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山寺镇江的千年遗珠

2014-10-12撰文石皓

中华民居 2014年2期
关键词:金山寺佛印玉带

撰文/石皓

金山寺镇江的千年遗珠

撰文/石皓

东坡玉带、击鼓战金山、水漫金山……金山这座青螺般的小山,包孕着许多风流往事,具有无限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有人说“到了镇江不去金山,等于没到过镇江”,这番话可谓是中肯。到过金山寺的人,看着那些金壁辉煌的寺院建筑,会更有感触。

山中裹寺不见山

镇江江北全景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寺内殿宇栉比,亭台相连,从远处望去,寺庙连绵,十分壮观。

自唐以来,金山寺就闻名天下。从山麓到山顶,一层层殿阁参差不齐;一座座楼台点缀其中,将金山密集地包裹起来,形成了山与寺浑然一体的景致,这在其它一些寺院是很少见的。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游客走在幽静的寺院之中,只见寺庙不见山,故而有“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金山寺裹山”之说。金山寺独特的地势和建筑风格使得这座寺院平添了许多的诗意。

金山寺的建筑有着鲜明的特点。我国的寺庙大多是在中轴线上前后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山门都是坐南朝北,然而金山寺却坐东朝西,意为朝向西方极乐世界,表达了佛法无边、纯朴圆满的佛家境界。金山寺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站在山巅俯瞰,整座寺庙宏伟壮丽,构成一组雕栏画栋、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从远处看,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霄,一派波澜壮观的景象。

金山寺的建筑特点与寺院的格局是非常完美的,成为寺院建筑史上的范本。有许多寺院都汲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色,譬如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避暑山庄“天宇咸畅”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等等。寺内许多的建筑物,精雕细刻,其特有的风格是中国寺院建筑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结构形式。

金山寺的繁荣时期,是在清初。当时在位的康熙皇帝随太后来金山寺,观光祈祷,见其寺金碧辉煌,甚为感叹,于是亲笔题写了“江天禅寺”。由于镇江临海之滨,江天共一色,如梦幻般进入人们的视线之中。金山寺规模宏大,全盛时期有和尚三千多人,参禅的僧侣达数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寺庙中能有着这样卓著的地位,在中国的古刹之中还是很少见的。

金山寺山门

江天禅寺

群窗屋檐

佛迹满金山

古道雕窗

金山寺临江而立,如一位曼妙的少女,含羞的站在湖光山色之中,显得清秀而幽雅,微微一笑,可使湖心荡漾。

唐代张祜就曾留下 “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的诗句,使得金山寺增添了新的诗意;北宋沈括也曾赞颂道:“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金山寺从此以后,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历史上不光是这些诗句点亮了金山寺,而且那些回味无穷的建筑遗迹,也一样丰富了金山寺那饱满的生命。

慈寿塔是金山寺中著名的景致之一。站在山顶上看塔,高约三十六米左右,七级八面,现今已经成为了金山上的标志建筑。登临塔顶而望,只见东江天水相接,烟云万状,令人心旷神怡。塔旁的观音阁中陈列着金山的四件镇山之宝。苏东坡的玉带就是其中一宝。相传,佛印正与众僧讲经说法,东坡走了进来,佛印见东坡进来便说,学士从何处来,此间无坐处”苏东坡自恃才高,引经据典答道,“暂借四大为坐”,佛印听罢笑道:“学士有意论佛,我有一问若学士能答,我便让坐,否则,留下腰间玉带以镇山门。东坡欣然允诺,佛印问“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学士何处坐?”苏东坡一时答不出来,只得把玉带交给佛印,佛印回送一件衲裙,为此苏东坡写了《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极次韵》以记其事,诗云:“病骨难堪玉带围,纯银仍落剑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苏东坡这段玉带的故事,给这座塔增添了无尽的诗意。

站在塔上,凭栏远眺,面面景色不同。东面有碧玉浮江的焦山,南面有葱葱郁郁的林木,西面有波光粼粼的鱼池,北边有瓜洲古渡在烟波中若隐若现。王安石曾在《金山》诗中生动描绘了登塔感受;“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在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东南山腰建有楞伽台,为三重楼阁,傍山驳石,建筑奇巧,每登一级,曲径通幽,流连之处,让人心生情愫。当时苏东坡曾应佛印之托在此处写下了《楞伽经》,如今我们还能在此看到这些品咂不尽的字迹,所透出来的股股诗意 。

西侧山腰上的七峰亭,也是金山寺最为独特的景致,它是为纪念道月而建。相传为方丈道月与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祥梦之处。当年秦桧召岳飞回京要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道月劝岳飞不要回去,岳飞不听而结果被害。临刑前岳飞说:“悔不听道月之言”。秦侩惊怒遣人去捕道月,但差人到时道月已经坐化,惟留一纸偈说:“为国为民事,怎能不开口。”

秦桧气极,令人到金山把道月常住的七峰岭削平。七峰亭因此而得名。

在金山寺东侧的湖中小岛上,还坐落着曾经气象万千的皇家藏书楼——文宗阁。尽管现在的文宗阁还没有扑面而来的书香,尽管还没有读书人孜孜不倦的身影,但文宗阁的秀气与清高,还是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过去那场浩劫后的惨景,已经烟消云散。

文宗阁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历时七十五年。据新编《金山志》中记载:“在山南行宫左乾隆四十七年钦定四库全书成。高宗纯皇帝特颁三部于江浙两省。以一部藏金山,先于四十四年敕建文宗阁以备存储。四十九年圣驾南巡。复谕令士子愿读其中秘书者,就阁抄写。毁于太平天国时”。

文宗阁的建筑特点,仿照宁波天一阁模式修建的。据考证,它的遗址应在江天禅寺东南方向,当时的金山四面江水环绕,文宗阁在其中,颇有大气象。阁前银涛雪浪,气势磅礴;阁后山崖陡峭,峰巅浩伏;阁内瑶版玉韬,千箱万帙,藏书甚富,是镇江历史上第一座图书馆。

漫步在这座古老的寺院之中,享用着各种景致,不禁为古人的智慧而感动。一座座庙宇点缀群山之中,烟云缭绕,情景相映,衬托出寺院云烟袅袅、香火延绵的诗意。

千百年来,金山寺以其独特的魅力,令无数朝拜者和游客为之倾倒;也让我对发生在这里的那些久远的故事感慨万千。当我走出山门回望,金山寺中突然响起一阵浑厚的钟声,它仿佛在提醒我,此行是一场心灵与历史交融的神奇之旅。

水月道场

慈寿塔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故事(一)

猜你喜欢

金山寺佛印玉带
CLOSE ENCOUNTERS
Close Encounters
家乡的玉带
妙语尝酒肉
阜宁“玉带大糕”有故事
自知者明
玉带扣赏析
苏东坡与佛印
妙对“拆字联”
览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