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小”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2014-10-13赵冬梅阚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

赵冬梅+阚煜

内容摘要: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大和小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本文试通过介绍具体的实例来阐释日本人喜欢使用“大”字同时又“以小为美”的现状,进而透视日本人的复杂心理。

关键词:日本人 大小观 审美意识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是一种人类现象,是特定的民族在特定的区域经过长期的历史活动逐渐形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国家内在本质的反映。审美意识作为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受到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等的影响和制约。日本有富士山、大山、东京湾等宽广的自然景观,日本人从这些博大的自然景观中感受到美,从而被感动。同时,日本人又喜欢小,对“小”有着独特的审美。他们认为小的便是可爱的、美丽的。日本自身的地域性特点酝酿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大和小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本文试通过介绍具体的实例来阐释日本人喜欢使用“大”字同时又“以小为美”的现状,进而透视日本人的复杂心理。

一.“大”“小”的历史渊源

自古日本人就非常喜欢“大”字,这个偏爱可以追溯到3世纪。古代日本以职业确定姓氏,大概有八种姓——臣、连、君、别、直、首、造、史。姓氏有高低贵贱之分,以臣、连、君为最高阶层。为了突出“高级”人士的身份,人们常在其姓之前再加个“大”字,于是就有了“大臣”、“大连”、“大君”等大字辈。许多有自卑感的日本人往往也是自大狂,非常喜欢用“大”字。在日本,可以经常听到“大日本”、“大卖出”、“大至急”等。在日本人的意识中,“大”字具有“夸大”和“炫耀”的意义。历史上,日本列岛被称为“倭”。在7世纪后半叶大化革新后,“倭”以法治国家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开始对外称“日本”,对内在“倭”前冠以“大”字,即“大倭”,后又改为“大养德”,直至改为“大和”。

远古以前,大和民族在远东一隅狭窄的列岛生息,环绕着浩瀚的大海。山岭绵延,最高的富士山海拔也只有3776米,少平原, 更乏大荒漠。河流纵横,但河床短浅。这样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日本自然景观小巧而纤丽。日本这种自然风貌特征促进了日本人以小为美心理的形成。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存在决定意识。法国小说家皮埃尔·洛蒂说过,他在作品里描写日本的景物时,有时甚至1行内想用10次之多的“小小的什么什么”的形式来表述。从外国作家的这一说法也可看出日本景物的小巧纤细之处。

二.日本文字中的“大”概念

“大”字是日本人使用率较高,具有积极意义,并受到普遍喜爱的汉字之一。日本人自豪地将自己的民族称为“大和民族”、将其民族精神称为“大和魂”,将其国家称为“大日本帝国”。大日本帝国是1889年到1945年之间日本所使用的国号,这一名称除了用来称呼《大日本帝国宪法》施行之下的日本,更多的情况是被用来指称日本从1868年到1945年二战战败投降期间,对内施行现代化、对外则施行扩张政策的历史时期。1947年《日本国宪法》颁布施行以取代《大日本帝国宪法》,官方文件也改用“日本国”国号,“大日本帝国”一词走入历史。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它不仅仅是地理符号,还是一种语言符号。在日本的都道府县的行政区划中,有大阪府、大分县、大船渡、大馆等28个市级以上的地名中使用了“大”字。

此外,日本人的名字中也比较偏爱使用“大”字。例如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刘剑的《日本人常见姓氏两千》中,含有“小”字的姓氏有59个,而含有“大”字的姓氏则多达70个。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爱使用“大”字呢?因为日本人相信,“大”字子不仅能增强国民的信心,还能表达出岛国人富国强兵、向外扩张、征服世界的野心。

三.日本文学中的“小”情结

日本在文字和文学等诸多方面深受中国影响,但日本地域性特点酝酿了其不同于中国人的细腻的心理。这种心理的突出体现就是“以小为美”的心理。日本人喜欢小,对小有独特的审美。

日本有一寸法师、桃太郎、浦岛太郎、金太郎、一寸法师等小英雄故事。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生来都是个头非常矮小可爱的类型。但他们通过自己智慧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塑造了身材矮小但能力非凡的英雄形象。日本人喜欢这些故事,不单是由于古老的信仰原因,也是在体验一种非日常的“以小搏大”的神奇力量,即只有一寸的小小人儿或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却制服比一般人还大还强的妖怪,真是厉害。所以日本人自古一直怀着一种心理:喜欢那看似又小又弱的人打败又大又强的人。

在诗歌形式上,日本的短歌只有三十一个音节,五七五七七格律。到了俳句只剩下五七五,共计十七个音节了。俳句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短的诗歌形式,俳句的世界可谓是微小事物的世界。和歌、俳谐连歌等比俳句长,但是日本人唯独对俳句情有独钟。这么小的诗居然已经历经几百年的历史而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与其形式上的小有关,还因为它可以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叫人深思再三,回味无穷。

可见日本人自古以来便对“小”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 他们喜爱小的事物,容易从小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四.生活中处处有“大”“小”

1“大”在日本人生活中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日本人对“大”字的喜爱,他们认为“大”字具有积极意义,大的东西蕴含着诸如“崇高、宏伟、峻拔”等美感。例如日本人把他们非常喜欢的体育运动亲切地称为“大相扑”。相扑运动在日本是非常受人们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每年一到赛季,就会有很多的日本人废寝忘食地观看比赛。受观众的关注度不亚于美国的职业篮球联赛。高达几万日元的门票也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此项运动为何如何受日本人的喜爱呢?这是因为日本人希望自己的民族能够以高大、威猛、强悍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之上。

日本京都每年8月16日都会举办传统节日——“五山送火节”。“五山送火节”和“葵祭”“祇园祭”“时代祭”一起被称为“京都四大行事”,属于盂兰盆节的一部分。这一节日就是点燃围绕京都郊区的五座大山上设计好的山火,每一座山呈现出一个巨大的文字,其含义是将盂兰盆节迎接回来的祖先的灵魂通过燃烧火苗再送回原来的世界。其中东山如意岳的“大文字送火”最为有名。因为日本人认为“大”字不仅可以为先人送去祝福和平安,还可以保佑现世的人健康、平安。同时也会为看到这个壮观的“大”字的人带去吉祥和幸运。

2“小”在日本人生活中的体现

在日本人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他们的“以小为美”。因为小的东西携带方便、节省空间、精巧美观,给人以“小巧玲珑、短小精悍”等美感。

折扇既是生活用品又是工艺品,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但折扇其实起源于日本。日本的折扇以轻薄的竹片为骨,上面附上和纸。以竹子作骨首先是因为竹子在日本很常见,其次是因为竹子轻、质地坚硬、色泽柔和。以纸为面是因为纸张轻薄。在折扇上画上水墨山水,写上和歌俳句等给人以恬淡素雅的感觉,增强了折扇的艺术性。可见,无论从设计还是材料的选择上都可以看出轻小是主要的着眼点。

日本的庭园是大自然的象征。日本人将大自然缩成庭园, 进而又缩成盆栽、盆石,透过缩小了的自然来切身感受真正的大自然的美。这种独特的欣赏大自然的美的心境使日式庭园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西方的庭园。西方的庭园像公园一样大,建造的是不同于自然的人工新自然。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对自然的发明。但是,日本庭园注重的是向个人的家庭和生活的狭窄空间集中, 把大自然缩小,以满足人们的喜好。

另外,日本的居室和我国有很大不同。日本的门多数是推拉门。拉出来后和墙融为一体,推进去时则隐身。为什么不采用轴式的呢?从使用上看是因为轴式的门打开时占地方并影响视觉空间观瞻的缘故。而推拉门无疑极大地方便了居室的空间分割和利用,其合理的推拉式设计满足了生活紧凑的秩序和节奏。从情趣上说,推拉门会让居室显得更轻盈,其中的分割、遮掩等等都是那么简单但又不失变化。

以小为美的审美心理并不仅限于日本人,其他国家当然也有。可是像日本人一样将这种心理发挥到极致的国家却并不多见。

五.结语

“大”字受到日本人的喜爱,在日本被广泛地使用。因为这个字的含义满足了日本人追求强大、扬长避短的心理。同时也反映出日本人力图刻意突出自身“强大”的民族意识。日本人同时也对“小”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他们认为小的便是可爱的、美丽的。他们这种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他们祖祖辈辈生存的地理环境、所面对的自然景观、与日本人喜欢空间、崇尚空间都有很大关系,而且他们这种意识一直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这种既“大”又“小”的矛盾情结共存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祝大鸣.日本人的双重性格. [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

[2]李兆忠. 大日本与小日本[J].世界知识,2002.

[3]刘剑.日本人常见姓氏两千[J].日语知识,2001-2002年第04、06、09、15期

[4]杨红 王景杰.论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与文化特性 [J].重庆大学学报,2006.

[5]于春英.从“大”字看日本人的民族意识 [J].科技信息,2007.

[6]李御宁著.张乃丽译.日本人的缩小意识[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
“物哀美”与三宅一生的艺术设计
手脑结合,升华幼儿美术基础教育
艺术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从汉民族风俗看汉族秧歌的现代审美意识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