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实证分析——基于山东省2011-2013年的理财产品数据

2014-10-12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东岳论丛 2014年8期
关键词:理财产品山东省收益率

(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通过各种形式的数据收集,对山东省理财产品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当前理财产品的类型、运作、风险、收益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论显示产品预期收益率的设定、产品的设计、信息披露不足、产品流动性、产品的运作、投资者的偏好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理财产品的风险。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文章又进一步探讨解决当前理财产品存在问题的可能方法,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措施。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风险

一、山东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与类型

(一)山东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0年以来,由于通货膨胀、股市低迷、未来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居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越来越多,其目的是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对银行来讲,国家收缩银根,银行的资金越来越紧张,山东省各商业银行为缓解资金压力或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银行与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本文调查了山东省15家商业银行的3567种银行理财产品(本课题数据来源:Wind资讯、普益财富网、和讯资讯及调查统计而得),其中非结构类产品为2875款,同比增长了12%;结构类产品为692款,同比下降16%;信托类理财产品同比则上升了31%,尤其是信贷资产类产品上升的幅度很大;QDII理财产品小幅上升,同比上升了2.6%。上升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一方面展示出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商业银行较紧的资金压力,变相的通过发售银行理财产品来揽储的窘境。

从理财产品的投资币种来看,本文调查的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的银行理财产品的3567款中,发行最多的是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占比达69.57%,2012到2013的一年比2011到2012年的一年期间上升了5%。其次依次是美元理财产品,占比11.34%;欧元理财产品占比为6.76%;港元和澳元的理财产品占比为12.33%。

从产品的资产类别看,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的3567种理财产品中,利率类产品依旧是占到了所有产品数量的绝大多数,共发售2335款,同比上升7.83%,占比达65.7%,但2012到2013年的一年期间比2011到2012年的一年期间占比下降了1.9%。混合类产品共发售1789款,同比上升了7.8%,占比为33%,2012全年较2011全年上升8%。2012年,信用类产品共发售456款,占比为12.76% ,同比上升1.2%。汇率类产品则发售35款,较2011年的27款,2012年同比上升了29.6%。股票类和商品类产品分别发售了56款和14款,占比为0.015%和0.039%。总体而言,除汇率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之外,其余各类产品2012到2013年的一年期间比2011到2012年的一年期间都有所上升。

从理财产品收益类型来看,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调查的3567种理财产品中,保证收益型产品共发售2634款,占统计产品总量的73.84% ,2012到2013年的一年期间较2011到2012年的一年期间同比上升了1.1%。而非保证收益型产品占比为26.2%,占比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6.7%。

从理财产品的期限统计,6个月期限以下的占比为56.76%,1年期以下的占比为87.34%,期限1年以上的占比仅为12.66%,银行理财产品以短期为主。

我们选取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期间,四大国有银行所有发行的理财产品统计,分析理财产品的期限变化和预期收益率变化问题。统计结果如下表。从下表可以看出,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之间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标准差没有显著变化,说明理财产品的各种期限没有大的变化,但收益率标准差呈下降趋势,这不仅说明银行理财产品的同质化严重,而且也说明随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估计更加谨慎。

(二)银行理财产品需求差异的调查分析

2012年末,本人和山东省两家国有股份制银行合作,对个人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差异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0道正文问题和6道个人信息的背景问题,包括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是否保本,收益是否固定、产品类型、产品认识、个人收入、年龄、风险态度等选项。采取不记名调查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收回363份,整理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投资者主要投资于债券货币型理财产品,占比为41.33%,信贷类理财产品占比为37.32%。而结构型理财产品占比为11.54%,特别是QDII型理财产品9.81%的占比较少;短期理财产品占投资的全部理财产品的绝大部分78.25%;投资者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财产的保值增值,比例高达78.34%,让专业人士帮我理财的动机只占了很少的比例21.66%;大多理财产品实现了名义收益率收益,占比为71.21%收益率区间值为0%-10%(含)。收益率在10%以上的产品只占15.23%,还有13.56%零收益或亏损;投资者的年龄30至45岁的占57.2%,45岁以上的占30.4%,30岁以下的占12.2%;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保本,其比率为有效问卷的65.7%,其次是收益率的大小和能否实现占比为34.3%。有87%的调查者认为银行没有很好地介绍产品的各种风险,往往把预期收益率理解为银行承诺的收益率。

2011年-2013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和期限的标准差

这些情况反映出投资者目前存在的二个特征:(1)我国大多数投资者属于谨慎性投资者,厌恶高风险。投资者首先关注的是产品的风险,本金能否不遭受损失,因而低风险的信贷型理财产品和债券货币型理财产品(78.65%)成为大多数投资者的首选,并且短期产品居多。(2)投资者其次关注的是理财产品的收益性。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主要是寻求财产保值增值。而不是达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专业人士帮他们理财。

(三)山东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特征和趋势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本文全面总结了一些山东银行理财产品的特征和趋势,如下表。

二、山东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

投资者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时面临多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信息风险等。

1、流动性风险。

山东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以短期产品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但很多理财产品有不能提前赎回和银行提前终止条款、产品管理期间质押性质的规定,使得理财产品存在很大的流动性风险。据统计分析,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不能由投资者提前赎回,而85%以上的产品银行可以提前中止。下表所示。在本文统计的3567只山东省银行理财产品中,能够进行质押的有456只,仅占总数的12.78%,不能进行质押的有2246只,占总数的62.96%,未说明能否进行质押的有865只,占总数24.22%。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绝大多数不能进行质押,能质押的比例偏小,加大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

山东省银行理财产品的特征和趋势

2、信息披露风险

山东省商业银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信息在官方网站公布或营销大厅内公布,据本文统计的2012年的345个银行理财产品中,90%以上的理财产品没有介绍产品资金的使用方向及合作者,是否可以提前赎回、适合的客户群等信息,也没有给出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方式。特别是在理财产品存续期内,如何及时通过有效渠道和方式向客户告知产品相关信息没有给出。有些银行甚至默许或鼓励理财经理变相夸大理财产品收益,避免谈及风险或低估风险,诱导客户购买。

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情况统计

3、通货膨胀风险

理财产品到期后的名义收益率有可能达到预期收益率的上限,在目前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实际收益率也可能是负的。201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5%,根据本文的统计,2012年山东省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27%,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仅为0.63%。

4、市场风险

银行从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将会投资到各种金融产品中去,影响金融产品价格和收益率的因素很多且复杂,如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的变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的人们预期的变化等,这些都会最终影响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收益,使得投资者所购买的理财产品面临的收益是不确定的。同时银行通过理财产品融资来的资金投资到金融市场或其他市场上的产品中,银行如何对冲、分散和承担投资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这也是一个很不确定的问题。

5、操作风险

国内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赋予了越来越多其他方面的功能。一方面,通过发行理财产品,银行可以将存款保留在银行内部,从而帮助其完成存款任务,另一方面或要符合如存贷比等监管要求。在这种动机的刺激下,理财产品变成了一种高息揽存工具,收益水平尤其是短期产品的收益不断攀升。在2013年上半年,一度出现了3-7天短期产品收益率高达6%-7%的现象,甚至出现短期产品收益率高于长期产品收益率的倒挂现象。

在现行的银行考核体系下,银行员工最重要的一个考核指标是存款指标,所以银行员工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完成自己的考核指标。这样,由于人们的自利性和监管的缺失,银行理财从产品的销售时就不会考虑到客户的利益。同时,山东省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同质性化程度较高,理财产品结构单一,银行内部员工难免把同质的银行理财产品推销给风险承受能力和态度不同的投资者客户,从而给客户带来福利的损失。

6、竞争风险

各个银行为了揽储的目的,在竞争激烈的理财产品市场中,往往会提高自身产品的预期收益的下限和上限,从而使理财产品的定价偏离其应有的基于标的资产和产品特征的正常定价水平,导致其风险过大。另一方面,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会促使银行在选择产品标的资产时进行逆向选择,选择较高风险的标的资产来投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实际风险状况。

(二)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运作模式

资产池模式成为山东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普遍运作模式。资产池模式的运作在优化银行业务结构,增加中间产品收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资产池模式也暗含大量风险,如资金投资方向不明、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不足、期限容易错配、资金链条容易断裂等问题,很难做到风险可控,成本可算。

(三)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模式

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大部分采取定存基准模式。银行理财产品在定价时首先参考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再加上理财产品的各种风险溢价,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信托类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参考1年期的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期限1年内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随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上下波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限基本为一年期的银行贷款利率,其原因是银行使用信托类理财产品对接的都是优良资产,使用的信贷融资利率大都是贷款基准利率下浮,形成了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压制。债券及货币市场类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主要参考央行票据、再回购协议、SHIBOR及AAA级信用债券等指标性利率。

三、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风险的度量

(一)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最终收益率的比较

因数据的难收集性,本课题只选取2012年山东省包括银信合作、QDII、结构型产品等销售量比较大的200只银行理财产品作为样本统计,结果显示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27%,同比增加了0.2个百分点。与当年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5%相比,超出其0.6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银行的基准存贷款利率上升,同时银行之间理财产品的竞争加剧,也导致料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升趋势。统计结果显示有67只银行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超过预期收益率中值(预期收益率取银行理财产品公告中的预期收益率区间的中值),占比为33.5%;有105只银行理财产品高于预期收益率下限但低于预期收益率中值,占比为52.5%;有28只银行理财产品最终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率区间下限,占比为14%。从统计结果看,一半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率达不到其预期收益率的中值,但86%的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率高于预期收益率的下限。其原因是如果银行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率如果低于预期收益率,会给银行的声誉会带来影响,对其未来产品的销售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银行对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限定得过低。

(二)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数据来源:Wind资讯,和讯网、普益财富网和人员调查,因数据的难收集,本文只统计2012年山东省销售量比较大的200只银行理财产品。本文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9.0。

这里本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选取的一些样本理财产品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风险水平A={A1,A2,A3,K4}={安全状态、较低风险、较高风险、既定损失}。银行理财产品因为受到很多风险因素的影响,所以每种风险水平都和每一种风险因子有对应的隶属关系。多种风险水平和多种风险因子有相应的隶属度模糊关系,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向量,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模糊关系矩阵连接。如果得到了风险因子的隶属度模糊关系矩阵,便可以获得风险水平的隶属度模糊向量,进而由风险水平的隶属度模糊向量中各因子的值,判断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水平等级。

1.建立评价指标集

确定权重集D后,再求解模糊关系矩阵B。模糊关系矩阵B是风险水平A的模糊子集,子集中的数值表示某种因子与各种评价结果的相关程度。求解评价指标权重和模糊关系矩阵后,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风险等级进行判断。根据已经确立的权重集D和模糊关系矩阵B,通过计算可以解出风险评判结果矩阵:C=Q×B=(c1,c2Kcn)。C是风险水平矩阵A的模糊子集,Cj为第i种风险水平Ai对模糊子集C的隶属度。按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选取Cj中的最大值,对应Ai即为综合评价所得到的银行理财产品所处的风险水平等级。

建立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评价指标集。银行理财产品总体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u1和非系统性风险u2,其中系统性风险u1包括:通货膨胀风险u11,利率风险u12和市场风险u13;非系统性风险u2包括:信息披露风险u21、信用风险u22、操作风险u23。

2.确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评价指标集的权重

本文根据某国有股份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人员对不同风险因素的评分,列出一、二级指标体系。根据每个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逐层建立各级指标权重,并依据层次分析法构造两两比较的判别矩阵,然后进行归一化统一处理,从而建立风险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矩阵。

针对上表中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信用风险的风险价值可以量化的,用在险价值VaR进行定量分析。无法用VaR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的操作风险以及信息披露风险等,则采用通过调查问卷或走访的形式由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进行打分。

3.模糊综合评价

采用上述方法本文从调查的样本数据中,选取2012年发行量较大的200只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了分析,得到这200个银行理财产品的评判结果。统计结果表明,58只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属于正常,占比为样本的29%;63只产品属于低风险,占样本的31.5%;银行理财产品中的高风险产品为47只,占样本的23.5%;样本中亏损的有32只,占样本的16%。银行理财产品处在高风险和亏损状态的几乎达到了40%。

四、结论及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较高。同时,投资者在投资产品时主要考虑的是风险和收益率,它们受到信息披露、通货膨胀、利率风险、产品的定价、产品设计、产品运作、银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全面的揭示了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问题,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1、银行理财产品定价的方式和方法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山东省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基本上是在银行定期的存贷款利率基础上,再考虑物价指数、市场上其他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后确定的。同时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有些理财产品定价过高。这说明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目前情况下不太严谨,同时也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考虑,也没有一个科学的数量化模型对理财产品的定价提供支持。因此,银行应尽快建立一个更加科学,更为符合市场规律的产品定价系统或模型。

理财产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表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因素表

2、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将资金募集、资金托管和资金运用三权集于一身,这使得信息更加不对称,使得银行理财产品中的条款更加不完善,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这也容易导致银行内部的道德风险。建议监管机构在银行发售理财产品时,引入第三方托管机构对理财产品融资来的资金进行跟踪监督。

3、目前资产池模式成为银行理财产品运作的主要模式。该模式的最大风险在于资产池里的各种债券、票据和信贷资产的期限如何配置、资产占比的合理比率,收益与风险的溢价如何评估等等,这些都是资产池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万一资产池里的资产收益不能按预期实现,资产池里的资产的到期期限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期限错配,将会带来理财产品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问题。

4、独立客观的第三方评级评价制度的建设是银行理财产品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保证。第三方独立客观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制度,会为市场中的投资者的提供了公共产品的信息服务。投资者可根据自己对风险的态度和偏好,选取适合自己的银行理财产品,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的盲目投资。

[1]Bruce I.Carlin,Strategic price complexity in retailfinancial market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9,91(3),278-287.

[2]Stoimenov P A,Wilkens S ,Are structured productsfairlypriced?An analysis of the German marketfor equity-linked instruments,Journal of Bankingand Finance ,2005,29(12),2971-2993.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实证分析
——基于山东省2011-2013年的理财产品数据

霍 兵

I207.41

A

1003-8353(2014)08-0083-05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山东省社会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一般项目“山东省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评估”(2012RKE27054)的成果之一。

霍兵(1975-)男,金融学博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理财产品山东省收益率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6年10月债券平均久期、凸性及到期收益率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山东省即墨市
2016年9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9月债券平均久期、凸性及到期收益率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