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2014-10-15陈美亚
陈美亚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是新课改提出的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素养、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水平的过程。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内心波动大,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在迷茫的时候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本文试从教师本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介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一、教师自身体现和渗透情感教育
1在教学中投入情感来感染学生
在初中语文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课上老师从头讲到尾,缺少和学生的交流沟通,缺少对学情的了解。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摒弃这种传统模式。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老师带领学生与作者交流的过程,师生互动可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活跃。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不应只是执教者,还应是文章情感的表达者,要努力表现出课文中所蕴涵的感情,帮助学生去领悟作者的感情,从而引发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应引导学生完全融入到文章中去,使学生的内心感受与作者通过文字表达出的感情融为一体,进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理解文章。
此外,教师还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课上讲解文章时,不能面无表情、冷若冰霜,教师要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变化丰富自己的感情,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到文章中作者感情的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千万不能将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上来,更不能用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总之,教师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用最真实的感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
2提高素养,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在学习方面是有自己的标准的,遇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就会对这个老师的讲课内容很感兴趣,上课积极学习,努力把这门课学好。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对老师的上课内容也会失去兴趣,放弃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师,整天讲的都是文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看来很枯燥,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巧用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提高素养,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用丰富的语言知识让学生产生崇拜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外,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更高的人格,这样才能肩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才能满怀激情地去感化学生,带领学生一起去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二、在教学内容上渗透情感教育
1理解教材,寓情于文章之中
教材是经过编者精心编排而成的,其中不光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并且还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可靠资料。课本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精品,其中蕴涵的感情很值得学生和老师去体会、去感受。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领悟课本中所蕴涵的情感。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很多人都很熟悉,这篇文章透露着浓浓的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热爱之情。对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所描绘出的场景、画面、动作、形态等,去感受作者的感情。学生通过对感情的领悟,能使枯燥的文字生动鲜活起来,这样有利于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一下自己父亲的背影,以此增进学生、特别是男同学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深入分析文章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处于叛逆期的学生的感情以慰藉,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感情基础,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理解文章感情,寓情于文章
出色的文学作品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学习这些文章可使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去感悟文章的主旨,以此形成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评价观点。就学生而言,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句,要重点把握、反复思考,体会出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基础。对教师而言,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和介绍文章写作背景及作者生活背景,让学生切身理解文章中所蕴涵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体现和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起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欲望,使学生有更多的知识,并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
1用导语引入感情
导语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精巧的导语不仅可以为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打下基础,还可以唤起学生对文章无限的遐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对一篇文章进行讲解之前,可以先用一些概括性的语言把文章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描绘出来,让学生在学习前先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很容易把学生带入到文章之中,使学生正确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景,从而更好地升华学生的感情。
2用语言激发感情
语言是情感表达的外在形式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文章中的感情渗透到教学语言中,通过语言的表达、语气的变化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运用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与作者融为一体,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这种教学方式除了能加深学生的感情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感情,对学生情感的发展有指引效应。
3用多媒体创建情景
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很多学校都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描述和展示,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将文章主旨体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通过具体场景的展示,带领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氛围之中,让学生更亲切地体会到作者所处的环境,从而克服学生在理解文章方面的困难。多媒体教学中的声音效果,能够更好地渲染学生的感情世界,调动学生的情绪,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情节,降低学生在文章理解上的难度。同时,还可以避免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规定: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情感。情感的培养关乎学生日后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因此,教师除了教授语文知识外,更要提高责任意识,高度重视情感教育,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把教材中的知识完美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北校区(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