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分层教学 促进学生发展

2014-10-15马冬良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优秀生学困生分层

马冬良

想要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成效,就必须要注意学生的基础性差异,并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以这些差异为参考。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一直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一现象,从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到练习考核阶段都能兼顾到学生学习基础的高低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并以此为重要抓手推进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分层编排小组成员

当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非常成功的改革举措。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的探究提纲,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在编排小组成员时,必须要讲究科学性、均衡性。如果小组间的学习实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将不利于合作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笔者在编排小组成员时,从学生的实际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划分层次,并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这三个层次的学生以相近的数量编排到每一个学习小组中,让每个小组都能均衡地包含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的编排方式,让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都能较为相近,有助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展开。让小组成员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学习目标,并在学习接近尾声时,组织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互补,使学习成果得到梳理和完善,从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成效。

二、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中心开展的,所以说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为所有的环节指明了方向,能有效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虽然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教师应深入地研究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正视学生之间存在在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中的引导作用。

笔者以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学习能力为参数,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并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环节的针对性。让中等生层面的学生实现教参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标准,对语文学习的优秀生和学困生分别进行目标重新制定,针对优秀生,笔者适当地提高了难度,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拓展力为目标。针对学困生,笔者在原来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降低了难度和要求,仅以掌握语文基础性知识为目标。通过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这让学生对学习更加充满自信。

三、分层布置预习任务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许多教师都对教学环节进行了前置和延伸。要求学生开展预习活动,在课前就要掌握一些语文基础性知识,并针对教学内容做一些背景资料的收集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成效,还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但是,部分教师在预习任务的布置上仅做出统一的要求,忽略了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

笔者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对各层次的学生要求相对不同。对于优秀生来说,笔者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他们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强他们的思维拓展力。对于学困生,笔者只要求他们掌握新的字词,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这样难度的预习任务,学习的积极性会逐步提高。通过分层布置预习任务,学生们都可以提前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并将预习中的难点带到课堂教学中,这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分层设计课堂提问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回答,与教师展开最直接的师生互动,通过一问一答,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因此,课堂提问是否科学,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激起各层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环节,没有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一味地要求深度和难度,虽然能激发优秀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打击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部分教师将提问难度设计得较低,虽然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但在对其他层次学生的思维引导效果又不够到位,这样设计是不具备科学性的。

笔者认为,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分层设计课堂提问,才能促进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科学提高教学成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笔者不仅设计了难度适中适于中等生回答的提问,还设计了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以之拓展优秀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困生,则只进行有关基础性内容的提问。这样的设计可以兼顾到各层次学生,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防止产生边缘现象,促进全班学生的整体进步。

五、分层布置课后练习

许多教师并不重视课后练习环节,认为它不重要。其实,课后练习不但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更是对教学成效的有效补充和巩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练习,及时地了解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序与不足,以便更好地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笔者在布置课后练习方面,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从练习的难度和数量方面进行分层布置。对待学困生,不但练习量相对减少,在练习的难度方面也相对降低。对待优秀生,笔者布置的练习量相对增大,并将练习的难度适应提高,保证这一层次的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笔者这样的布置,完全配合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分层进行考核测试

考核测试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成效的必要手段。作为学困生,他们往往对考核测试有畏难情绪,得到的分数也远远低于其他层次的学生,时间一长,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消磨殆尽。

笔者针对这一现象,积极地开展分层考核测试。在设计考题时,设计部分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考核测试中的附加题环节,学困生可以选做或不做,但中等以上层次的学生必须要进行该环节的测试。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AB两种试卷,难度较高的A卷留给中等以上的学生完成,而学困生只需要完成难度较低的B卷。这样分层考核的方式,不仅让学困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漂亮的成绩,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让优秀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注重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尝试,大胆地优化和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地运用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初中语文成效的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224128)

猜你喜欢

优秀生学困生分层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高中英语学习优秀生特质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发挥优秀生的作用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