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014-10-11袁铃
袁铃
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召唤,更是未来赋予教师们的历史使命。什么是创新?对学生而言,就是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出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新的方法和思路的能力。这种创新包含观察、思维、想象、分析、概括、探索等方面。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每一个小小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机会。比如,在讲“毛细现象”时,我有意问,毛细管内径越小,管中水面上升越高,能否将细管插入粗毛细管中,将水一级一级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学生顿时兴趣盎然,于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学生阶段思维和认识活动很活跃,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几十张作业各不相同,教师要及时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下与教师互动。比如,组织学生对某一问题开展专题大讨论,提倡“节外生枝”,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教师不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学生仔细求证其观点是否正确。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三、激励为主,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如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的鼓励,赞许的眼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自身的能力。
实验课中,对学生探究活动要及时调控,灵活应变。如“沸腾”一节,在叙述水沸腾现象时,一位学生发现水烧开时,会不停地翻滚并冒出大量的白气。我先表扬了这位学生,观察很细心,然后又问:“水烧开时有没有蒸发现象?”引导学生回到课堂,比较“蒸发和沸腾”,“水蒸气与白气”的区别。当然,还要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实验内容是否有联系,如脱离主题太远,要巧妙中止,以减少时间的浪费。
四、充实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兴趣
学生的课外实验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做课外实验时,教师可适当引导。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要让学生从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灵感,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得的东西。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具有创新的能力,必须在脑海中建立起物理知识网络。采用“点、线、面”延伸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巩固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力的概念贯穿整个中学物理,以力为主线可引发力的分类、力的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相互作用、力的平衡等,充分利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使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物理学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在教学中增加物理学史知识,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瓦特由水沸腾时壶盖的震动得到启示,进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看到教堂天花板上挂灯的摆动,提出了“摆的等时性”等。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处不在,创造就在身边。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我们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3]李兵宽,李国涛.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年研究,2004,
[4]吕达.我的教育观[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易志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