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中学生的公民素质

2014-10-16宋磊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班级

宋磊

中学阶段是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的、具有公民美德的现代公民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的公民教育要用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积累自我实践的经验,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受教育者真正变为教育的主体,以此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他们的参与技能。

一、积极推行课程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通过主题演讲、专题研讨、小组活动、研究性小论文、辩论赛、情景模拟等课程实践形式,达到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技能的目的。如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参与意识;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可结合“和谐社会” 等问题的教学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观察三亚存在哪些不和谐的现象?为什么要解决这些不和谐的现象?请你调查当地政府为解决“和谐”问题采取了哪些举措?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几条解决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建议等,鼓励学生自己定一些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按期上交调查报告和政治小论文。

二、广泛开展班级实践活动

一是民主竞选班级干部和民主评优评先。如班长竞选,由任课教师推荐、同学推荐和自荐等形式选出候选人5名,候选人有一个月的试用期,由学生考查各候选人的表现,试用期结束后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讲拉票,最后由全班投票,邀请任课教师监督唱票并公布选举结果。当选班长受教师和全班同学的共同监督,任期一年,每个学期末作一次述职报告。通过这样完整的步骤培养学生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能力。这种形式还可以应用于民主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等。二是在班级管理中运用集体的智慧,要求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如班规可在校规基础上,发动学生自己制定,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班规形成后要保证全体学生遵守,由班干部监督执行。利用板报、墙壁设计,宣传公民知识,建设班级文化,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民主生活。三是利用班会和活动课等开展公民教育主题活动。可以根据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展开主体讨论,如一些学生遇到过生日、评上“三好学生”、当上班干部等情况,为了“面子”,考虑如何请客以及请客费用如何而来等问题。通过学生小品表演再现情景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辩论。让学生在这一系列激烈辩论、思维撞击的过程中判断是非价值。通过这样的行为训练模式,引导学生在两种或者多种价值观中进行判别,对问题进行系统逻辑的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充分利用校园实践活动

一方面,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组建学校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民主决策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这些组织参与学校的管理之中,培养学生的自治和参与能力。例如,由团委组织校广播队,为学生献上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愉悦学生精神的同时贯彻了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思想。校学生会还参与学校的一些常规管理工作,如学校的卫生监督工作、检查学生行为和仪容仪表等。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举办主题教育活动、艺术节、技能节、合唱节、体育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开展“我的中国梦”大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包括“我的中国梦主题升旗仪式即启动仪式”“主题班会”“板报评比活动”“演讲、征文大赛”“校园文化节”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师生的独特视角和全新创意,对充满激情、充满艰辛、充满希望的“中国梦”进行形式多样的演绎,丰富“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展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努力拓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加强学生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走进社会,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社会、认识社会,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按照能够发现问题、尝试分析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如参观部队、气象站、水厂等,了解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强大而努力的责任感;带领学生到三亚大东海义务劳动清理沙滩上的垃圾,以行动践行环保,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如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际旅游岛班级文化节、三亚市中小学利用废旧物手工制作环保模型大赛、三亚市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三亚市竹竿舞大赛等,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和竞赛,增强公民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技能。

(责任编辑黄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班级
论公民美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不称心的新班级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