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风来

2014-10-13万银洁

江苏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教海征文课堂

万银洁

细数与“教海探航”结缘的一幕幕,并把它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剪辑起来,总让我想起那些有微风、阳光以及弥漫着导演个人情怀的电影片段。假如要为我的探航之旅拍一部微电影,它会是什么样子……

2005.6

初夏盛荫的午后,空调丝丝地吹着凉风,知了在窗外拼命地飙着它并不动听的高音。初识“教海探航”的我,端坐在电脑前,一字一句地码下一年来的教学尝试。作文教学应当是怎样的?尽管这个选题已经反复斟酌,涉及的相关教学案例也是想了又想,我还是觉得缺少点什么。一篇文章要有厚度,要获得认同,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十分重要。于是,我又再三思量这些关键词,在大部头的著作里寻找能帮助自己豁然的观点,从实践的细枝末节中发掘值得与人分享的经验。

刚工作两年的我,虽仍扎着学生时代的标志性马尾,但已能熟稔地在屏幕上敲出一段段前后关联、科学严谨、句句体现科研味儿的文字。而这样的文字体系和表述方式,对之前待久了中文系图书馆的我来说,是极陌生的。

我只是一个参与者,我这样想着。初次试水,我并未想过非得有一个结果。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新教师把自己的做法与想法,认真地进行整理,为一年的行动交一份答卷。

但,当秋风捎来颁奖大会的邀请函时,其中竟有写有我姓名的那一封。从同事无不羡慕的眼神中,我掂出了这份邀请函的分量。

我好高兴,我得奖了。

2006.6

这是一个雨水特别充沛的年份,漫长的梅雨季节绵延了数十天。直到暑假到来,窗外仍噼噼啪啪地雨声不断,室内的日光灯忽明忽暗,使得原本狭小的办公室更显局促。

家里电脑坏了,只能到校写稿,一路风雨。写着写着,竟忘了时间。这一学期我热情地参与了学校课题组的活动,并努力将专家们的建议渗透到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去。选题课、成果汇报课、方法指导课,我一一尝试,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不解和疑虑产生:在双向互动的课堂价值导向下,教师与学生的位置究竟应怎样调配?谁来成为活动效果评价的主体?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如何评判?整理出的问题这么多,而真正行文的落脚点应放在什么地方,又成了困扰我的难点。于是,我将整理的资料从头看到尾,又从后往前看。我想,也许可以试着从课堂的结束部分往前思考,也就是把话题定位于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力是否有提升,以及课堂的评价方式。我写写想想,想想又改改。不知不觉,校门口的路灯都渐次亮了。

整整三天,风卷着我的小雨披,雨打着我的斜刘海。我来来去去,只为写成一篇自己已思忖许久的征文,1万2千字,我从未写过这么长的文章,激动的心情实难平静,好在那时“教海探航”征文还未有字数的限制。尽管在现在看来,当年的那篇文章仍有许多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地方,但因话题视角独特,所涉学科比较冷门。我仍旧收获了一张颁奖大会入场券。

还是三等奖,就这,我已经十分满足。

2009.11

车子在高速公路上疾驰。风,在道路两旁的树木间穿行,那背后的金色稻田都排着队在短暂的空隙中争相露脸,若隐若现。终于到了这一年的颁奖活动所在城市——盐城。

天虽早已冷了,坐在礼堂里的我,却难掩内心的欢喜。第91号,这虽仍是一个不靠前的数字,却真真实实地为我赢得了一个名次,“教海探航”中的名次。

这一年,我细数了自己走向学科教学管理岗位后的种种做法,带领老师们探寻着微型教研活动的常态和变式。我们一路行走,一路寻找,为原有的集体备课模式找到了新的实践方式。行动研究过程中的详细记录,帮助我梳理出有效的观点,而研究小组老师们的优质课例又成为佐证我观点的好案例。所以,这篇文章不仅融汇了一群人的思想与智慧,更表达了一线教师在团队研究过程中的真实情怀。这不仅是一个人研究的历程,也是一群人向前跋涉的脚步。

第91号,二等奖,这是我的进步。

2010.10

办公桌上的手机,突然间震动起来。一看,来电号码的区号竟是“025”。

“喂,你好!请问是万老师吗?你今年的征文入围终评,因为复评名次比较靠前。所以邀请你在颁奖活动中上研究课,可以吗?”

“真的吗?真的吗?好的,好的!我一定认真准备。谢谢您!”

一个月的时间那么长,一个月的时间又那么短。

当我笑眯眯地站到摄像机前时,摄像大哥惊讶地看着我,说:“你是我拍教海探航的研究课以来,遇到的最年轻的老师。”

“我的理想”,这是我执教的作文研究课的题目。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许久以来我的作文教学模式。孩子们需要什么,喜欢怎样表达,成为我思考的方向。正如同他们有自由选择自己的理想,也应有自由选择怎样表达。

镁光灯从舞台的顶端投下炽热的光,我满脸通红。孩子们会写下怎样的文字,他们内心的期盼与愿望能在这一刻完全呈现吗?

当阵阵秋风吹散我额头的汗珠,孩子们已一个个与我挥手道别。低头听见歌声传来:“风,继续吹;你,早已在我心。”

第19号,“年度新人奖”,我收获了“探航”路上的第一座奖杯。

2013.11

这是一个入冬比较晚的年份,还没来得及细细感受苏州城的月色湖光,我就被拉上了彩排的舞台。

我们一行几人,由几位工作人员带着,穿梭在不同的通道间。引路的、献花的、排号的,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我们走过台阶,穿过连廊,一步步来到舞台上。我只顾跟着走,继续跟着走,“往前一点,往左一些,好,转身……”

望着台上台下这忙碌的一个个身影,我开始对“探航人”这个称谓有了新的认识。眼前拿着对讲机、不厌其烦地指挥着现场每个细节的老师是“探航人”吗?远处手拿名单、对着座位一个个进行确认的编辑们,是“探航人”吗?刚才那些站在走廊上、手握摇绳和同伴认真练习的孩子们,是“探航人”吗?……

也许,他们没有参赛,但为着这一场盛会,他们投入了最丰沛的情感、最真诚的喝彩。细到一束灯光的颜色,小到一粒扣子的位置,琐到每张座位的排序,他们都用心关注。他们没有站到领奖台上,他们挂着证件,匆匆而过。他们却是探航者最近、最亲的人。

红色的地毯已经铺就,我拾裙而前。

“杰出水手奖”,献给探航路上最亲最近的人。

后记:

风再起时——“我回首再望某年,你像失色照片,乍现眼前……”

2014年的探航季已然来到,我依旧是那个在海边漫步的孩子,看潮起潮落,逐浪寻贝。航船又将起锚,而我只愿面朝大海,等风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猜你喜欢

教海征文课堂
“图图话话堡”征文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参赛征文推荐与作者信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