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2014-10-15边勇岳开坤
边勇 岳开坤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致力于创设一种轻快、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整个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为此,教师应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数学课堂与生活 积极性与主动性 趣味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001-01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为学生创设一种活跃、轻松、寓学于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更好的发挥,每一名学生都是具有不同性格的个体,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觉得枯燥乏味,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枯燥又乏味的,有时候甚至成为学生昏昏欲睡的场所,那么,身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一堂生动的数学课,体会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成绩呢?
1 为学生打造趣味数学课堂
数学教师是数学课堂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充分备课,采取多种方法使课堂生动活跃,充满趣味性,是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1.1 将教学寓于生活
通过我们的细心观察,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数学知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生活所处的环境里、生活的各种细节中发现所隐藏的数学知识,从细微处出发,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从一个个典型的事例中为学生剖析出数学定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数学知识,也使得数学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时,就可以把北方农村的房子当成例子,北方农村房子房梁是呈“人”型的屋架,这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屋架的简单结构,让学生进行联想,经过对比讲解,在学生的大脑里,整个屋架的结构和勾股定理就紧密结合了,如此以来就建立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有所用,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就能更容易地牢固刻在学生的大脑里了。
1.2 将学生的主体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要想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必须更好的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是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一份子,是课堂的重要参与人,是课堂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的思想,为学生提供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十分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一堂优秀的数学课,往往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共同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将彼此的理解和想法互相交流,使得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这样,传统上的一堂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往往会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
1.3 创设趣味情景,在小品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作为整堂数学课的引导者,可以创设出很多充满趣味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认真听讲,当然,最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景,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容易的被吸引,也就更容易理解小品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这堂课中,可以创设一个在超市购物的场景,请两位同学一位扮演顾客,一位扮演超市收银员,通过结算账目来更好地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种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不仅将数学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而且也数学课堂变成了小品课堂,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去,因为在超市购物这种情景每个学生都有切身体会,这就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使得数学魅力在生活之中绽放。
2 让学生融入课堂,每人参与,积极动脑
上面谈到,应当让学生发挥主体性,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的投入到每个环节,思考每个问题,不仅动脑,既动手又动口的话效果会更好。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能够谆谆善诱的讲解,还需要教师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等腰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将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讲解给同学,然后再将班级全部同学划分好小组,进行小组剪纸竞赛活动,剪出来的等腰三角形最标准便获胜。这时,教师便可在学生十分熟悉等腰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适时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此时學生在大脑里会结合自己动手制作等腰三角形时的整个过程来进行思考,思路会更加清晰,对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如此这般,教师的整个教授过程会更加轻松,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加倍提高,整个课堂的教授效果也会更加精彩。
当然,教师也应当把握好对问题的提问形式,良好的提问方式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转换提问角度的曲问,给学生制造悬念的悬问,制造矛盾提出假设的逆问,引导学生由浅到深的梯问等等。
3 引导学生进行由“想”到“学”的转换
在数学课堂中,如果仅仅是局限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那是远远不够的,学习效果最终还是会反馈到学生的平时数学学习中。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轻松地学习氛围,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学习数学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把握机会,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应当把知识与生活,实质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遇到问题的相关思考方法传递给学生。告诉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生硬的去死记硬背相关的定理,不是模棱两可似懂非懂的理解,不是马马虎虎随意的计算,而是要求学习者深入地思考,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用严谨的思维去思考每一个数学问题,数学的学习和计算过程不仅需要有严密的计算过程,还需要有准确地计算结果。这就是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在。
当然,这整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启发、鼓励和点拨,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的困难,使他们获得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江志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数学课堂中的“快、透、多、清、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6):29.
[2] 康华健.走向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5):7.
[3] 王德斌.学生把数学课堂当成了“家”—谈“家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53.
[4] 陈卫国.让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活”起来[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