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语文教材的思考
2014-10-14江萍华
江萍华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语文教材编排的不合理性得到众多语文老师的关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用语文教材一直是语文教师关心的问题。文章基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使用语文教材感想源于阅读教育论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受其启发撰写了这篇教学感悟。
关键词:语文教材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感悟
从教多年一直觉得自己对所任教的教材很熟悉,熟悉到哪些句子、哪些字词出自教材哪篇课文,哪一段落,哪一句话,以至于学生开玩地笑到:“老师你都可以不用带教材进教室!”一直以为自己对教材的熟悉可以让我对语文教学游刃有余,然而正当我看到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后,让我明白了使用语文教材这个问题研究值得我们研究。
一.“应试教育”式的使用教材
一直以来,语文教材的使用无非就是把教材中出现的各类文体内容作为学习研究的材料罢了。教师就把以往的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等要求中的有关语文的知识点通过在语文教材中进行学习一番。还有一些老师会把考试范围、区域或者学校教育重点、教学参考用书、教师用书等提及的有关语文教学的能力与要求以教材课文为范本,对教材课文进行语文知识的深入研究。可以说这些利用各类教学辅助资料来学习的语文课程带有很强的“应试教育”的影子。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质,现行语文教材很多都是脱离教学实际的,这主要是因为语文教材编排不合理性造成的。因此,很多语文老师也知道需要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辅助语文教学。然而对于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的数量不明确,二是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三是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存在偏“人文性”轻“工具性”的文章。
二.语文教材内容讨论什么?
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中第一章第一节《如何使用语文教材》指出了以上一些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本著作中提到的了一个“语文教材内容”讨论的是“用什么去教”的问题对我文章开头由于熟悉语文让我有些骄傲的这个劲犹如来了一个沉重的打击。
1.“语文教材内容”的价值
说到“用什么去教”首先要考虑所教的内容具有什么内容(文本)价值可言?从教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以来,或多或少的知道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些许教育感想。对于语文教材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中理解为语文教材具有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正如观点提及者上海市特级教师李海林老师认为:“一篇文章进入语文教材之后就不再是一篇社会阅读的客体了,而是语文教学的材料,它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生发了教学价值。”对于李老师对语文教材理解再看到开头由于熟悉语文教材内容而沾沾自喜的我不再那么自信了,反而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认认真真研究教材的学生。
2.“语文教材内容”以什么方式去讲授
对于语文教学方式,一线语文老师是不会陌生的。对于语文教学,任何语文老师都有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例如,六年级的一篇小说阅读教学,有的老师会对学生先进行有关小说的文体知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小说阅读的文体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很希望学生能够在教师原有的灌输的小说的文体知识框架按照“依葫芦画瓢”的样式回答相应的问题。其实这正是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资源浪费的现象的问题。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教师给学生一些固定的回答的模式,学生依据教师给的回答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改变。再有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头脑里先有了关于该课文内容、形式方面的理性认识。这种学生缺乏真正意义上阅读文本而获得了对所教学的课文内容、形式方面的理性认识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学习行为,某种意义上对语文教学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带来巨大的冲击。
为此,“用什么去教”需要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深入文本(对于语文教材中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适当的讲解),以学生的生活观(思维观)、价值观去探寻文本中的“原生价值”,然后再经过教师适当的讲解,以达成课文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教学价值”。
三.小结与反思
使用语文教材确实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教师需要突破原有的教育教学思维,尝试着用新的思想或许可以开创一个新的天地!语文教师只有不断的培养学生自己视野中的语文观(前提条件是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才能形成教材文本的“语文价值”。
(作者单位:福建上杭县步云乡步云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