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多活少路近,经济学家怎么看

2014-10-11岑嵘

大学生 2014年19期
关键词:伊斯特小提琴家高薪

岑嵘

假如有一份工作,钱多、活少、路近,你自然会乐开了花,但这样的工作只存在完美的假设中,或者你有个很厉害的爹(包含干爹),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权衡这些因素呢?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钱多可能是第一位考虑的。但如果你只是冲着钱去,恐怕也很难得到你想要的幸福生活。

1975年~1995年间,美国平均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了近40%,但美国人在这一时期并没有感到更幸福。尽管拥有了等离子电视机、游戏机和第三辆小车,但是人们并没有对生活感到比30年前多一丝半点的满足。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早在1974年就注意到这一现象:财富和幸福的关系,只有在贫穷国家总体生活满意度才与平均收入呈线性增长关系。只要最低生存标准达到了,这种相关关系很快就会瓦解。伊斯特林依据当今的美元价值(购买力)在15000美元~20000美元之间画了一条线,在这条线以上,收入对人们的幸福指数几乎是没有贡献的。

你或许会对这个理论存疑,同学会上那些收入比你高得多的同学,开着好车,也买了房子,出尽了风头,而你内心落落寡欢,虽然可能你们都在那条线上,为什么还彼此差距这么大呢?

20世纪美国自由思想家H?L?门肯说:富人是一个比他的亲戚每年多赚100美元的人。门肯还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人对工资是否满意,取决于他是否比他老婆妹妹的老公挣得多。

传统经济学用来作参考的绝对收入,对人们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当然不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幸福学研究专家发现,大多数人主要关心的是他们相对于其他人的境遇。

科学家莎拉?索尔尼克和戴维?海明威曾做过一个广为人知的实验:他们问学生更愿意生活在哪一个世界里,一个是他们有5万美元收入,而其他人都只有他们一半的收入;另一个是他们有10万美元的收入,而其他人的收入是他们的两倍。结果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前者,尽管选择后者其收入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接下来我们说说“活少”这件事。

那些在华尔街、在投行拿高薪的精英都是在没日没夜的工作,中午和你在香港吃饭,晚上却在北京谈业务。假如能找到一个钱不多,但清闲的活儿,你觉得如何?

事实上,还是会有大量的人强烈的不满。因为人们很少会去对比每小时工资,而是对比年收入。另外,工作清闲同样意味着在工作中学习和磨练的时间少了,而别人有机会对某一项工作或课题反复研究,

某个著名小提琴家的演奏赢得满堂喝彩,一个观众赞叹地说:“真羡慕你有这么好的演奏技能,我要也能把小提琴拉得这么好就好了。”小提琴家问,你愿意每天拉十个小时的琴吗?根据统计,当我们在某样事物上花费达到1万个小时,才能达到某个领域的专家,因此,时间的付出其实有收益的,而清闲也是有成本的。当你在清闲的时候别人在突飞猛进,因为你的清闲,会拉开日后和他人的距离。

再说说最后一点,离工作地点的距离远近。

瑞士经济学家布鲁诺?弗雪和阿洛伊斯的研究发现:受试者通勤时间越长,他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就越低。我们把0分代表彻底不满意,10分代表完全满意,去上班路上的时间少于10分钟的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能达到7.24分。通勤时间每上升19分钟,满意度会下降0.12分。一个人去上班在路上每天要花费45分钟,则需要再赚380美元,才能达到不用耗费这么长通勤时间的同事的生活满意水平。

事实上,你生活在大城市,路上花费超过一个小时再正常不过了,因此收入的差异和上班距离的长短是一种权衡。如果你还是拿不准,不妨听听经济学家是怎么说的——如果你在这之间取舍感到为难,那么就以上班时间短为好。因为如果你选择更多的收入,你就会很快习惯这份高收入,久而久之,你就几乎不会注意到它。但是,你绝对会注意到,每天必须忍受的长途通勤。

在高薪、工作条件、通勤时间之间并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公式,具体取决于你的个人偏好。但是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较高的薪水会给人带来一小段时间的快乐,而反过来,不利条件为人所接受将会给人留下日复一日的痛。接受高薪而选择承受较差的工作条件,那同时可能会对家庭生活形成压力,也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责任编辑:张蕾磊

猜你喜欢

伊斯特小提琴家高薪
小兔子伊斯特
提琴被调包了
“高薪”真的高吗
和下属谈恋爱,麦当劳CEO被开除
史蒂夫·伊斯特布鲁克 麦当劳CEO与下属谈恋爱被炒
生命的最强音
噜噜拒绝“高薪”
亿万富翁的装穷游戏(下)
蓝领“高薪”背后的尴尬
身随乐动 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