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亚瑟·韦利《论语》译本用词风格研究

2014-10-14黄勇

关键词:形符雅各韦利

黄勇

(重庆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74)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于战国初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语言简洁精炼、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刻,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权威性的文献典籍之一。自16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开始不断对《论语》进行译介。在近现代《论语》的译介活动中,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是继詹姆士·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之后又一位《论语》翻译大家。韦利的英译《论语》出版于1938年,其《论语》译本一直是英语世界较为通行的译本,并多次再版,在中国内地也颇为流行,直到现在,他的译本仍是最受英语读者欢迎的少数译作之一。

相对于理雅各译本和辜鸿铭译本的分析和研究,国内学者对韦利《论语》译本的关注度较低,至今没有出版过相关的研究专著。本文选取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亚瑟·韦利的《论语》译本全文语料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对比理雅各(James Legge)译本和辜鸿铭译本全文语料,运用语料库分析工具,采取定量分析的方式对该译本的用词风格进行研究。

本研究所选择的语料总量为90837个单词,包括韦利(Arthur Waley)《论语》译本 The Analects[1],共28803个单词;理雅各(James Legge)译本Confucian Analects[2],共27914个单词;辜鸿铭(Gu Hongming)译本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3],共34120个单词。

一、语料库词汇分析工具 WordSmith Tools的使用

此次研究使用的语料库词汇分析工具为Word-Smith Tools 3.0版本。主要考察的参数为文本中的类符、形符、类符/形符比、词频、平均词长以及关键词。WordSmith Tools的三大分析工具分别为Concord(词汇检索)、Wordlist(词频列表)、Keywords(关键词)。Concord允许使用者检索文本文件中某个特定的词汇,了解其存在状态。作为词频列表工具,Wordlist显示出词汇在文本中的出现频率。[4]可以将结果按照字母先后顺序或是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检索的结果生成词频总表,显示出某一语篇中所有词汇的频率分布状况。关键词检索工具Keywords识别文本中的关键词,并在文本中将关键词定位。

二、亚瑟·韦利《论语》译本用词风格

译本用词风格的考察涉及到类符/形符比、词频、平均词长以及关键词。

(一)类符/形符比

在具体文本中,形符数表示的是其中出现的所有词汇,类符数则表示其中出现的不同的单词的数目。类符/形符比显示文本中词汇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5]类符/形符比越大,词汇越丰富。亚瑟·韦利、詹姆士·理雅各、辜鸿铭三个译本的类符、形符、类符/形符比(对三个译本的统计排除了各自译本中的脚注和尾注文字,只保留译文)见表1。

表1 三个译本的类符、形符、类符/形符比

“标准化类符/形符比”(standardized type/token ratio)以文本中每一千个单词为单位计算类符、形符的比值,产出的数值能真实反映出文本词汇的丰富程度。从表1可发现,韦利译本的类符/形符比(type/token ratio)数值最大,相对于理雅各译本和辜鸿铭译本而言,韦利译本的词汇更为丰富。此外,通过考察标准化类符/形符比发现,韦利译本的标准化类符/形符比数值在三个译本中居于首位,表明韦利译本词汇更为多样化。

(二)词频

词频主要计算文本中类符的数目,用于观察并比较不同单词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

表2 三个译本的词频统计(前30位)

续表1

在三个译本中,功能词“the”,“to”,“of”,“for”,“as”,“a”,“and”,“with”,“is”,“was”,“in”,“but”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表示对话体的动词“said”在韦利译本和理雅各译本中的出现频率较高,而辜鸿铭译本中则是动词“remarked”的出现频率较高。在三个译本中,“said”和“remarked”都表示“子曰”。这表明,三位译者都注意到了源语文本的对话语体特征,因此在译文中有意保留了源语文本的对话语体风格。

(三)平均词长

表3 三个译本的词长分布状态

从表3可以看出,韦利译本中2字母词、3字母词、4字母词的数量最大,而7字母词至14字母词的数量在三个译本中是最小的。由此可见,韦利译本的词长在三个译本中最小。较小的词长反映出在三个译者中,韦利尽最大努力使用短小而能够传达意义的词汇,使译文契合源语文本的对话语体特征。三个译本的平均词长见表4。

表4 三个译本的平均词长

从表4可以看出,韦利译本的平均词长数值最小,为4.10,而辜鸿铭译本最大,达到4.33。这说明,相对于另外两位译者,韦利使用了更多的短词。其译本的用词风格倾向于简短的口语体用词,与理雅各和辜鸿铭较多的、词形更长的文学词汇的使用形成对比。原因在于,韦利期望通过短小而含义丰富的词汇和概念来表达原文的含义,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简洁、明快的语言特征。

(四)关键词

WordSmith的关键词检索(Keywords)功能通过与参照语料库(reference corpus)词表的对照,生成文本的关键词表。此次研究中,参照语料库词表使用的是BNC语料库词表(British National Corpus)。

本研究中,关键词的分析排除了一些无法体现译文内容的虚义词,例如动词“said”和“saying”,以及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和人名,例如“he”,“who”,“his”,“that”,“Tzu”,“Hui”,“Hsia”,“Chou”and“Chi”,等等。

在《论语》原文中,关键词为“君子”(108)(括号内数值为词频,下同)、“小人”(24)、“仁”(109)、“礼”(75)、“德”(40)、“义”(24)和“天”(49),其中代表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的核心概念“仁”和“礼”在原文中出现频率极高。“仁”和“礼”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和观念,是《论语》的主题意义的承载体。

韦利译本中,“仁”被译成“goodness”,“礼”被译作“ritual”,“君子”被译为“gentleman”,“天”被译为“heaven”。译文中关键词是“master”(611),“gentleman”(106),“ritual”(60),“goodness”(55),“heaven”(50)以及“ruler”(29)。核心关键词为“goodness”和“ritual”。

理雅各译本中,“仁”译为“virtue”,“礼”译为“propriety”,“君子”译为“superior man”,“天”译为“heaven”。关键词是“master”(521),“Confucius”(75),“superior man”(95),“propriety”(52),“virtue”(107)and“virtuous”(39)。核心关键词为“virtue”和“propriety”。与韦利译本一样,理雅各译本十分重视原文的主题概念词。

辜鸿铭译本中,“仁”译为“good”或“moral character”,“德”译为“moral”,“礼”译为“propriety”或“art”,“君子”译为“gentleman”,“天”译为“heaven”。核心关键词为“good”和“moral”。由此可见,辜鸿铭译本中关键词的使用不统一,存在差异化、多样化的用词习惯。概念的解读不一致容易造成读者理解的混乱。从严格意义上说,辜鸿铭译本在主题信息对应上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

综上所述,韦利译本和理雅各译本保留了原文的核心概念。辜鸿铭译本采用更为灵活的用词方式来翻译原文的核心概念。从关键词角度看,韦利译本和理雅各译本在用词风格上更准确、连贯、一致。

三、结语

本文对韦利《论语》译本用词风格的考察基于语料库的统计分析。通过使用WordSmith 3.0统计韦利《论语》译本、理雅各译本和辜鸿铭译本的类符/形符比发现,韦利译本的类符/形符比在三者中居于首位,表明韦利译本的用词较另外两位译者更为丰富和多样化。词频统计表明,在韦利译本中,功能词如“the”,“to”,“of”,“a”,“and”,“is”以及“in”的使用频率较高,韦利译本使用大量的小词和短词,契合源语文本的对话语体特点。对三个译本词长的对比分析表明,相对于理雅各和辜鸿铭译本,韦利译本的词长最小,表明韦利尝试以短小而含义精准的词汇表达源语文本含义,译文呈现出口语体用词风格。对关键词的分析表明,韦利译本中的关键词为“master”(子)、“gentleman”(君子)、“ritual”(礼)、“goodness”(仁)、“heaven”(天)以及“ruler”(君)。重要的核心概念如“ritual”(礼),“goodness”(仁)在译本中反复出现。因此,源语文本的主题含义较为完整地保留在韦利译本中。

[1]Waley,Arthur.The Analect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2]Legge James.The Four Books[M].Shanghai:The Chinese Book Company,1933.

[3]Gu Hongming.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A New Special Translation,Illustrated with Quotations from Goethe and Other Writers[M].Shanghai:Keely and Walsh Co.,1898.

[4]张升君,文军.翻译批评中的语料库方法——用 WordSmith工具分析《论语》的两个译本[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8(2).

[5]张丽平,胡明霞.奥巴马就职演讲的语料库检索文体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形符雅各韦利
从形符与字义的关系角度论《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分类
——以“人”“彳”字部为例
留学生形声字教学实践研究
——以满洲里学院为例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爱心圆
爱心圆
黄雅各 不会音乐的健身教练不是一个好演员
“形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困境、功能与应用策略
清末辽阳李雅各教案始末
如何利用《说文》中的形符教授留学生学习汉语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