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语文观”引领写作教学
2014-10-15刘和兵
刘和兵
写作是一件崇高而复杂的事情,它是一个人的性情学养的综合流露。古人讲:“文犹人也。”百人百性,为文也应该是百花齐放。可惜的是在应试背景下,不少学生“少年老成”,那点青春的朝气、摇曳的个性在写作中早已似有若无。再加上写作题材狭獈、思想上由于缺少生活磨炼而显出的幼稚、语言的平庸侷促,使得很多人对目前初中生的写作状况表现出切实的忧虑。
事实上,一周一小作、两周一大作,再辅以“作文宝典”之类的“压缩饼干”式的范文,老师学生付出的已经不少,但为何效果不明显呢?
笔者认为,我们在写作教学上常有一个错误倾向,即教师总是想要在有限的几节作文课中教会学生写作,而不是放手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中去练习写作。“教写作”是学生被动地跟在老师后面学习,应付式的情况居多;“让学生写作”则多半是带有浓厚兴趣的自发性较强的写作活动。在写作教学中,一旦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就会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即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写作成为表达生命的需要,那是一种境界,而达到这种境界是有难度的。
“大语文观”的提出是建立在大教材观、大课堂观、大教法观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寻求破茧化蝶之道。
一、立足教材,拓宽阅读
如果单纯从语文教材的讲解示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那肯定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适应写作教学的需求。但是,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更多的是在一本薄薄的教材里寻章觅句、耗费时间。此外,初中学生的课余时间又被各科作业塞满,很少有时间来进行自由阅读,即使阅读,很多学生读的也只是同龄人的作文选之类,少有文学价值。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在学校课程安排中,“不惜血本”地安排专门让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把那些重复机械的训练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的心灵在文学世界中遨游。唯如此,写作素材才会不断充实。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由地阅读和大量地阅读,不仅会提高写作教学的课堂效果,还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还需要我们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作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书海浩瀚,良莠不齐,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往往缺少鉴别力。对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特点,列出一批阅读名录,名录中不一定是大部头的文学作品,可以是散文集粹,可以是文学鉴评,还可是优秀的杂志甚至影视作品,但必须都是精品、上品。在阅读过程中,可精读、泛读,也可研读、娱读,最好是带着笔墨读书,不时进行摘录、批注等。
吕叔湘认为中学生每天至少要读5000字,美国纽约州规定学生每年要读25本书,没有大量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应立足于大教材,努力拓宽阅读的河床,引导学生走向深沉的文学之海。
二、投身课堂,疏浚学习外延
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要引导学生跳出课堂教学的“一亩三分地”,将学生的家庭生活、课余生活、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在生活中思考写作,在写作中思考生活。许多作家的成长,就是这方面的先例。他们很多人并没有受过大学教育,或者说,他们在严格意义上的系统学习时间并没有现代学生充裕、持久,但由于他们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和感悟,因而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写作之梦。
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因为缺少生活积累,因而写作题材总是在学校和家中徘徊,很少有人将观察的视野推向社会生活。而面向社会生活,是学习写作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很难迈出的一步。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诗人李白一生饱读经伦,年少时他便仗剑游历天下名山大川。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那一段游侠经历,乃至后来辗转流放的社会生活经历,诗仙的诞生也许还是一个历史的问号。“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生活的经历和风霜的洗礼,往往是写作最宝贵的源泉。而当今学生,几乎被“关”在校园中长大,难怪写作的境界拓展不开。因此,我们应当主张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图书馆,走向大千世界,走向广阔天地,去观世象纷纭,感社会沧桑。同时,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如文学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让它们真正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绚丽舞台。但事实上,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显得形有余“而实不足”,确实浪费了可以发挥作用的教育资源。
写作教学的真正课堂在课外,写作教学的土壤在生活。未来,我们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体味五彩生活,在变幻多姿的生活中愉悦地学习写作。“汝果欲学读,功夫在诗外”。“诗外”是真正的大课堂。
三、着眼教法,打破边框模式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也是各有特点的。不少著名的特级教师都总结出了所谓几步写作教学法,但那是适合他和他的学生的教法,其效果我们没有实地考察,照搬过来可能会行之不佳。“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写作教学的大教法应该是立足于教师学识与个性特点,以及所教学生的学情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灵活的、变化的。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所谓某某“主义”,要少谈些主义,多面对问题;更要少埋怨问题,多开点“药方”。我们的写作教学思维既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又不能盲目追时髦,搞一些形式上的花头翻新。“于无法中取法”,这是写作教学大教法的精髓所在。
大教法离不开“大师”。语文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写作上的行家里手。我们不敢说作家一定能教好学生写作,但最起码敢说,教师懂写、能写、写得好,并可以把学生教好。时下,不少教师出于面子问题,不敢轻易写下水文,生怕不如学生。其实“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禀赋有不同。教师如果用这样一种大胸怀来和学生共研学问、教学相长的话,那么写作教学必然会迎来一个大境界。相反,如果教师心胸狭窄,竭力在学生面前维护自己学术的权威,那么学生也不会真正地迸发出有力且持久的写作热情,他们只会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地写一些平淡的俗文而已。
写作教学的大教法,不仅需要大师的大眼光、大胸怀,同时还需要把“大”建立在“小”的基础上。要切实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具体问题做起,华而不实,反而会使事与愿违。
前总理温家宝说:“要把学生从高考的指挥棒下解放出来。”“大语文观”的一切理念无不与此相连。写作教学的大解放需要教育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语文观”引领下的写作教学终究会遨游江海、星汉灿烂。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墩头初中(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