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式生活

2014-10-11雅倩

大学生 2014年19期
关键词:惠特曼读书会安妮

雅倩

上学读课本,并不是我这里所指的“书式生活”。我所说的,是发自内心的对书籍和阅读的热爱。也许你还记得儿时总是缠着听父母读故事、少时一本好书在小伙伴中竞相传阅的兴奋和喜悦。或许,我们已许久没有这种纯粹的快乐了。不过有不少书记录下了这种快乐。

书的两个生命

《读书年代——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作者安妮?弗朗索瓦,巴黎人。一无文凭,二无头衔,默默无闻,曾先后就职于多家出版社,在阅读中度过了三十年的职业生涯,2009年辞世。在世俗看来,这样的安妮也许默默无闻,但每个爱书人都明白,如此的生命历程,对于安妮来说,并无遗憾。

安妮有着不少只关乎读书的癖好。她厌恶书签,却在书里塞满了各种琐碎玩意儿,比如旧时的信笺、购物清单……“它们总是伺机透露一些已被遗忘的秘密。把它们从挤挤挨挨的书页里解放出来,这些来自时间深处的不速之客会泄露关于某一天的回忆。往昔短暂地复活了。这感觉奇妙而强烈,丝毫不亚于一眼瞥见某个作家或朋友多年前在书上亲笔题赠的句子。”

我的一位朋友也是如此,看书之后,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做书签,有一次,他竟然在一本几乎被遗忘的书中翻出了四张百元大钞。这事被他发到社交圈中上,以至于我都有了想翻遍自己整个书架的冲动。我对于旧书的兴趣,也正是出于这一点,相对于书籍本身的内容,我更期待在旧书中发现上一位主人留在书里的点滴线索。就像我曾经在旧书中遇到过的黑白照片、水果糖纸。所以安妮才会说:“书有两个生命,它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见证了我的生活。”

最近,置办了新居,不过,在只有4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为书籍留下足够的地方,还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每个爱书人,大概终究都要面对和自己心爱的书籍抢夺生存空间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往往是以自我的妥协来结束。

“我的双眼生来就是为了看书的,双手生来就是为了翻书的,双脚生来就是为了跑书店的。”这可以看作是安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不过,生命的意义显然并不仅仅包含在书中。所以,在结尾处,安妮写到自己的愿望:“我想要一间充满禅意的空屋子,一间没有书的屋子;我想要带上所有的书,离开伊夫里,回巴黎去。我想带着它们住进塞纳河边二百五十平米的公寓,最好在顶层,有一个宽敞的露台。”

安妮的故事结束了,你是否会开启和书籍的故事?书与人,人与阅读,总会有这样一群人,甘愿为之奉献出一生的真心。

你的“莎士比亚”书店

说起“书式生活”,自然离不开书店。而了解书店的故事,也才能让你对书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书店是什么?不仅仅是售卖书籍这么简单,书店,对有些人来说也许就意味着一生。而如今,书店在城市中也越来越多的扮演着公共空间的角色。我们在书店发现好书,遇到善友。

《莎士比亚书店》,让我明白了一家书店的重要性。位于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是全世界爱书人去巴黎旅行不能错过的朝圣之地。它的前身,是西尔维亚?毕奇女士在1919年创办的“莎士比亚书店”。这家英文书店从它诞生开始,就吸引了乔伊斯、海明威、纪德、艾略特、安太尔等作家和艺术家,不仅成为英法文化的交流中心,更是当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精神殿堂。

《莎士比亚书店》是毕奇对自己和书店这段颇具传奇的经历的回忆录。此书最早出版于1959年,中文版于2008年首次在台湾出版,这也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版本。随着此书的英文版成为公版,大陆这两年也出版了三个版本的《莎士比亚书店》。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中发现,一家书店是如何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作家甚至文学。时至今日,作者、书店、读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再也不会像那时如此得紧密与亲昵。然而,不要因此忽略了我们身边那些形形色色的小书店,下次再路过时,试着推开那扇门,也许,它就会成为你心中的“莎士比亚书店”。

在毕奇写下这本自传时,莎士比亚书店的传奇已经开始延续。1951年,38岁的美国人乔治?惠特曼在巴黎左岸拉丁区开了一家英文书店,紧邻着塞纳河边,河对面就是巴黎圣母院。像西尔维亚一样,他把书店的二层辟为图书馆,书堆间还有床铺,成了文人聚会场所和临时栖居地。惠特曼与美国东海岸作家来往密切,在50年代,书店成了垮派作家在巴黎的聚点。60年代,惠特曼征得毕奇小姐的同意后,正式把书店更名为“莎士比亚书店”。老乔治的女儿出生于1981年,全名叫西尔维亚?毕奇?惠特曼。

年轻的西尔维亚?毕奇?惠特曼,从年届九旬的老父亲乔治?惠特曼手里,接手莎士比亚书店。2011年12月14号,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的店主在书店顶楼自己的卧室平静地离世,享年98岁。莎士比亚书店在另一位毕奇的精心照料下继续静候着人们的到来。

最后的陪伴

当一个人的生命即将到尽头的时候,如果他还能够从自己所热爱的书籍中寻找生的力量,那不得不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就是这样一本书,当一个人被判定癌症晚期,生命从此进入倒计时,究竟该如何度过余下的日子才是最有意义的?对于一位极度热爱书籍的年迈的母亲来说,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却开始了一场只属于她和儿子两个人的读书会。

整本书的阅读,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感触颇深的体验。除了母子之间的读书会让我了解认识到很多的好书。两人在这段时期对于书籍,以及书籍之外人生的细细品味、思考、享受,更是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思考。

作者的母亲正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女性,正像她的朋友写道的:“如此充沛的精力蕴含在一个纤小安静、面带微笑、衣着优雅的女性身上。她衣装传统、外出午餐,也经常去世界上条件极端恶劣的地方。她曾是巴尔干半岛的选举监督,曾在阿富汗遭遇过枪击。玛丽?安目睹过最艰险的事情,却对美好的事物深信不疑。”即使是在她被诊断出癌症后,生命的最后几年,她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也是阿富汗图书馆。

所谓《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其实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关于家庭、亲情的故事。虽然,当我们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会预料到最终的结局。不过,当翻看了一页页的文字之后,就会变得不忍翻看结尾。幸好,母亲的最后,是在自己的家里,在亲人和书籍的陪伴下安然地离开。而在她弥留的时间里,作者仍旧有机会在母亲床边为她念诵着喜欢的诗句。

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两年时光里,作者陪伴母亲读了几十本书。而这些书,作者也都认真整理到《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的附记里。只有你阅读过这本书之后,才能够真切体会到在医院里度过的几百小时当中,“母亲带领着我,证明了书籍是如何让我们越来越亲近,并保持这种亲密的,即使我们原本就是一对相当亲密的母子,即使我们中的一人已经与世长辞。”

值得庆幸的是,作者已经从母亲的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并且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自己和母亲一起读书的时光。如果有机会,在亲人患病的时候,也和他用分享书籍的方式共同度过那些让人痛苦的日子吧!

不要忘记了,在我们的生命中,书籍,亦是良方。

责任编辑:陈晓丽

相关推荐书目

《读书年代——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法﹞安妮?弗朗索瓦,俞佳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莎士比亚书店》﹝美﹞西尔维亚?毕奇,恺蒂,译林出版社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和书的世界》﹝美﹞威尔?施瓦尔贝,姜莹莹,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书店的灯光》﹝美﹞刘易斯?布兹比,陈体仁,上海三联书店

《非普通读者》﹝英国﹞艾伦?贝内特,何宁,译林出版社

《书天堂》钟芳玲,中央编译出版社

《夜晚的书斋》﹝加拿大﹞阿尔贝托?曼古埃尔,杨传纬,上海人民

《书的罗曼史》﹝美﹞马歇?布鲁克斯,高桦、高飞,新星出版社

《业余书店》邱小石、阮丛,中央编译出版社

《查令十字街84号》﹝美﹞海莲?汉芙,陈建铭,译林出版社

猜你喜欢

惠特曼读书会安妮
个人、历史与政治意识:里奇对惠特曼诗学观的继承与拓展
好久不见的自己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惠特曼的妙语还击
船长与大海——惠特曼和蔡其矫的领袖哀悼诗解读
惠特曼的妙语还击
这样单纯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昆虫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