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语文课程活力的“慕课化”路径
2014-10-13吴育培
吴育培
“未来并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这是澳大利亚未来学家埃利雅德博士的座右铭,这段话对于语文课程的未来化改造来说也同样适用。理想的语文课程必须直面未来,为儿童的未来语文生活负责。如此,更新教育观念,以响应未来的召唤,成为语文课改的迫切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未来学的视角来审视语文课程,我们发现要增强课程发展的动力,必须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利器,尤其是要认真研究慕课背景下的微课范式。慕课背景下的微课,使语文课有望兼容非正式学习体系,实现全面开放,拥有真正的“超时空”与“全时空”。同时,它使得语文课程更加符合经济学原理,让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充足的时间投入慕课或微课的研发,从而为个别化教学作出更大的课程努力。因此,激发语文课程活力,可以走“慕课化”路径。
1.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慕课化”——提升“我课堂”指数,激发语文课程的活力。
导入慕课,语文课堂被“翻转”过来,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教师在上课伊始,先播放一个时长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完成练习、提出问题、汇报学习收获。随后,师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研讨,并进行适切性的语言训练。最后,通过5分钟的总结性学习导航,对所学的语言图式或写作手法进行梳理与内化,这种课堂具有明显的“翻转课堂”的意味。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将会更加注重儿童本体意义的自我学习,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2013年11月1日《南方教育时报》的一篇文章《幕课:一场即将到来的革命?》中指出,慕课背景下的语文课堂的基本模式应该是:“教师课前录制一段8-10分钟的学习视频上传云服务器,班级学生先学习视频,完成视频里留下的练习,课堂上再聚焦主要问题,互动交流,再针对性组织学习”。如此,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先学后教的,是有前置性学习过程的,更重要的是将前置学习和有限指导用适当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有学者指出,通过“慕课平台”,语文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通过网络在线实现。拿阅读教学来说,其运行方式将会变为“读者俱乐部”。在慕课覆盖的读书俱乐部里,运用三个步骤来组织阅读教学:第一环节为小型课,采用慕课的方式指导独立阅读的重点与策略。第二环节为个人阅读,采用网上会话的方式,为每个学生,尤其是为阅读困难生提供精神性支持,强化个别化的指导,学生认真倾听个别化的解读。第三环节为读书俱乐部的阅读交流活动。
2.实现语文教学辅导的“慕课化”——提升“个别化”指数,激发语文课程的活力。
可以说慕课是继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以来教育界最大的革命。个别辅导专用的视频,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微课时长的选择,完全匹配于儿童的注意力曲线,确保个别辅导效果的最优化。同时,为学生定制的微课,展示给学生的只是一种可用于个别化学习的思路,这为学生的自由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辅导性微课结束之后,会根据学生所选择的学习级别,提供相匹配的检测题目。学生完成测试后,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应对性的反馈。学生如果在学习结束之前仍有问题,可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获得网上的实时帮助。如果有学生跟不上班级的统一进度,只要回放一下相应的微课即可,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更重要的是,随着慕课的发展,其规模将会由大化小,转向为特定群体乃至个体的语文学习服务。拿拼音教学来说,慕课化的拼音识字教学将导入“音字智能系统”。在检测后,对于那些掌握得不好的内容,慕课会自动引读、正音或预先作出提示,还会弹出相应的帮助系统,做形象化与针对性的讲解。慕课还会提供网上共读、伴读以及互听互评功能,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有效经验,从而增强学习过程中的相互支持。
3.实现语文课外作业的“慕课化”——提升“愉悦化”指数,激发语文课程的活力。
慕课背景下的语文课外作业,将直接通过慕课平台加以发布,可以让学生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灵活地调节学习进度,如此,弹性作业便成为可能。另外,由于多媒体资源的引入,课外作业的愉悦指数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也就是说,语文作业不再是简单枯燥的重复劳动,而是一种轻松的享受,因为家庭作业变成了“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学生还可以经常看到视频上一些有趣的内容。这样学生就有了和家长分享交流的语文资源,如此,会有更多的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拿写作型的作业来说,慕课将运用“连续性观察”与“隐形再现技术”,可能会采用实时电子监控的方式来搜集作文素材,甚至会采用更先进的慢拍与放大技术观察事物。借助于慕课平台的实时联通功能,实现个别指导和实地观察的真正合一,使学生乐学,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