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4-10-15宋景丽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育情感教育

宋景丽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观念、道德观念、社会观念形成的初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情感道德观还没有完全养成,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容忽视,小学教育中设置这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书中的事例讲解教学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情感教育 课堂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215-01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情感德育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来理解课本中的案例和故事,从讲述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的不该做的,从小养成優良的道德观和优秀的个人品格。

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有孩子的情感世界,他们的情感来自与他们相关的人。老师或者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可以通过正面触及孩子的情感,也可以通过调整孩子的关系群来调节孩子的情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专家研究表明,有些孩子可能不那么在乎师长对自己的评价,但绝对不会忽视同伴对自己的态度。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学习动力、行为方式常常是来自伙伴的,因此,通过调节孩子与周围环境的状态,是很有效的教育方式。另外,作为教育者,也要有意识地通过改变自己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来触动他们的情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立的意义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认识到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情感教育在品社课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教学依据不同的标准,有很多分类。依据情感创设的情景呈现的内容来分:有故事情境、问题情境、资源情境等;依据情境的真实性来分:有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虚拟现实情境等;依据情境所支持的学习来分:有自主探究情境、合作学习情境等。小学生学习过程其实是情感的培养、情绪的宣泄和行为的落实过程。而传统小学生品社教育则侧重“传授技能技巧”为主,重在训练小学生的机械技能。其单一性与小学生品社活动的特殊性存在一定的矛盾。在我们以往的课程中所采用的内容可能也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往往由于这种“生活”表示儿童所感受到、所观察到的生活,不是他们正在过着的生活,它们构成不了儿童自身的生命活动。这种“生活”对于儿童来说就不成其为社会,而只能是一些文字、符号、事实、事件……在这些内容中儿童找不到生活的感觉,他们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的学习。把“情感教育”引入品社教学中,使其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发展。在教学中,借助视、听、触等立体性感受作用于品社课堂中,从情感上施加影响,使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品社教育。

2 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需要注意的要点

(1)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授课的形式以及讲课的语气、进行教学活动的手段,对于孩子而言,轻柔的语气会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更容易接受,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接受课堂知识的程度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真正的影响。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老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老师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高昂热情,目光中时时流露出来的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势必会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学生们会因喜爱老师而自觉遵守纪律,学习主动性加强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师除了利用课本上现有的情景外,还应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挖掘素材,创设典型的情景。在课堂上,以饱满的情绪,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声调,来敲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把正确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内心稳定的思想品质。

(2)生活是滋养儿童品德的沃土。儿童的道德行为、认知必须通过亲身经历的生活现实来建构、提升。理性认知如果不与生活体验结合,那么不能对生活产生价值意义。往往学生说道理都懂,可行为就变得不懂了。品德教学应始终从儿童的需要出发,激发起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健康、快乐、有意义的生活。这正是品德教学的一个思维要点。在课堂教学中,由于面向的受众是小学生,因此教师要格外注重教学的方式及手段,多媒体教学能给情感教育以极大的辅助,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做成小动画,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以更直观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和文中讲述的道理。而且这样的方式也会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体会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这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得到适当的启发和启示。

3 情感教育实例

在课外,情感教育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师生建立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则容易帮助学生完成知行转化。教师如果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班级,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在为他们处理纠纷时,帮助他们树立维权意识;在他们消费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师会发现,学生非常信服他们所说的话。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如在教学“了解祖国,爱我中华”时,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等节目,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的成就。学生既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课后,教师就布置学生回家给爸爸妈妈上同一堂法律课。学生回校后,又及时组织他们交流,并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进行及时总结。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课外活动还能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针对教学内容,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歌曲欣赏、漫画展览以及社会调查等。教师应在活动中给予学生温情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及时鼓励,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 结语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情感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要通过情感教育推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思品课的意义,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授课质量,让小学生从小养成优良的道德品格。

参考文献

[1] 秦克学.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情感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11):86-87.

[2] 郑亚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J].学理论,2013(11):277-278.

[3] 徐莺歌.通情动情智慧课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加强情感教育的探索考试周刊,2011(9):139-140.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育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生活教育无处不在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的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浅析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