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找规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014-10-13沈珠振

江苏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找规律合情结论

沈珠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合情推理是合于情理的一种推理,是建立在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等思维过程基础之上的,其结果是合情理、可观察、能测量的。

“找规律”群组教学,重在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现象中存在的规律,进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一一间隔规律”“搭配规律”“周期规律”等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大胆猜测,发现规律,通过合情推理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寻求内潜的问题解决的规律。

1.主动参与学习,经历思维过程。

合情推理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联想将研究的数学现象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合情推理是学习新知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学生探究数学既有结论时,要暴露他们发现结论的思维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猜想产生的。在体验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使他们感受合情推理的可行性,从而达到促进意义学习的目的。

教学《周期规律》时,教师出示一组图形,逐一在大屏幕上映出,让学生发现规律时即告知。当课件出示到“□○○□”时,多数学生叫喊“有规律了”,经过短暂的停顿后,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教师有意顿了一下,让称发现规律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该学生解释说,第一个是□,接着是○○,第四个出现的是□,跟前面重复了,所以就有规律了。其他学生马上表明反对意见:还需要看接下来出现的是不是○○,如果是这样,才有规律。至此,学生的思路归于一致。接着,直到出示到“□○○□○○”学生才齐呼有规律了。

上例中,出示到“□○○□”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示自己创造出规律,拓宽思路,发展求异思维。

2.独立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活动,合情推理提供了观察、实验、联想、类比等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成为可能。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可以使其思考问题的方法最合理,思维简洁明快,同时也可以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搭配的规律》一课中,出示“妈妈为樱桃小丸子准备了2件上衣和3条裙子,小丸子各选一件上衣和裙子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选法?”学生通过连线、配组等搭配方法探索成功后,初步感悟到搭配的有序性。先后改变条件“有4条裙子”或“3件上衣”,让学生猜想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然后,随意选择两类事物搭一搭、数一数,或用乘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实物到图形、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类比、猜想迅速抓住了问题的特征,自主构建了数学模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变换角度验证,发展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大多运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凭着直觉进行推理,结论未必可靠。受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限制,教材中许多结论是不加以证明的,这给猜想的验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要经过更大范围的验证才能得以确认。

在《一一间隔》一课的教学中,出示“小明从1楼走到3楼要用30秒,以同样的速度,小明从1楼到6楼要用多长时间?”学生直观思维的结果是“60秒”,因为在学生的思维世界中,“6楼高度是3楼的2倍,需要的时间也是其2倍”,无疑,合情推理带来了错误的结论。虽然我们设计的数学活动大都具有正确的结论,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未必模式化,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切勿让学生“一把尺子量到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他们的批判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审视问题,从特殊情形、简单情况中归纳、揭示规律及隐藏在规律中的思想方法。

(作者单位:南京市宇花小学)

猜你喜欢

找规律合情结论
数列与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 妙解数列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找规律”问题的基本特点及有效实施对策
《找规律》案例教学与反思
结论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