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声乐教学中声音基本训练及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2014-10-13侯丹丹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音程表现力声乐

侯丹丹

音乐教学中的声乐教学是职业学校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基础、最实用、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在中职校声乐教学实践中,要紧抓学习初级阶段声音的基本训练,注重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演唱水平。

发声练习在声乐艺术课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现实是,受大众媒体各类选秀比赛的影响,多数学生往往直接忽略或敷衍应付发声练习这一重要基础过程,他们更愿意直接演唱或模仿成型的作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声音基本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发声练习可以为演唱提供科学的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声音基本训练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二是建立正确的声带位置。强调自然说话自然演唱,将说话式自然唱法的理念传递给刚开始接触声乐学习的学生。三是加强喉头稳定训练。只有在喉头放松稳定的状态下,声带才能顺畅随着呼吸运动做调整,从而演唱出该有的音量及音高。喉头稳定方可避免高音时的“沙哑唱破”及低音时的“混淆不清”。四是进行节奏感训练。基础节奏感的建立应始终贯穿于声音训练的始末。五是明确旋律音程的练习要求。旋律音程直接关系到音高是否正确。教师可从小二度的旋律音程到宽幅度的纯八度旋律音程逐一进行练习。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所以声乐教学不应单一教学生声乐基本知识和演唱技巧,更应结合表演课旁支分科来提升学生演唱水平,通过借鉴表演课抓住作品的方法,增强学生在处理音乐作品上的情感表达,做到“口里有曲”且“心、身、面、手均有曲”,让学生成为合格的表演者。声乐教学初级阶段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声乐作品表现力的核心内容是演唱者对作品本身情感的诠释和表达,演唱技巧是为诠释和表达作品情感服务的。只有在演唱中把自身的情感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释放出来,才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心。所以,教师在教授新作品的前后,应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掌握作品和作者的背景,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同时要求学生从自身实际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将个人的理解和情感融入作品中去,这样学生的舞台表现才有生命力。二是调整临场表演的心态。舞台表现力归根结底要建立在正常发挥的基础上。由于缺乏舞台表演经验,学生往往会因为紧张导致表演失常,因此教师应经常性地安排学生进行面对观众的舞台演唱实践。通过表演克服舞台紧张感,增强学生自信心。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内心确立真正的舞台自信。三是规范舞台表演动作。声乐作品演绎的舞台表现力除了要求学生自信、有感情,还需要注重舞台的一些细节,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舞台上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等表演动作的规范。适当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对展示作品的内涵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恰当的眼神交流,能更好地传达表演者的感情并感染观众,可以鼓励学生经常照镜子,通过与镜子中的自己进行交流,从内心深处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暗示,只有敢直视自己的眼神,才能逐步扩散到舞台下每一个观众的眼里。

(作者单位:南京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音程表现力声乐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如何快速地记忆“音程”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算法与有限移位模式的拆分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游戏玩起来
纤变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