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2014-10-16李勇
李勇
新课的导入就是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引出所要探究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中。如果教师设计好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探究,就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正确认识课堂导入,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必要性
某种程度上说,课堂导入是否新颖有趣,能否激发学生对课堂的探究热情显得尤为重要,对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1.独特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时,可以运用适当的课堂导入情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情景化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热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探究的问题,以此作为课堂导入,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3.以旧引新,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点联系紧密的新课导入,可以起到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的作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打下基础。
二、课堂教学导入的几点原则
1.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的课堂导入,应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2.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导入的内容设计必须是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适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组织必须形象,直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导入语必须简洁,紧凑。对于口头语言叙述的导入内容,语言组织必须简洁、紧凑,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课堂探究活动的时间。
二、课堂教学导入的一般方法
1.开门见山。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比如对于有理数的计算、倒数、相反数等比较简单且学生容易把握的内容,如果过多的设计课堂导入反而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有时多此一举。当然,经常用此法导入,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
2.设计探究性问题导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探究导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设计的悬念参与到小组探究活动中,激发问题探究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讲“黄金分割点”有关内容时,首先运用生活中蕴含黄金分割点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自己体验总结发现,蕴含黄金分割点的图形给人美的享受。教师进而提出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这样的图形给人以美的享受呢?通过本节课探究你一定会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探索新的知识。
3.复习导入法。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运用这种导入方法一般新旧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能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更好地引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新知识的呈现做好铺垫。
4.数学实验导入法。苏教版教材编写中运用大量的数学实验,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引入课题,这些直观形象、操作性强且富有启发性的数学实验,学生在操作中感受蕴含的数学知识,提高了观察力、思考力,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
5.归纳导入法。归纳猜想是揭示科学规律的重要方法,也是数学导入新课常用的方法。例如,不等式性质3的引入,先在横线上填不等号:
⑴54,5×(-1)=,4×(-1)=, 5×(-1) 4×(-1);
⑵6-3,6×(-7) (-3)×(-7)……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归纳总结出蕴含的规律:“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然后引入新课。 这种课堂导入方法一般适用于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学习内容,通过这样导入,给学生理解降低难度,学生容易接受,理解深刻。
6.运用数学史志(资料)导入法。即运用与知识点相关的历史资料(如科学发明发现史,科学家轶事、故事等),通过合理的编排、选择性的引入,让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的资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课堂教学的展开更富于戏剧性特点。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可以讲“百牛大祭”的故事,告诉学生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勾股定理决非是受了神灵的启示,而是由于他的勤奋好学。
当然,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还有很多种,比如:激趣导入法、衔接导入法、类比导入法等。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韦淑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