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2014-10-15王永刚
王永刚
摘 要:将探究性教学理念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在物理学科中,利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潜能,便于教师为学生设置物理学习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本文将提出一些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教学的有效的实施策略,通过一些实例来阐述如何更好地进行探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能型、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教学 教师角色 定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204-02
构建物理探究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为了实现物理学科教学的新理念。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主动参与完成,教师做好辅助指导工作。探究性教学与探究性学习都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中的主体。通过不同的物理探究教学模式,改善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全能型、创新型、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1 探究式教学概述
所谓的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让学生围绕一定的研究材料,进而给予一定的帮助对其进行引导,并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寻求意义及结论的教学。在物理学习和物理问题的研究中,让学生通过探究物理规律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逐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重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提出问题、猜想及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每一部分又包括若干要素,当然,探究式教学并一定按照上述的步骤进行探究,也可挑选几个重要的步骤。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物理想象进行科学理解,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最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改变原有“满堂灌”及“机械讲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素质教育得以落实;将学生放在探究性、合作性及体验性的框架下进行活动,能够培养其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可让广大学生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及发现快乐,并实现科教兴国的目的,激发社会的精神力量,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及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及发展。
2 物理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2.1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主体,而学生仅仅是教学的主导者,扮演者“传输者及独裁者”的角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思维及探究能力的开发起着较大障碍。因此,要想实现探究式教学则应转变教师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参与度,提出学生想法及观点,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导者。此外,学生应对教材内容进行积极思考及研究,并将课本知识转换为自己知识,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进行自主学习及探究,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教师是引导者。同时,也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及任务,从过去的“确定者”转变为“预定者”,并由学生自行创设目标,其思想并不是让教师对其控制。
2.2 评价机制中师生角色的转换
师生角色的转换还体现在教学评价中。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通过考试成绩来完成的,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加上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物理内容较抽象,并不是仅仅依靠考试成绩就能够完成评价的。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或实验过程等方面考核。只有将多种评价方式联合起来,才能够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熟练的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情。应充分给予学生肯定及鼓励,让学生得到教师认可,同时实现师生互动,增强师生感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探究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3.1 物理情境的设计者
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设计一些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物理教学情境,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捕捉學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习的欲望。
探究灯泡的亮度与什么因素相关,首先,教师提出“哪些因素会影响并决定灯泡的亮度?要求学生在课下对其进行收集相关信息,如在220 V的额定电压条件下,分别选取一只额定功率为15 W的灯泡,另一只功率为100 W的灯泡;在并联的情况下,100 W的灯泡较亮,15 W的灯泡亮度较暗;但在串联电路中,15 W的灯泡较亮,100 W的灯泡较暗。此外,家庭电路中,不同的发光体其亮度也不同。然后设置假说“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大小可能影响和决定了灯泡的亮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猜想,在猜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再对探究结果进行推论“在家庭电路中,照明设备亮实际功率越大,其亮度就越高,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就越大即额定功率大。”对此推论则可进行相关论证,为可要求学生对家庭设备及照明进行调查,并搜集相关证据及资料,辅以证据。最后,对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了灯泡的亮度。”
3.2 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行充分发挥,使其能够积极思考,那么,教师就不能再向以前一样,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做好辅助工作,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选取三种不同的实验用品,分别为木板、棉布、毛巾。分别让小车从这三种物品上从静止开始下滑,仔细观察小车从这三种物品上下滑的距离,解释相关想象。通过此实验可知道,在木板上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而在棉布上距离较近。这主要是因为平面越光滑,小车所收到的摩擦阻力就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如果平面处于绝对光滑状态,那小车所受到的摩擦阻力为0,表示小车将会无限运动,永不静止。在本次实验中,也表明物理的运动并不需要力的维持,在水平面上之所以会静止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原因。如果没有摩擦阻力,物体将会以某种速度做匀速运动。该实验操作方法简单,能够直观形象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所选取的实验器材均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成功演示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又如:选取装有水的玻璃杯,在被子上放一片塑料片,可为三角板或小木板等,将事先准备好的鸡蛋放在塑料片上,然后采用塑料尺猛弹塑料片,使塑料片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可观看在鸡蛋在塑料片上一直保持静止状态,当停止弹击,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落入杯中。在此过程中,因为鸡蛋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的力较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处于静止状态。该实验表明鸡蛋具有惯性。此类实验并不是仅仅能够在课堂中做,也可在课堂之外进行,具有较大灵活性。诸如此类的实验比比皆是,这些实验与游戏相似,通过愉悦、快乐的方式进行实验,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理解物理现象,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对学生实验过程加以引导,进而增强实验能力。
又如:学习“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内容时,教师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设计以下物理实验。教师可像全班学生提问,若较重的物体下落速度较快,而质量较轻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对较慢,但若将一个重物体与一个物体绑在一起,那下落速度是快还是慢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可引发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并对其进行讨论。经过谈论后,有的学生回答“下降速度比原来一个物体下降速度慢,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另一物体的制约而导致的。”但也有学生指出“下落速度会较快,主要是因为两个物体绑在一起,质量更重了,所以下降速度会更快”;无论是哪一结论,体现出学生主动思考,其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教师不应全盘否定学生,而是给予合理引导,进而让学生明白其中含义,加强物理知识的理解。
3.3 探究学习的组织者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物理教学方法,加上初中物理自身也属于实验性学科,具有较多实验,更加需要学生具有探究精神。通过试探探究设计能够看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因此,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设置“非常规实验”。如:关于“超重与失重”的物理实验课堂采取“情境-问题-探究-结论”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自主应用能力。如: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健康秤,让全班其中一位学生站在健康秤上,选取另外一学生对所测量的体重数进行记录。让该学生观察:当人静止时健康秤的指数为多少呢?当做下蹲动作时健康秤的示数发生什么变化呢?当做完最后蹲下后静止时的示数又是多少呢?然后重复以上操作步骤,让学生看清每一个实验环节,促进知識的理解。做完该实验后,将教学顺利过渡到生活实例中,让学生列举出生活实例。如:有的学生就列举出火箭起飞时需要较大的加速度,而这加速度就是超重现象。另外,在工程建设时,起重机在吊重物时,司机往往不让物体进行加速运动,因为一旦进行加速运动,会发生超重现象,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4 结语
将探究式教学积极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实现物理教学的真正意义。明确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殷.探究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反思[J].化学教育,2013,34(2):18-19,23.
[2] 庞毅.中学物理课改与教师角色定位[J].新课程·中学,2011,(6):1.
[3] 丁双岁.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