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关系视角下高职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保障机制的研究

2014-10-13石琳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资源共享

石琳

【摘 要】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由于基地建设主体缺乏相互间的有效协作,导致同一区域建设有多个相似实训基地的现象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但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使所搭建的实训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孵化效用。因此,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必须走集约化道路,实现区域内实训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以确保实训环节发展步入良性循环。[1]

【关键词】实训基地 资源共享 保障策略

一、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市高职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60余个校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拥有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电子商务3个实训基地;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拥有旅游管理、生化制药2个实验实训基地。众多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目前高职实训基地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缺陷

由于政府宏观层面的指导规划政策相对匮乏,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不同主体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缺乏有效衔接与合作的现象。资金的分流,导致实训项目场地过小,实训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实训内容和设备的高新技术含量不充分,设备利用率较低,使用、管理和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

(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目前,实训基地的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理念及思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没有真正体现“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这严重制约了实训基地更好地发展。

(三)开放性程度不足,实训未达到预期效果

从对内开放程度来看,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实训做法,除了课表上规定外,实训基地闲置时段较长,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低;从学生实训角度来看,学生没有任何自主选择的余地;从对外开放的程度来看,部分共享型实训基地虽然与外部企业、院校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却没有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和高效的服务团队,结果造成很多合作项目虎头蛇尾。

为了尽快解决上述问题,努力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的水平,提高实训资源开放程度,优化管理模式,改善优秀实训教师有限的现状,根本方法是通过实现实训基地区域共享,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约化构建、发展与运行公共实训基地。[2]

二、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

公共关系即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主要是指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环境、主体、客体、媒介”四大要素。而实训基地正如同组织机构与外界公众环境的沟通与传播,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公共关系的研究。

为保障实训资源实现共享,借用公共关系“环境、主体、客体、媒介”的要素构成,将实训资源共享机制概括为四大目标要素:宏观环境、共享战略联盟(主体)、实训资源(客体)和管理、技术支撑平台(媒介)(见图1)。

图1 实训资源共享机制目标要素

其中,宏观环境指区域内高职教育尤其是实训基地发展相关宏观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共享战略联盟是实训基地的各使用主体,各主体间通过有效紧密的衔接构建起战略联盟,以实现共建、共管、共用、共发展;[3]实训资源指实训基地中的各项实训设备与模拟软件等;管理、技术支撑平台是实现查询、管理、规划、分配、使用、评价实训资源等功能的媒介。

四大目标要素作为实训资源共享机制的基本研究对象,直接关系着实训资源共享机制的优劣。按照四大要素内部及相互间的作用机制,可将实训资源研究共享机制细化为六大机制(见图2)。为充分实现实训资源的共享,下面从这六大机制着手,对实训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过程进行研究阐述。

(一)政策引导机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涉及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要实现区域内实训资源的共建共享,首要是建立覆盖社会的高职教育共享合作战略,建立有利于实训资源合作共享的政策引导机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实训基地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与地方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资源的配备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4]

《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国家将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开放实训基地;《江苏省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指出,从2004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被认定为省级实训基地的,省财政每个基地资助400万元,对列入国家级实训基地的,省财政按与中央财政专项1∶1比例投入配套经费;《连云港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把连云港科教创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职教园区,把市、县(区)六个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国家和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

(二)战略联盟机制

建立实训资源共享战略联盟机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渠道与手段,充分吸纳各地、各类实训基地建立联盟,利用各类机构的独特实训资源和人才等优势,逐步建立全新的、合作共享的研究工作体系。具体可以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开展完成(见图3)。

图2 实训资源共享保障机制架构

图3 双维度开展战略联盟机制

纵向上,主要依托市政府机关,大力发展和争取区域内从事高职教育、实训实践、鉴定认证的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加入共享战略同盟;横向上,通过特色资源会员专享的方式,争取和吸引区域内各实训需求主体加入共享战略同盟。[5]希望借助各个共享战略联盟的资源优势和协调合作,逐步健全和完善实训资源共享体系,进而探索出一条良性竞争、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创新型机构发展模式。

(三)资源整合机制

完善实训资源整合机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全社会的实训资源,实现高效益的投入产出,并使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实训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仅要解决目前实训环节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问题,此外,还须关注不同形式的资源整合问题。整合内容不仅涉及实训仪器设备、实训项目、实训数据与软件等显性资源的整合,同时,对于职业实训教育人才、技术和研究经验等隐性资源,[6]更应给予关注。

具体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资源库,主要整合区域内共享联盟机构的各类实训仪器设备、实训项目等显性资源,并以静态形式提供资源共享及查询;二是构建一个动态的互动交流平台,对于一些无法直接作为成果使用,需要继续提炼和综合的经验知识、人际网络等隐性资源,平台以BBS、研究探讨、合作室、项目单元合作的形式,提供多种途径促进资源共享。会员可在平台上发布项目实训需求、问题探讨等信息,与他人进行互动与交流,有针对性地获得研究所需的信息以及人力资源或实训资源。

(四)技术支撑机制

技术支撑机制,是通过建立、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实现面向各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服务的保障,是加强与政、校、企合作,提高实训基地运作效率的重要媒介。[7]该机制是将实训资源通过系统或软件的方式共享,使资源的获取、转化和共享效益最大化,促进资源在各个共享主体之间的顺畅、广泛交流。着力改善技术支撑机制,重点是搭建四大服务平台,提高面向区域需求的服务能力,如图4所示。

1.搭建面向在校生的职业技能实训服务平台

该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实训资源的教学功能,为区域在校生提供实训服务。增强专业知识系统性构建,重点培养岗位需求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毕业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平台负责发布教学相关信息,如实训进度与安排、实训成绩评估、在校生预约实训、在线学习、在线答疑。

2.搭建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服务平台

该平台的搭建使实训基地可以迎合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需求,根据实际闲置情况适时对外发布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吸纳社会培训需求者前来参加技能培训。这不仅提升了实训资源的使用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且提升了社会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满足了部分人员的职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3.搭建面向社会的技能鉴定服务平台

通过该平台使实训基地与区域内劳动局、财政局、卫生局、教育局等部门实现无缝衔接,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基地鉴定站、考评点的作用,为校内学生、企业员工、下岗工人等提供良好的职业技能鉴定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平台对外发布鉴定安排与进度、鉴定等级、政策法规、区域鉴定工作相关报表统计等。

4.打造技术创新发展平台

通过平台的搭建,进一步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为纽带,形成横向多元化、纵向多层次校企合作新境界。企业技术人员与实训教师可以项目探讨的形式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教师实训教学服务能力,[8]完成校企合作项目的技术研发任务。

(五)管理运行机制

实训资源共享机制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它既包括各主体间的协调与管理,同时也涉及各类共享资源的管理与控制,因此亟须从法律法规、政策、管理办法不同层面协调配合,建立起共享保障体系框架并协同约束督促。[9]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在实训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中,都建立和贯穿相应的制度性体系框架,以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或战略联盟会员章程等形式指导和管理整个平台中各参与单位以及共享资源的正常运行。

2.加强联盟成员的资格审查,保证后期共享资源的质量。

3.加强实训资源使用的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主要是通过加强实训过程监视、监管环节,设备盘点、检测、维修专人负责,台账登录及时、翔实,实训后评价真实客观,[10]来保证共享资源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六)利益激励机制

利益激励的关键在于使不同主体能够持续从中获取自己关注点刺激,[11]因此针对校企实训资源共享利益激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优质资源激励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方可以借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套指标评价体系,评估量化某企业的实训贡献度,[12、13]并根据各企业贡献度的不同将联盟中不同主体划分若干等级。企业等级越高,那么校方将推荐越优秀的人才到企业实习或就业,优惠甚至无偿为该企业人员提供技能拓展培训等。相反,企业亦可通过评估院校的实训贡献度,决定是否为实训基地贡献特色资源。

2.项目合作激励

如上所述,通过技术平台发布项目合作需求,促进区域内不同机构人员横向合作,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使社会关注实训基地资源,[14]吸引各实训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注释】

[1]徐国庆.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实训资源建设与共享水平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9-33.

[2]李红贤.动态实训资源的使用共享——工商企业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教学资源使用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1(24):10-13.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70-73.

[4]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28-30.

[5]廖亚斌,屈孝初.长株潭职业教育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共享机制探讨[J].消费导刊,2010(6):165-166.

[6]刘峰.高职院校校内隐性实习实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76-78.

[7]丁佟倩.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研究[J].商业会计,2011(7):75-76.

[8]刘友祝.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北京职业教育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09.

[9]李明珍,徐进.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机制探讨——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示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65-68.

[10]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11]Dyer J H,Singh H.The Relational View: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 of Inter-organiz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4):660-679.

[12]Blake Gumprecht. The American College Town[J].The Geographical Review,2003(1).

[13]Najla Scruple, Digital Archives Research Project A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R].2003.

[14]Rabin,Matthew. a Perspective on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May 2002, 46(4-5):671.

*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ZYB1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资源共享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制药技术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对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