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垄断对行业间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4-06-16于良春王涛

东岳论丛 2014年8期
关键词:泰尔竞争性平均工资

于良春,王涛

(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却日渐突出,2012年国内基尼系数达到了0.53,已经远超过了0.4的警戒线,可见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严峻性。其中,行业收入差距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李实和赵人伟(2006)用泰尔指数测度了1988-2001年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状况,显示出行业收入差距上升了近4倍①;李实和罗楚亮(2007)通过对15类行业工资的研究,发现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收入差距自2000年以来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其中2005年,最高收入行业职工的工资是最低收入行业职工工资的5倍左右②;任重和周云波(2009)测算了《中国统计年鉴》中13大类行业1978-2007年的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发现1978-1988年行业收入差距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88-2007年行业收入差距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与1988年相比,2007年行业间收入差距用基尼系数衡量增长了约2.4倍,用泰尔指数衡量增长了约9.17倍③。傅娟(2008)采用非参数估计法从整个收入层面上考察了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的收入差距,结果显示每一位垄断行业的职工比竞争性行业相应收入分布位置的职工工资高,并认为收入差距主要是行政垄断造成的④;叶林祥和李实等(2011)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比私营企业工资水平平均高出30.5%-35.9%;外资企业比私营企业工资水平平均高19.8%-20.6%;集体企业比私营企业工资水平平均高3.8%-6.0%;而垄断性行业比竞争性行业企业工资水平仅高4.8%-13.0%⑤。

关于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原因,国外的文献已有大量研究,如Dickens和Katz(1987)的研究得出,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后,作为垄断测度指标之一的市场集中度是影响行业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⑥。国内对行业间收入差距成因的研究也很多,岳昌君和吴淑娇认为人力资本及其外部性是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⑦;任重和周云波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中13大类行业的分析,发现垄断和部分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达到65%左右。

本文借鉴武鹏对97个细分行业的划分⑧,选取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航空运输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银行业五个垄断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零售业五个竞争性行业,这10个细分行业涵盖了制造业、金融业、通信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测度所选10个行业的2003-2012年的泰尔指数、极值比、极值差这三个指标,来说明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利用OLS回归方法找出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费景汉-拉尼斯分解方法测算各影响因素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测度及其变化趋势

我们测算了2003-2012年所选取的10个行业,以2012年为基期,用不变价格指数(用不变价格指数衡量的平均工资水平的数据使后文使用的极值差这一指标更有意义,选2012年价格指数为基期的原因是2012年距今时间较短,人们对工资差距更有直观的感受)衡量的各年的职工平均收入,如表1所示。

表1 以不变价格指数衡量的各行业的平均收入 单位:元

从表1可以看出:

(1)从2003到2012年,以不变价格指数测算的每个行业平均工资较前一年都有所提高,这说明各行业职工工资水平在不断提高。

(2)在各个年份上,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均明显高于竞争性行业,这说明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间存在明显的收入差距。

(3)在各个年份上,垄断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均高于同期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以2012年为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在2012年为46769元,而本文所选样本中的烟草制品业、航空运输业、银行业均是全国平均工资的2倍以上,仅工资性收入而言,其职工年平均工资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60000元,若加上工资外收入,行业间收入差距将更大。而竞争性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均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收入水平最低的纺织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仅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67%,可见收入差距之大。

为了进一步分析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间的工资差距程度以及变化趋势,我们选取了极值比、极值差、泰尔指数这三个指标来衡量收入差距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其中极值比、极值差说明行业收入极值的变化情况,用泰尔指数的组间差距说明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间收入差距整体的变化情况。

泰尔指数假定集合N被分成m个组Nk(k=1,2…m),每组相应的收入向量为uk,每组相应的人口数量为nk,则其占总人口规模的份额为vk=nk/n,则泰尔指数为:

本文用泰尔指数的组间差距来分析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间的整体的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间的极值比、极值差和泰尔指数

分析表2可得:

(1)从极值差的角度分析,行业间收入差距有先变大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即垄断的高收入行业与非垄断的低收入行业的绝对收入差距从2003年到2010年是逐渐变大的,从2010年到2012年收入差距变化趋于平缓,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收入差距水平上。

(2)从极值比的角度分析,行业间收入差距有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即垄断的高收入行业与非垄断的低收入行业相对收入差距从2003年到2006年有逐渐变大的趋势,从2006年到2012年有逐渐变小的趋势。

(3)从泰尔指数的角度分析,行业间收入差距有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即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的整体收入差距从2003年到2008年是逐渐变大的,从2008年到2010年,收入差距趋于平缓,之后呈现出一定幅度的下降,由表1可以看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竞争性行业的工资水平在2010年到2012年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虽然用泰尔指数测度的行业间的相对收入差距呈现下降趋势,但这并不能说明行业间收入差距在减小,这只是说明垄断行业职工工资处于较高的水平,而竞争性行业职工工资处于较低的水平,垄断行业职工工资的上升幅度略低于竞争性行业职工工资的上升幅度,导致了行业间收入差距用泰尔指数衡量的结果呈现出下降趋势。

上述分析是从动态角度分析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的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从静态分析来看,不管在哪一年,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都是非常大的,泰尔指数均在0.1以上,这说明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间存在严重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在如此大的收入差距中,有多少差距是合理的呢?垄断的贡献程度有多少呢?我们进一步测算了影响收入差距因素的贡献程度。

(二)各因素对行业间收入差距影响的回归分析

影响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因素很多,本文在众多文献资料中选取了外资比例(foreign)、人均资产(asset)、受教育程度(edu)、女性比例(woman)、垄断(mono)这五个因素,分析它们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其中人均资产用该行业总资产与总人数之比表示,受教育程度用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重表示。

本部分数据取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当行业的部分数据无法获得时,选取该行业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代替。因没有与烟草制品业相关的上市公司,因此本部分选取了除烟草制品业以外的九个行业从2009到2012年四年的数据。本文借鉴刘丽娜和吴利华(2008)的模型⑨,构建如下的多元回归模型:

其中Y为被解释变量,代表职工平均工资;α为常数项;βi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其中垄断为虚拟变量,当行业为垄断行业时,mono取值为1,当行业为竞争性行业时,mono取值为0。本部分使用OLS回归,采用稳健标准差,在回归时发现,女性比例这个变量不显著,说明行业职工的性别结构差异不是影响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因素,舍弃掉女性比例这个变量,重新做OLS回归,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的回归结果显示:当舍弃女性比例这个变量,重新做OLS回归时,得到R-squared=0.8651,说明方程的拟合度较好;垄断、受教育程度、外资比例、人均资产的显著性很好,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这说明垄断、外资比例、人均资产、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表3 收入差距的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三)各影响因素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及收入差距合理性分析

通过以上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垄断、外资比例、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因素,但每个因素的贡献程度却没有给出。本部分借鉴任重、周云波(2009)的模型③,采用费景汉-拉尼斯分解方法测算以上三种因素对垄断的贡献程度。费景汉-拉尼斯分解的具体公式为:

式中,G为总基尼系数;Gi为第i个因素的基尼系数,反应第i个影响因素的分布格局;Ri为第i个影响因素的因素-收入相关系数,反应第i个影响因素与收入之间的相关程度;Φi为因素收益权数,反应第i种因素的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βi为第i个因素的回归系数为第i个因素的平均值,Yˉ为行业平均收入。总基尼系数G和每个因素的基尼系数Gi可以通过excel计算得出,Ri、Φi分别可以通过stata10软件和相应的公式计算得出。具体测算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得:

(1)在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的工资差距中,垄断、受教育程度、人均资产、外资比例四个因素对行业间基尼系数的总贡献率占85.6%,说明这四个解释因素对行业间收入差距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2)在影响工资差距的因素中,垄断的贡献额度最大,其对工资差距的贡献额度达到56.26%,说明垄断是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垄断多为行政性垄断,政府对垄断行业设置的进入壁垒和缺乏监管是造成垄断行业高工资并形成行业间的巨大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原因,这一部分收入差距是不合理的。

(3)受教育程度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占到32.18%,说明受教育程度是形成行业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是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不同行业间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形成了行业间人力资本水平的不同,从而造成的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是合理的。

(4)人均资产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占9.66%,说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平均工资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平均工资,由于行业间的资产结构的差异造成的收入差距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大,这说人均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能拉大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5)外资比例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是负值,为-12.5%,这说明外资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行业间收入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外资进入的多是竞争性行业,外资的先进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竞争性行业职工的工资水平,从而缩小了与垄断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表4 费景汉-拉尼斯分解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在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的收入差距中,受教育程度、人均资产、外资比例这三个因素的总贡献度占29.34%,这说明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中有29.34%是合理的;垄断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占56.26%,这说明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有56.26%是不合理的,剩下的收入差距是不可解释的部分。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泰尔指数、极值比、极值差这三个指标测度了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的收入差距及变化趋势。从静态分析来看,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间收入差距在各年都非常大,泰尔指数的组间差距均在0.1以上。从动态角度来看,垄断的高收入行业与非垄断的低收入行业的相对收入差距从2003年到2006年有逐渐变大的趋势,从2006年到2012年有逐渐变小的趋势;从极值差的角度分析,垄断的高收入行业与非垄断的低收入行业的绝对收入差距从2003年到2010年是逐渐变大的,之后呈现出平缓的趋势;从泰尔指数的角度分析,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的整体收入差距从2003年到2008年是逐渐变大的,从2008年到2012年,收入差距呈现出下降趋势。

为解释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成因,本文选取了女性比例、外资比例、人均资产、受教育程度、垄断这五个解释因素,OLS回归结果显示,女性比例对工资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行业间性别结构的差异不能解释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为测度其他四个因素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本文采用费景汉-拉尼斯分解方法,结果显示:垄断对行业间工资差距的贡献度占56.26%,是影响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受教育程度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占32.18%,是影响行业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人均资产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占9.66%,这说明行业的资产结构差异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拉大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外资比例对收入差距的贡献度为-12.5%,说明外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从以上结果可以得知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的合理的收入差距占29.34%,不合理的部分占56.26%。为了消除收入差距的不合理部分,基于以上分析,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逐步消除行政垄断,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的机制。垄断是造成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原因,而在我国垄断多为行政垄断,为减少由行政垄断带来的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政府应该取消行政垄断行业进入的壁垒,创造公平的竞争机制,这需要政府转变工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对垄断行业实行必要的分割,规范行业竞争机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2)进一步引进外资。外资在一定程度具有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作用,利用外资的先进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可以增加竞争性行业的收入,从而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因而,要在竞争性行业为外资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增加外资的引进力度,这既有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又能提高竞争性行业职工的收入水平。

(3)加大对垄断行业职工工资的监管力度⑩。垄断行业中企业多是国有企业,其资产是国家的资产,为防止垄断行业将其高额的垄断利润转为职工的高福利,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惩违规违法的行为,必要时采用法律手段予以制裁。同时向社会公开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明细,让社会监督。

[注释]

①李实,赵人伟:《收入差距还会继续扩大吗》,《中国改革》,2006年第7期。

②李实,罗楚亮:《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网站,2007,http://ie.cass.cn

③任重,周云波:《垄断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4期。

④傅娟:《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及其原因:基于整个收入分布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8年第7期。

⑤叶林祥、李实、罗楚亮:《行业垄断、所有制与企业工资收入差距》,《管理世界》,2011年第4期。

⑥Dickens,W.and Katz,L.“Inter–industry Wage Differences and Theories of Wage Determination.”NBER Working Paper,2271,1987。

⑦岳昌君,吴淑娇:《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与行业收入差异》,《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4期。

⑧武鹏:《行业垄断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10期。

⑨刘丽娜,吴利华:《垄断程度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科技论文集,2008,http://www.paper.edu.cn

⑩潘胜文:《典型垄断行业职工收入状况分析及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泰尔竞争性平均工资
No.6 2021年平均工资出炉
竞争性装备采购招标文件分析研究与对策
百忍寺
百忍寺
幽默救命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