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

2014-10-15陈建波王秀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教材处理课堂结构教学氛围

陈建波 王秀英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教学的实际,创造出适应社会需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凭借良好的教学素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合理地创设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个人才华和发掘学生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新 课堂结构 教材处理 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012-01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对其今后的发展的需要,意义特别重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凭借良好的教学素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合理地创设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个人才华和发掘学生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没有教学的创新,就不会有学生的创新,没有教学的创新,就没有课堂的生命。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1 追求教材处理的创新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切地感到,要想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与活力,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创新。一堂成功的课中,教与学的活动安排至少要有一两个环节是出人意料而又入乎情理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有教学创新点,教师有创新了这个创造的基因才会灵动出教学创意。

文学作品里留有大量的“空白”,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思和联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填补,从而激活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让学生想象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时的心理,从而深入理解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更能走进作品,走近作者,既可获得美的熏陶,又能提高感悟创新能力。

2 追求课堂结构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结构因其模式单一,信息量少及耗时费力而日益遭到学生的排斥。教师就应该建构语文教育系统的现代化的教学机制,采用创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时间学的观点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课文的需要大胆设计,使课堂结构既严谨有序,又生动活泼。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具体的落实。总之,在45分钟内,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安排,使课堂结构产生创造性效应。

如在教学高尔斯华绥的《品质》这一课时,我对教学预案进行精心设计,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设置有层次,自己颇得意。

(1)文章中提到的靴子的品质是怎样的?

(2)“只有亲眼见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靴子有灵魂吗?“亲眼见过靴子灵魂的人”是谁?

(3)格斯拉是怎样的一个人?用一个合适的词概括一下。

学生找得到“怪”(“他是一个怪人”)。结合课文分析出:他外貌怪、接待顾客方式怪、遭遇怪。格斯拉用死捍卫了他的职业尊严,他的死是他品质的最有力证明。他的死更突出了他的高贵品质。这样教学目标就完成了。

可是总觉得课堂氛围显得沉闷,没有掀起高潮。最后我又追问一句:“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适者生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好的品质永远是时髦的……这样课堂高潮迭起,激动人心。这个板块是“底层的光芒”,赞扬普通人的人格魅力,他们同伟人一样推动社会的发展。当时我想学生会从这个角度思考,结果他们的观点出乎意料之外。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也需要有创新精神同时课堂又是学生思维最积极、最活躍的场所,这里经常能爆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样的火花自学生中来,如果不被发现,则可能自生自灭,不成气候。在另一个班学习时,我又把最后这一环节设计为辩论赛,辩题是“宁可饿死,也追求自己的理想。”课堂上分成两大阵营,正方认为“格斯拉傻”,反方则认为“格斯拉不傻”,各自陈词,在唇枪舌剑地辩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真可谓短兵相接,闪现智慧的火花:穷则变,变则通;识时务者为俊杰;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人格高尚,平凡的人也同伟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学生“口锋如刀”的争辩,若有所思的表情,不吐不快的表达,生机勃勃的气氛,带给我许多惊喜和感动。

3 课堂教学氛围的创新

要让创新思维贯穿语文课堂,最后还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环境:那就是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因为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学生只有在教师创设的充满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才有可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而作为思维的最高形式——创新,也才有可能在这种自主活动中得以培养和发展。

这种教学氛围应力求营造民主、平等、竞争、创新的课堂气氛。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同时也是新理念、新方法的实践者;不应该是现有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是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学相长的亲密朋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习高尔斯华绥的《品质》在分析格斯拉的人物形象之后,设置一场辩论赛,辩题是“宁可饿死,也追求自己的理想。”学生在唇枪舌剑地辩论中得出这样的观点:“好的品质永远是时髦的、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人格高尚,平凡的人也同伟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相互辩论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学习杨绛的《老王》引导学生总结出杨绛与老王的相似点——善良之后,引导他们思考:“当今现实生活,你觉得在激烈的竞争中还需要善良吗?”创新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实在具体教学行为之中。语文课教学的生命力及其永不枯竭的动力在于创新,语文教学缺少创新,就像花儿少了雨露,即使开着也不会鲜艳。我们语文教师让语文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才能飞得更远、更有力,才能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温立三.浅论语文课程改革的继承和创新[J].江苏教育研究,2008(15).

[2] 申仕德.从语文教育创新到创新语文教育[J].文教资料,2005(1):53-54.

猜你喜欢

教材处理课堂结构教学氛围
优化氛围,提振学生主动学习的精气神
重建小学低段数学情境教学课堂结构的分析
如何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农村英语教学之我见
运用生活实例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
找准切入点,教活阅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