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墙 徽派建筑的精华
2014-10-12
马头墙 徽派建筑的精华
HORSEHEAD WALL, HUIPAI CREAM
门前溪水潺潺,黑瓦粼粼,远山碧黛空灵,薄云淡雾,风光无限。在理坑、流坑村的土地上,无论走到哪里,最先映入你眼帘的,必然是那飒飒横空的一排排马头墙。她是百姓日落而息的家居,也是一种完美的造型艺术。她是由生活点滴砌出的乡村建筑,也是精神理念打造的不倒丰碑。
马头墙,是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又名跌落山墙,因翘檐形状酷似昂首的马头而得名。初时只具隔断彼邻防止火灾越界功能,故又俗称“封火墙”。马头墙一般正面对称,中低边高,重重叠叠,叠数多至五叠者便俗称“五岳重天”,墙垛座头上常雕刻鹊兽鱼狗,形态生动逼真。马头墙既不像亭榭台阁,也不像门罩牌楼,而是垒砌于山墙之上的“超凡脱俗”。它虽构造简洁,线条流畅,黑白强烈,泾渭分明,却鬼斧神工,寓意深长,格调既阳春白雪的高雅,又积下里巴人的质朴,不愧是徽州文化积淀最形象的载体之一。
一般来说,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马头墙的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这一理想的追求。
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赣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赣派建筑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