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挑战与新路径
2014-10-15刘德群杨静
刘德群,杨静
(池州学院,安徽池州 247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际交流的工具也在发生着变化,微博、微信、QQ空间、人人网等自媒体平台作为新通讯媒体,凭借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很快获得了广大高校青年学生的青睐。这种爆发式的增长趋势,不仅极大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自媒体特性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自媒体特性
2003年,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的研究报告中对“自媒体”进行了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能够提供与分享普通大众最真实想法和自身新闻的传播途径。”具体说来,自媒体就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向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总称。自媒体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去权威化。去权威化是自媒体最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突显了平民的力量。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任何人都平等地享有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评论信息和转发信息的权力。
2.强互动性。自媒体强调着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式的交流,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人们可以即时传递信息、反馈信息,这种交互性超越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往必须“在场”的局限。这种交互性是任何传统媒介都不可比拟的。
3.低门槛。传统媒体的建立和运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庞杂的机构去维持。但是,在自媒体的平台上,注册申请程序十分简单,服务商已提供好网络空间和可选模版,使用者可以即时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享受自己的媒体空间。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笔者在展开的“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研”中,涉及了大学生在使用微博、微信、QQ空间等自媒体的使用情况调查 (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份,调查对象主要为本校高年级学生)。现把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1.使用情况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 (表1)看,75%的大学生都注册使用了微博,98%以上的大学生在使用空间,约65%的学生开通了微信,90%以上的学生都开通了人人网等自媒体平台。除了人人网的使用频率较低,其它媒介大都使用频繁。
表1 使用情况,竖坐标为百分比
2.使用目的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 (表2)看,大学生登陆自媒体平台目的比较多元,其中多以展示自己、获取信息、人际交往为主要目的。很少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目的是用来学习的。
表2 使用目的
3.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分析
(1)信息获取。调研发现,QQ、微信、微博、个人日志、飞信等自媒体,已成为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自媒体环境下,信息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瞬间一对多、多对多的矩阵式的传播,传播的空间极其广泛。但是,这种更快捷、更多元的获取信息方式,也造成了部分学生无论在坐车、睡觉,还是在吃饭、上课都处于收发信息中,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交往方式。调研发现,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迅速找到各种想要的信息,还可以通过QQ、飞信、微博、等网络工具,与同学、好友、网友等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极大地拉近了广大团员青年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时效性;但是,青年学生对自媒体的依赖也增加了自我封闭和离群索居的趋势,造成部分青年学生的思想混乱或自我迷失。
(3)自我展现。调研发现,自媒体新的信息机制正在形成,在这种没有他人干扰或介入的信息机制下,青年学生可以不受约束地表达自我,自由展现实际生活中没有显露出来的真实性格。MSN、QQ空间、微博、闪客等成为青年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个性风格的空间,但是,自媒体自由和虚拟的环境,也会成为一些消极人员宣泄自己情绪,夸大对现实不满的途径,也给一些有组织、有预谋的、试图破坏社会安定的反动分子有可乘之机。
二、自媒体环境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影响
1.在拓展高校共青团工作阵地的同时,也增加了共青团的舆论引导工作的困难
自媒体依托多种传播途径,展现出信息容量大、信息资源丰富、传输快捷、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极大地扩大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空间。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可以借助微博、QQ空间等及时掌握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并主动、快速、生动地向青年学生传输积极、健康的思想和观念,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崭新的、广阔的理论。
然而,自媒体环境的校园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时间无主控、空间无主控”的传播形式,一些消极的、反动的思想文化及违反社会道德的信息都可以利用QQ、微博、人人网等在学生中传播。青年学生多有猎奇心理,又缺乏对信息进行常识性、客观性判断的能力,因而容易对虚假、不良信息产生兴趣,这会对他们的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自媒体环境让青年学生的信息获取变得不确定和难以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共青团工作舆论导向的难度,使高校共青团工作日趋复杂化。
2.在丰富高校共青团工作手段的同时,也给高校共青团的监管工作带来了挑战
在自媒体环境下,微博、手机短信、论坛、贴吧等以其灵活、便捷的优势,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发布各种直观、生动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优势的传播手段与青年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时事讨论等,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借助自媒体传播方式,可以探索高校共青团工作新的方法与手段,比如,同步交流聊天室、QQ群、SNS平台、微博等,大大增强了反馈信息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然而,自媒体环境的诱惑性、隐蔽性和难预见性,对青年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心理造成了一些影响。在自媒体空间,青年学生以极为自由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使得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相对减弱,容易引起青年学生的思想波动以及民族意识、公民意识的淡化,甚至可能使其形成心理危机、人际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
3.在增强高校共青团的育人功能的同时,对高校创新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微博、QQ等依托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图文并茂、声情融会”,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景,让青年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信息,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学生获取信息、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高校共青团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这些媒介虚拟的传播环境,可以缩小高校团工作者与青年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双方的信任度,有助于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也有利于团组织及时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网络预警以及修正工作。
之前,高校共青团主要运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报刊、BBS论坛等载体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对于众多自媒体来说,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融合,使得不良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很难像论坛、广播、报刊那样及时删除不良信息。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
1.提升团学工作者自身的自媒体素养
尼葛洛庞蒂说过:“在这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是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占领了全球信息资源时,需要不断努力学习的是成年人。对于教育者来说,更是这样。”当前,利用自媒体技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从而开展相关共青团工作,逐渐成为了当前团学工作教师必备的能力与素质。通过微博、QQ等与同学进行互动,不仅可以有效拉近团学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更能在这种亲近感增强的前提下,使得团组织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理念更加深入,推动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高校团学工作者应主动加强对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不断经营个人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大学生常用的自媒体。只有具备了灵活驾驭自媒体技术的能力,善于从自媒体中索取有用的信息,才能关注到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辨别真伪、分清是非、因势利导。
2.创新高校共青团宣传阵地
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2013年7月份提到的“政法机关要善于用微博微信”就说过,“有的领导干部貌似是重视宣传工作了,甚至将QQ群、微博群、微信群统统建立起来,但却无人打理,空有一个花架子”。其实,不仅政府机构如此,据调查,很多大学的团学工作网站、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也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善或者重管理、轻沟通的现象,只简单发布一些学生不是很感兴趣的新闻和通知性信息,而忽视了服务功能、交流功能。自媒体开放性的传播模式,其实可以有很多功能,比如:信息交流:各级团学组织之间可通过自媒体“私信”等形式实现工作信息有选择、精准相互传递,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自媒体门户,成长为意见领袖,积极参与到自媒体的言论发表和大讨论中;组织活动: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开展“话题”、“访谈”、“调查”等线上活动;工作展示:高校各级团组织可以为自己的品牌活动设置专栏,上级团组织可以通过微博等平台设立所属团组织精彩内容展示;特色服务: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就业、娱乐等具体资讯服务。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更应适应“开放性”“互动性”等的要求,通过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创新高校共青团宣传阵地,在注重传播团学工作资讯的同时,还要在信息交流、活动组织、特色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服务面、影响面。必要时,应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自媒体平台的运行保障支撑体系,以有效支持借助自媒体开展共青团工作。
3.重视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培养和引导工作
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大学生意见领袖就是在各类学生组织和团体中具有一定的信息敏感度和号召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群体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群体,他们平时多积极活跃在各级微博、QQ群、飞信群和校园论坛上。
大学生意见领袖具有流动性强、组织结构涣散、思想活跃等特点,因此,常规化的培训模式并不适用于这个群体。培养意见领袖要善于挖掘思想成熟、意志坚定的学生,培养过程要讲究策略,本着尊重、爱护、关心的精神,从政治素质、网络素养、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培养模式宜采取自愿原则开展阶段性培训,给意见领袖一定的空间,比如,可以组织社团学生骨干、网络意见达人等具备意见领袖特征的学生参加有关的培训班,进行政治形势的研判、敏感事件的回应、工作方法的交流、突发事件预警方法的讲授等。另外,妥善引导意见领袖也是使意见领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方式。无论对那些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还是产生消极影响的意见领袖,都应该积极、密切地与他们沟通联系,加强教育、引导。在主流组织中努力培养优秀的意见领袖,在非主流组织中要积极引导、教育意见领袖,慢慢使其转化为推动团学工作的重要力量。意见领袖不同于学生干部,在引导过程中要淡化行政要求,强化平等原则,使其在日常情况下成为“观察员”,在突发事件情况下成为“救火员”。
4.通过各种途径展开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媒介素养指大学生了解、分析评估网络媒介和利用网络媒介获取、创造、传播信息的能力。自媒体语境下,网络媒介更加的发达,大学生除了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外,还应该具有比一般网络运用者更加敏锐的信息意识、法律意识和更加崇高的道德要求。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首先,可以把媒介素养内容融入或渗透在其他课程中实施,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不必增加新课程,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在德国,有关媒介素养的知识通常被放在政治、社会常识和社会研究等课程中讲授;其次,团学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团员学生参加相关培训的机会,开展一些专门针对提升媒介素养的讲授;再次,可以鼓励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相关活动,学生社团非常活跃,不少社团在活动中已经涉入媒介素养的自我提升、自我教育。要充分发挥社团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团的现有条件,和社团合作开展宣传活动,唤起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意识。
5.推动自媒体网络的监管工作
(1)推进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要努力把高校校园网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网络行为,可以推动在“学生手册”中增加校园网络管理条例的内容,要求学生不得利用网络制作、传播各种违犯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得从事危害网络安全和侵害他人权利的活动等。学校还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园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检查制度、值班制度、汇报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使网络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与通信管理部门及接入服务商进行合作,建立校园网络自媒体信息的管理机制,对自媒体技术条件下信息传播的渠道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定自媒体信息传播的行为准则,规范青年学生的网络行为。
(3)在引导学生遵守国家现有的法律和管理条例的同时,还要积极建言相关部门颁布一部独立的网络法,全面规定网络的法律问题。通过不断地完善信息监管的机制,摆脱自媒体环境不规范所带来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净化媒体环境,才能为大学生创造良好有序的自媒体环境,保证在新时代的团学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健康发展。
〔1〕黄楚新.新媒介素养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美)詹姆斯·波特.媒介素养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吴华.浅谈自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3,(04).
〔4〕贾亦璞.微博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挑战与对策 [J].文教资料,2013,(03).
〔5〕胡晓南.利用微博平台推进高校团学工作 [J].知识经济,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