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4-10-13张彦忠李书光

考试周刊 2014年6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张彦忠 李书光

摘 要: 高职院校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探讨校企合作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模式,总结人才培养的成效,并指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离不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走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专业办学的指导思想,按照行业标准和要求,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不仅探索出富有成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而且取得一定的成效。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具有生产操作方面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能胜任企业生产操作、工艺运行、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

一、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学院坚持贯彻教高[2006]16号文精神,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创新开展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工厂化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目前,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探索出以下几种方式。

(一)准就业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石油化工专业群、餐饮酒店管理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第一、二学年,学生除学习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平台课程外,还要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单项技能训练,掌握基础技能,使其对专业有感性认识。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接受统一的教学和实训,通过任务驱动训练掌握基础技能。

第二阶段——职业综合能力实训。第三学年,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到企业顶岗生产,并与企业(公司)签订生产合同,掌握预就业岗位综合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职业技能的对接。

适当压缩公共课和专业平台课程的教学时数,合理安排专业课,将“必需、够用”的专业内容安排在第一、二学年进行,使学生顶岗实习前掌握最基本的岗位理论知识和技能。第三学年开设的其他专业课程,则依托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时回校参加学业考试。部分“独立实践环节”课和“专业综合实训”课主要在顶岗实习中由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岗位的实际情况完成。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学生按企业与学校协商的方案全部被派到技术性较强的一线岗位顶岗实习,企业与学生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就业协议,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学院经常派出教师到企业巡回进行现场教学和实习管理,师生利用互联网交流信息,实施“一对一”的学业指导,以保证准就业下的学生按时完成本专业的课业任务。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011年4月,我院在广州市政府在上海举行的“新广州新机商推介会”上与瑞典斯堪尼亚(SCANIA)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斯堪尼亚合作学校”。“斯堪尼亚合作学校”以广东省商用汽车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院“有教养、有本领”的育人目标为指引,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校企结合建设根据学生实训、企业员工培训、社会人员培训、教师实践锻炼及企业需求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实现校企之间、院校之间资源共享;实现校企经济利益互惠、技术互惠、“教、学、做、养”一体化,具有示范性、辐射性、有职业氛围的“商用汽车服务技术教学基地”。校企双方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学生始终保持双重身份。在“斯堪尼亚合作学校”中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前往瑞典总部学习,定期到斯堪尼亚上海培训中心参加相关培训,斯堪尼亚也会专门邀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瑞典技术培训高级顾问到中国向学生讲解国际最先进的商用车技术,该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该专业的毕业生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

(三)“订单+冠名办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采用“订单+冠名办班”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找出与企业利益的共同点,达成学生培养与就业的“订单”式协议,如物流管理专业与苏宁电器公司、机电一体化与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等实施“冠名办班”的人才培养模式,餐饮管理专业与中国大酒店实施“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商务英语、商务翻译、国际贸易等专业与广州市赛时多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合作组建“虚拟订单班”,虚拟订单班学生在校内不形成实体班级,在校期间,各专业学生在原班级分散学习,按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培养和教学管理;在集训期间,企业进行招聘选拔,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就业协议,组建“赛时班”,企业将派专家到学校围绕企业愿景、企业文化、外语口语能力、外贸跟单能力、国际货代业务能力等内容对“赛时班”学生进行授课。“虚拟订单班”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后,由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决定是否成为企业的员工。

(四)开展校政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校、政、企”合力助推人才培养,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为根本要求,我院着力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院外语与商贸系与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合作共建爱心公益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校政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建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作为校企合作的中介,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中的统筹、引导、规范、沟通和服务的作用,建立配套项目,整合校企双方的优势。

二、学院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

学院部分专业通过与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共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生产操作方面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胜任企业生产操作、工艺运行、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一)初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学院不少专业与企业在长期合作中已经初步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尤其是石油化工专业群各专业非常重视校企之间的合作办学,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三次集中校外实习,采取“三段分层递进”模式。这些企业给予学生带津贴参加顶岗实习的条件,顶岗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形成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珠海宝塔石化有限公司“人才定点培养基地”挂牌我院,有力地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师可以随时到广州石化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也可以适时带领学生集中进厂实习,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做到企业育人环境三年不断线。已初步构建广东石化行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特色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以企业冠名合作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初步成效。

用人单位与学院签订用人协议,按企业用工标准,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考选若干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冠以企业名称。对于冠名班的教学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我院主动与一些紧密型合作企业协商,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大力倡导企业冠名班办学。我院与广州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合作,举办“苏宁电器”班;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数控班”;与广州市赛时多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组建“虚拟订单班”,举办“赛时班”;我院机电类专业与日立电梯合作,举办“日立电梯”班。这些专业,企业能根据双方合作要求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在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就业方面能按协议约定满足学生的实习就业需求。

(三)对外合作办学有了新的突破。

与瑞典斯堪尼亚(SCANIA)公司合作育人是学院在对外合作办学方面新的突破,双方探索学徒制人才培养,采用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实训形式,将具有国际通用的生产标准、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等引进专业教学内容,培养高等级、高端重卡维护服务人才。双方共建“校厂”,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斯堪尼亚公司派出高级教育顾问、技术培训经理及广东雄辉汽车公司服务经理到我校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目的是希望利用其国际先进的商用车技术理论及大量实际操作课程的安排,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商用汽车的理论知识及维修技术。除此之外,斯堪尼亚公司还负责培训学院教师,不仅让学院教师到瑞典学习,还派教师到学院使用其在我校的设备和工具,培训所有汽车专业老师。

三、结语

目前,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各高校面临越来越大的学生成才和就业压力。学校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的人才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各高职院校都积累了诸多模式,但并不是每一种模式都可以复制,甚至是万能的,只有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我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校企合作过程中要进一步突出“合作”的实质,而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使得校企合作深度加大,使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深度融合,为各技术前线岗位输送充分符合工作条件的、技术水平过硬并有创新潜能的大批优秀人才,全面改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堪忧的困难局面,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绍敏.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5).

[2]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3]高职院校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内涵理解及其途径分析——以天津职业大学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为例[J].职教论坛,2009,(22).

[4]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案例评述——以20所职业院校典型案例为例[J].职教论坛,2013,(3).

[5]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5,(5).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