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课堂展示形式的几点启示

2014-10-16梁永红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课堂展示多样化

梁永红

摘 要:课堂展示形式是为促进课堂效率而设计的一种有效形式。课堂形式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的高效性,所以课堂形式的设计要能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配合与发挥,以多元化展示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课堂展示;多样化;课堂高效

新课改下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展示形式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好的展示形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段时间笔者听了多位教师的公开课,他们对课堂的展示形式进行了多样化的设计,确实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中不乏有创见性的做法。

一、教学片断呈现

以“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一课为例,其中一位教师让两位学生(分别是B层和C层学生)把自主学习课中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展示在“曝光区”内。

片段1 片断2

这就是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引发学生的思考:你如何认识《1787年宪法》?这时教师一声令下,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两两或三三开展对学。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点评,并在“启示区”写出要点。

点评1:片断1展示只写出了积极方面,没有写出宪法的局限性,而且对宪法的定性出了错误;点评2:片断2虽然展示出了局限性,但谈得比较笼统,不够具体;点评3:这两位同学都没有全面地评价《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这部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对性质的判断不够准确。

教师点拨:点拨评价文献的基本方法与原则,纠正学生其中的错误,形成正确认识。

二、设计思路分析

教师主要通过设置“曝光区”反馈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完全符合高效课堂的教学与学习的规律,即高效课堂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问题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然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与展示,就是我们常说的“组内小展示”,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炼出来。通过组内展示解决,一方面可以锻炼小组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落实基础。利用比较法反馈问题能让学生很快地发现问题,找出二者的差距。学生通过“组内小展示”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点评补充和完善,最后通过“班内大展示”解决共性问题。学生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就说明学生对基本内容就过关了。

总体来看,这节课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通过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组内小展示解决一部分问题,再通过班内大展示解决所有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点拨,进行能力提升和规律的总结。也就是说,这些展示环节的处理不是分割的继承关系,而是交叉进行密切联系的,所有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点评要即时结合起来。

三、几点启示

1.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前提。课堂展示形式的设计要始终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宗旨,这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沉闷的,如一潭死水失去了活力。课堂应该秉承为了学生、让学生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积极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进行探究式学习。

2.教师的引导要贯穿于课堂始终。就本课来说,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注重课堂展示形式的设计,本节课的展示形式颇具新意,有助于改变以前单一的展示内容,通过比较更加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没有差距就没有动力。要通过对比找出差距,通过差距激发思维,进行纠错,形成完整性认识。第二,教师应在课堂上重在思维的引导,通过问题导引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通过层层设问,环环相扣,形成严密的逻辑链;通过浅入深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第三,教师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展示,采取了必要的学习策略和手段。

3.课堂展示形式应是多样化的。课堂展示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是课堂高效的保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采取必要策略。但是课堂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是一种多样化展示形式。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探索课堂多样化展示形式的具体做法,例如课前5分钟的演讲、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课堂展示不仅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也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课堂展示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不是僵化的形式,而是激发和活跃学生思维的过程;课堂展示形式有效了,课堂自然就高效了。

摘 要:课堂展示形式是为促进课堂效率而设计的一种有效形式。课堂形式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的高效性,所以课堂形式的设计要能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配合与发挥,以多元化展示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课堂展示;多样化;课堂高效

新课改下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展示形式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好的展示形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段时间笔者听了多位教师的公开课,他们对课堂的展示形式进行了多样化的设计,确实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中不乏有创见性的做法。

一、教学片断呈现

以“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一课为例,其中一位教师让两位学生(分别是B层和C层学生)把自主学习课中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展示在“曝光区”内。

片段1 片断2

这就是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引发学生的思考:你如何认识《1787年宪法》?这时教师一声令下,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两两或三三开展对学。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点评,并在“启示区”写出要点。

点评1:片断1展示只写出了积极方面,没有写出宪法的局限性,而且对宪法的定性出了错误;点评2:片断2虽然展示出了局限性,但谈得比较笼统,不够具体;点评3:这两位同学都没有全面地评价《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这部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对性质的判断不够准确。

教师点拨:点拨评价文献的基本方法与原则,纠正学生其中的错误,形成正确认识。

二、设计思路分析

教师主要通过设置“曝光区”反馈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完全符合高效课堂的教学与学习的规律,即高效课堂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问题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然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与展示,就是我们常说的“组内小展示”,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炼出来。通过组内展示解决,一方面可以锻炼小组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落实基础。利用比较法反馈问题能让学生很快地发现问题,找出二者的差距。学生通过“组内小展示”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点评补充和完善,最后通过“班内大展示”解决共性问题。学生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就说明学生对基本内容就过关了。

总体来看,这节课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通过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组内小展示解决一部分问题,再通过班内大展示解决所有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点拨,进行能力提升和规律的总结。也就是说,这些展示环节的处理不是分割的继承关系,而是交叉进行密切联系的,所有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点评要即时结合起来。

三、几点启示

1.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前提。课堂展示形式的设计要始终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宗旨,这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沉闷的,如一潭死水失去了活力。课堂应该秉承为了学生、让学生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积极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进行探究式学习。

2.教师的引导要贯穿于课堂始终。就本课来说,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注重课堂展示形式的设计,本节课的展示形式颇具新意,有助于改变以前单一的展示内容,通过比较更加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没有差距就没有动力。要通过对比找出差距,通过差距激发思维,进行纠错,形成完整性认识。第二,教师应在课堂上重在思维的引导,通过问题导引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通过层层设问,环环相扣,形成严密的逻辑链;通过浅入深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第三,教师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展示,采取了必要的学习策略和手段。

3.课堂展示形式应是多样化的。课堂展示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是课堂高效的保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采取必要策略。但是课堂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是一种多样化展示形式。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探索课堂多样化展示形式的具体做法,例如课前5分钟的演讲、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课堂展示不仅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也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课堂展示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不是僵化的形式,而是激发和活跃学生思维的过程;课堂展示形式有效了,课堂自然就高效了。

摘 要:课堂展示形式是为促进课堂效率而设计的一种有效形式。课堂形式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的高效性,所以课堂形式的设计要能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配合与发挥,以多元化展示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课堂展示;多样化;课堂高效

新课改下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展示形式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好的展示形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段时间笔者听了多位教师的公开课,他们对课堂的展示形式进行了多样化的设计,确实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中不乏有创见性的做法。

一、教学片断呈现

以“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一课为例,其中一位教师让两位学生(分别是B层和C层学生)把自主学习课中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展示在“曝光区”内。

片段1 片断2

这就是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引发学生的思考:你如何认识《1787年宪法》?这时教师一声令下,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两两或三三开展对学。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点评,并在“启示区”写出要点。

点评1:片断1展示只写出了积极方面,没有写出宪法的局限性,而且对宪法的定性出了错误;点评2:片断2虽然展示出了局限性,但谈得比较笼统,不够具体;点评3:这两位同学都没有全面地评价《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这部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对性质的判断不够准确。

教师点拨:点拨评价文献的基本方法与原则,纠正学生其中的错误,形成正确认识。

二、设计思路分析

教师主要通过设置“曝光区”反馈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完全符合高效课堂的教学与学习的规律,即高效课堂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问题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然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与展示,就是我们常说的“组内小展示”,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炼出来。通过组内展示解决,一方面可以锻炼小组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落实基础。利用比较法反馈问题能让学生很快地发现问题,找出二者的差距。学生通过“组内小展示”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点评补充和完善,最后通过“班内大展示”解决共性问题。学生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就说明学生对基本内容就过关了。

总体来看,这节课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通过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组内小展示解决一部分问题,再通过班内大展示解决所有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点拨,进行能力提升和规律的总结。也就是说,这些展示环节的处理不是分割的继承关系,而是交叉进行密切联系的,所有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点评要即时结合起来。

三、几点启示

1.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前提。课堂展示形式的设计要始终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宗旨,这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沉闷的,如一潭死水失去了活力。课堂应该秉承为了学生、让学生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积极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进行探究式学习。

2.教师的引导要贯穿于课堂始终。就本课来说,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注重课堂展示形式的设计,本节课的展示形式颇具新意,有助于改变以前单一的展示内容,通过比较更加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没有差距就没有动力。要通过对比找出差距,通过差距激发思维,进行纠错,形成完整性认识。第二,教师应在课堂上重在思维的引导,通过问题导引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通过层层设问,环环相扣,形成严密的逻辑链;通过浅入深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第三,教师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展示,采取了必要的学习策略和手段。

3.课堂展示形式应是多样化的。课堂展示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是课堂高效的保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采取必要策略。但是课堂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是一种多样化展示形式。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探索课堂多样化展示形式的具体做法,例如课前5分钟的演讲、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课堂展示不仅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也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课堂展示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不是僵化的形式,而是激发和活跃学生思维的过程;课堂展示形式有效了,课堂自然就高效了。

猜你喜欢

课堂展示多样化
探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方法
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提高课堂展示“自信度”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生物教学中课堂展示的形式与实施策略探析
“问题解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展示评价机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