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2014-10-11尚宝荣湖北省谷城县中医院检验科441700
尚宝荣(湖北省谷城县中医院检验科 441700)
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疾病,又可称为肝内脂肪变性,主要是指肝脏内脂肪过度沉积,含量超过肝脏总湿重的5%。该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是多种肝脏疾病病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个病理过程,属于弥漫性肝病。脂肪肝实际上是肝脏损伤的初期表现,及时发现并治疗通常可有效阻断病情发展,甚至可能逆转病程[1]。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生化指标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应脂肪肝的进展情况[2-3]。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生化指标情况,患者组之间的变化情况,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旨在探讨临床生化指标与脂肪肝发生及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803例作为患者组,其中男654例,女149例;年龄20~74岁,平均(39.5±4.2)岁;患者均符合脂肪肝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经B超检查明确具有脂肪肝表现,排除肝炎以及肝炎病毒携带者;根据脂肪肝分级标准将脂肪肝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其中轻度亚组357例,中度亚组250例,重度亚组196例。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76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626例,女136例;年龄20~71岁,平均(36.8±4.5)岁。各研究组受试对象年龄及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晨取空腹静脉血3mL,加入专用促凝管之中,常规离心分离血清,并在2h内完成所有检测。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测定,操作均按照说明书进行。测定项目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KP)、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总胆红素(TBIL)。CHE、ALKP、γ-GT、AST以及ALT均应用速率酶法进行测定,参考区间上限分别为11 700 、150、64、34、40U/L,TC以胆固醇氧化法,以测定结果超过6.69mmol/L表示异常;TG测定采用磷酸甘油氧化酶法进行测定,以测定结果超过1.69mmol/L表示异常;DBIL及TBIL均以钒酸氧化酶法进行测定,以DBIL超过6.6μmol/L和TBIL超过20.5μmol/L表示异常。检出率=各生化指标检测异常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及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患者组的各项生化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的生化指标比较 根据脂肪肝分级标准将脂肪肝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结果显示,三个等级患者的TC、TG以及血清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的CHE、TBIL及DBIL差异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3项指标的水平均增加。详见表2。
表1 两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TG(mmol/L) TG(mmol/L) TBIL(μmol/L) DBIL(μmol/L) ALT(U/L) AST(U/L) γ-GT(U/L) ALKP(U/L) CHE(U/L)患者组 5.6±1.1* 3.9±2.1* 19.7±5.1* 6.9±1.5* 58.0±16.0* 66.0±17.0* 78.0±23.0* 199.0±31.0* 14 128 .0±839.0*健康对照组 4.2±0.7 1.1±0.5 11.5±4.7 4.0±1.7 26.0±8.0 23.0±9.0 25.0±10.0 112.0±9.0 8 327 .0±1 129 .0
表2 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的生化指标比较()
表2 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的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轻度亚组比较,*P<0.05;与中度亚组比较,#P<0.05。
组别 TG(mmol/L) TG(mmol/L) TBIL(μmol/L) DBIL(μmol/L) ALT(U/L) AST(U/L) γ-GT(U/L) ALKP(I/L) CHE(U/L)轻度亚组 5.5±1.1 3.8±2.0 15.8±4.1 4.8±1.3 58.0±9.0 64.0±15.0 75.0±16.0 196.0±31.0 11 120 .0±843.0中度亚组 5.5±1.2 4.1±2.0 18.3±4.5* 7.0±1.5* 56.0±14.0 66.0±17.0 79.0±23.0 197.0±29.0 13 429 .0±821.0*重度亚组 5.6±1.1 3.9±2.1 24.6±5.5*# 8.7±1.5*# 89.0±14.0 65.0±17.0 77.0±24.0 201.0±31.0 17 831 .0±843.0*#
2.3 单项生化指标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比较 TBIL、DBIL、TC、TG、ALT、AST、γ-GT、CHE、ALKP单一检测的检出率分别为18.2%(146/803)、15.6%(125/803)、26.7%(214/803)、41.8%(336/903)、31.9%(256/803)、24.5%(196/803)、58.0%(466/803)、25.0%(201/803)、42.0%(338/803),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74.8%(601/803),联合检测的检出率较各单项生化指标检测率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肝脏是机体脂肪代谢的关键性场所,当肝脏对于脂肪的合成能力提高或转运能力降低时,可导致肝内脂类物质沉积,进而发展成为脂肪肝。脂肪肝的病情发展较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为不可逆性肝损伤,部分患者可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关键。
脂肪肝患者早期多无特异性的自觉症状,其发生原因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肥胖、大量饮酒、糖尿病以及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有关,其中,肝脏脂质代谢异常是其关键性因素。对于脂肪肝的诊断,临床主要应用肝脏组织活检,该方法被认为是脂肪肝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这种检查方法属于有创检查,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目前,临床首选超声检查进行脂肪肝的诊断,但超声显像容易受操作者以及仪器等的影响,误差较大。因肝脏是体内各类酶的重要合成场所,一旦肝脏受损,可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引起细胞坏死等,从而导致肝脏内的各类酶被释放入血液循环之中,进而引起血清酶含量发生变化,故认为测定血清酶水平能够评价患者的肝细胞受损情况[4]。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对于脂肪肝的诊断应在超声检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生化指标检查。ALT、AST、γ-GT、CHE以及ALKP等指标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较强,对于脂肪肝的诊断、临床疗效观察以及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5]。刘金枝和周志梅[6]认为,临床生化指标与脂肪肝发生及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郑文霞[7]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的血CHE水平较健康人显著升高。包敦仁等[8]也发现,脂肪肝患者的血CHE、γ-GGT、TG及TC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部分患者并无特征性超声表现,故认为检测患者的血清CHE水平对于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脂肪肝患者组患者的 AST、ALT、γ-GT、ALKP、CHE、TC、TG、DBIL、TBIL等9项生化指标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提高,提示患者的肝功能均具有不同程度损伤。
脂肪肝还与血脂浓度以及酶活性等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AST与ALT的比值约等于1,同时γ-GT与ALT的比值也约为1。当发生脂肪肝时,患者的AST/ALT以及γ-GT/ALT值均将超过1,这与肝脏发生慢性炎症完全相符[9]。但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存在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组病例选择具有局限性所致。本研究显示,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CHE、TBIL及DBIL水平均存在明显的升高。因CHE在其他类型肝病患者中均呈降低表现,而在脂肪肝患者中表现为异常增高,故可将CHE作为脂肪肝的鉴别诊断以及肝损伤程度判断的重要指标[10]。
在临床诊断脂肪肝过程中,单独检测某项生化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并无太大的意义,而将各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将大大提高其敏感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独检测各项生化指标时,检出率仅在18.2%~58.0%之间,而将各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度增高至74.8%,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郑文霞[7]的研究显示高胆固醇血症、高血脂、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均可出现TG、LDL-C、TC等血清学指标升高,如单独检测某一项指标无法明确诊断。TC、TG、LDL及HDL等生化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的间接或直接影响,提示在临床诊断中,综合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对于早期鉴别诊断脂肪肝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血清学生化指标异常与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综合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对于早期鉴别诊断脂肪肝以及肝损伤程度评价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1]郝美娜,赵玉珍,舒瑞,等.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及生化指标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9):795-798.
[2]Radu C,Grigorescu M,Lupsor M,et al.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computed on the ultrasound image compared to a biochemical marker-SteatoTest-for steatosis quantification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C]//2010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on,Quality and Testing,Robotics,AQTR 2010-Proceedings,2010:310-314.
[3]Hansmannel F,Mordier S,Lynedjian PB.Insulin induction of glucokinase and fatty acid synthase in hepatocytes:A-nalysis of the roles of sterol-regulatory-element-binding protein-1cand liver X receptor[J].Biochem J,2006,399(2):275-283.
[4]Kelson T L,Secor M J R,Rizzo W B.Human liver fatty aldehyde dehydrogenase:microsomal localization,purification,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J].Biochem Biophys Acta,1997,1335(1/2):99-110.
[5]张丽娟,赵玉珍,郭丹丹,等.超声声强及生化指标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9):17-19.
[6]刘金枝,周志梅.脂肪肝与临床生化检测指标相关性的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223-224
[7]郑文霞.60例脂肪肝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15-116.
[8]包敦仁,刘久法,唐勇,等.脂肪肝疑似病例血脂、肝功能、血清胆碱酯酶的检测及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7):1318-1319.
[9]谢松生,陈爱华,李国裕,等.生化指标在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3):331-332.
[10]周伯钦,庄景凡.脂肪肝与6个生化指标关系的通径分析[J].医学综述,2008,14(5):796-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