.科学准确,清楚严谨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无论是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是对文化观念的解读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也无论你担任什么课程的教师,都必须强调科学和准确。在教学中力求做到科学严密,用词恰当,理解准确,表达清楚。不能概念错误,不能含混不清,不能模棱两可,不能产生歧义。这是对教师语言最起码的要求。如对数学概念、法则和术语的表述要准确严谨,评价用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具有明确指导意义,要让回答的学生及不回答的学生都知道到底哪儿对与不对等。
2.规范标准,简洁易懂
第一,要讲普通话。《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要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普通话发音规范,韵律优美,使用它不但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文字内容。
第二,要讲现代语。教师要熟练运用现代汉语,坚持说白话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不生僻,不晦涩。要与时俱进,有现代感。
第三, 要讲明白话。说话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晰,语句要分明,语言干净利落,不冗长,抓重点,切忌使用模糊语言。
3.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对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确定教学思路。教学中要精心组织语言,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在与学生日常交流时,也要注意言之有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脉络清楚,有条有理,使人听得明白,给学生以语言的样板。
二、 教师语言的艺术追求
教师的语言不但要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逻辑性,还要追求形象性、趣味性及艺术性。孔子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说,说话如果没有文采,不讲艺术性,就不能打动人,因而也不能广泛、长远地流传。因此可见,中国古代教育家对教师的语言就颇为重视。
1.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一个“喻”字,告诉我们教师的语言必须形象生动。要达到这一效果,首先,要变抽象为具体,用形象化的语言,将抽象思维内容具体化,善于将事物的形态、特征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创设有声有色、直观形象的情景。其次,要精心锤炼语言,使描述入情入境。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最后,可通过恰当的举例、确切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用学生熟知及典型的事例来说明复杂和抽象的事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快地接受和掌握知识。
2.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教师的语言要在准确鲜明、简洁明了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风趣幽默。幽默的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风趣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幽默的语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增进师生间的亲和力,使课堂教学避免沉闷呆板,而多些轻松活泼,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抑扬顿挫,富有激情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单调的声音会使大脑皮层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声音却能有效持久地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加强语言调控,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缓时急,时轻时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和谐动听,声情并茂,饱含激情,使学生听起来精神振奋,兴趣盎然。一般来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深奥抽象的内容时,应一字一顿,声音洪亮;过渡性语言及背景介绍应自然稍快一些,音调可低缓一些;表现急切、兴奋、震怒、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以节奏稍快,声音高亢,语调激越;表现宁静、优美、深沉、悲哀等基调的内容,就要节奏放慢,声音低沉,语调平缓。有时,还可适当使用静音,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4.发自肺腑,饱含真情
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应带着感情、用心去跟学生平等交流,讲真话,讲实话,不讲套话,不讲大话,不讲违心的话。如评价学生要自然、中肯,表扬时自然流露,发自肺腑,不能言不由衷,夸大其词;批评时态度诚恳,晓之以理,不能恶语相加,讽刺打击。要善于察言观色,善于理解学生,温和处理事情。表达要有激情,有感召力。
5.恰当使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又称肢体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眼神、目光。(2)面部表情。(3)体态和手势。(4)动作或表演。
体态语言有助于教育教学中的理解或表达,对于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身体各种器官的作用,配合自己的有声语言,可以达到更加完美的境界。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人说:“有经验的教师不是对着学生的耳朵说话,而是对着学生的眼睛说话。”教师应巧妙地运用自己的眼睛去传递和捕捉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教师的眼神和目光传递出的应多是依赖、鼓励和赞扬,但也要有批评与否定。种种目光都可以使学生心领神会,从而受到教育、启发。运用表情可以巧妙而含蓄地传达和流露教师自己的想法、看法、认识和观点,或者暗示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手势进行评价,如夸奖别人时,可以一边说,一边伸出大拇指;表示否定时,可以摆手;表示疑问时,可以画问号或指指头等。教师对教材中某些人物或事物的生动模仿和逼真表演无疑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交际中,体态语言可以使表演绘声绘色,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不过,体态语言的运用要适时、适度,要自然朴素,不可生搬硬套。endprint
三、 教师语言的修炼
锤炼语言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教师必须加强学识和修养,持之以恒,才有成效。
1.加强学习,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
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技能有着丰富深厚的积淀和掌握,教师语言的活水应来自于阅读和积累。名家名篇,熟记于心,张口就来,一字不差;遣词造句,词汇丰富,信手拈来,形象贴切;运算推理,准确严谨,来龙去脉,一清二楚。唱歌画画,样样能行,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这样才能教得深入浅出,讲得得心应手,才能做到科学、规范、严谨、清楚。
2.广采博记,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第一,教师要广泛搜集和掌握与教材有关的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笑话、诗词等,教学时可适当穿插,娓娓道来。第二,学习和汲取名人演讲、相声表演、节目主持和与演讲有关的书籍杂志中的语言精华或优美台词等。第三,从生活中向教学同仁学习。我们身边不乏“语言大师”,他们语言各有特色,有的人讲故事娓娓动听;有的人说笑话逗人捧腹;有的人歇后语随口而出;有的人顺口溜机智贴切;有的人用成语妙语连珠……只要我们留心学习,这些就是我们不尽的学习源泉。第四,学习和积累网络热词及流行语,适当地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现代感、时髦性,更好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3.学练结合,掌握语言的应用技巧
语言表达要有内容,也要讲技巧。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者为妙。”教师在储备足够的知识和素材的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语言技巧。讲话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设疑、如何发问、如何“抖包袱”、如何评价、如何收尾等,都大有学问,需要技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多种媒体悉心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应用,反复练习,不断提高。
4.注重实践,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在教学和日常交际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句中无余字,篇外无长语。”每次说话,做到紧扣中心,意思明了,用词准确,语言流畅,语句连贯,语速合适,不重复、不啰唆,不无故中断,不东拉西扯,避免口头禅。
总之,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是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知识积淀、深厚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体现。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是一个好演员,而且应是一个演说家,一个好主持人。教师语言的修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语言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反复锤炼自己的语言,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责任编辑黄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