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比较
2014-10-15赵功宝
赵功宝,张 静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称小叶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1],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可闻湿啰音等[2]。小儿支气管肺炎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其中2岁以下小儿易感此病。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较好,一般可治愈;若治疗不当,就可能并发肺炎、肺不张、肺气肿等危症,可见支气管肺炎不可忽视,早期正确治疗才是关键。近年来,我院在抗炎治疗的同时加用氯溴索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3年1-3月我院门诊确诊患支气管肺炎、且使用过氨溴索的患儿共128例,按给药途径分为:雾化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3月~3岁,平均年龄1.7岁;体重7.1~17.5 kg,平均11.4 kg。注射组:64例,男36例,女28例,年龄2月~2.8岁,平均年龄1.4岁;体重6.2~15.7 kg,平均10.4 kg。2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在给予抗炎治疗的同时,分别加用氨溴索5~7 d,对2组的有效率、起效时间、耐受性及不良反应,进行分类、总结及分析。
2 结果
2.1 2组有效率及起效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用药后有效率、起效时间比较
2.2 不良反应 雾化组无不良反应病例;注射组不良反应5例,分别为呕吐3例,皮疹1例,腹泻1例。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按病理形态的改变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类,前者多由细菌所致,后者则以病毒为主。临床常笼统地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胞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其中有些致病菌就寄生在我们的机体某些部位,如呼吸道等,当室内通风不良、空气污浊:天气骤变、应激状态,加上小儿抵抗力低下,就容易感染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治疗时不仅要使用抗生素抗炎治疗,最关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3],这就需使用化痰药,清除呼吸道内的黏性渗出物。因小儿患支气管肺炎时,肺泡壁因炎性浸润,充血水肿,黏性渗出物增加,支气管管腔因此变得狭窄,影响肺的呼吸功能,氧气输送减少,最终导致患儿缺氧,表现为口唇发绀,呼吸急促,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窒息。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成分为盐酸氨溴索[4],为粘液溶解剂,它作用于呼吸道的分泌细胞,使浆液分泌增加,稀释痰液;能够裂解痰液中的酸性蛋白的多糖纤维,抑制酸性蛋白的合成,降低痰液的粘稠度,使痰液变得稀薄,易于咳出;增加肺纤毛的运动,进一步促进痰液排出;同时还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合成,改善肺功能。
氨溴索雾化时,主要经肺部的肺囊泡吸收,吸收迅速,原因是肺囊泡数量多,达3~4亿,吸收面积巨大,总面积可达70~100 cm2,为体表面积的 25倍[5],且肺泡囊壁较薄,仅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与肺部的毛细血管网紧密相连,血流量巨大,药物可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因此肺部血药浓度较高,且起效快,耐受性好,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且无累积效应,尤其适用于小儿患者。而氨溴索注射时,虽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不涉及吸收过程,但药物还需从血液向组织分布,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肺脏为主要靶器官,最终大多数药物在肺脏浓集。而且其血浆半衰期为7~12 h,一般4~5个半衰期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也就是说最快也要28 h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与雾化相比,注射起效所需时间较长,且患儿手部血管较细,不易注射,一般首选注射脚部血管或头皮血管,但小儿经常不配合,手脚甚者头经常乱动,不容易固定,加上哭闹不止,造成鼓针、二次注射等不良后果,增加患儿的痛苫及家长的心理负担。因此,氨溴索雾化使用时有效率高、起效快、不良反应低、耐受性好、累积效应,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22.
[2]曾卫娟.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52.
[3]韩俊娅.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小儿肺炎120例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522.
[4]杨育才.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136.
[5]崔福德.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