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2014-10-10董淑兰高宏王永德赵海燕
董淑兰+高宏+王永德+赵海燕
摘 要: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各行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应用型本科人才对经济发展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定位与培养方式上都有别于传统研究型本科人才,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众化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069-02
国务院2010年6月6日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人才作出了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随着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的落实与发展,本科人才已逐步在中国普及。近些年来,国际高教界逐渐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国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也开始重视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与传统研究型本科的不同,主要在于二者的定位与培养方式不同。应用型本科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研究型本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在现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我们需要具备顶尖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但我们同时也迫切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现有各行业应用型人才的数量远不能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高校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范围的规划与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式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到培养出的本科人才的质量与素质,因此对培养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策略进行讲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理论知识模块、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和环节,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除主要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外,应设有一定数量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中应有体现出专业特色的部分。每项课程设置都应具有针对性,保证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应用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
二、有助于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首先,根据学生数量和班级情况,实施班组互补模式。如全班学生以5人或7人为单位分为若干小组,实行“双导师制”。即由一名校内专业教师和一名校外导师专门指导,校内专业教师以班为单位教学,以保证课程基本内容的讲授,校外导师在小组内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职业规划提供辅助教学材料,开展交互式教学,不同的小组可以有不同的辅助教学材料,使主课堂与辅课堂互相补充。同时,每个小组可以有
不同的考核方式。
其次,根据学生实践实习需要,实施校企联合模式。实践教学分为非正式岗位实践与正式岗位实践两大类。非正式岗位实践教学可以采取与企业联合的“多层次”教学:一是根据企业提供的业务资料,分小组在校内实验室进行模拟,由企业指导教师点评、修改。二是定期在企业聘请经验丰富业务人员在班级进行实践指导,提供鲜活的案例分析,强化教学针对性。三是学生小组之间就业务模拟、案例分析进行内容和角色互换,由学生互相点评,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树立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的人才培养观
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是当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根本。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可以通过开设人文素养类课程,如人文与社会科学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类、跨学科领域类、高新技术类公共关系学、艺术鉴赏等,根据学生根据个人基础、知识结构、兴趣方向等自主确定人文素养培养重点和方向,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钻研、全面发展的目的。使通识课程设置范围及内容有涵盖。
四、推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改革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传统式教学为基础,应用多媒体课件、幻灯及网络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具体化和趣味性等。加强课程建设和先进教学技术的应用,积极鼓励教师制作适于专业特色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并倡导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和网络辅导及答疑。
探索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教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通过开展自主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实创新、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环节强调理论性、前瞻性,案例点评中注意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课堂外采用专题讲座模式、问题探究模式、自主探究模式、课题参与模式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
五、建立评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
首先,按照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素质进行客观评价;其次,与用人单位协作,由用人单位拟定对毕业生的考核细则,分别对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每项都可划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等级来进行评价;第三,通过拟定调查问卷等调研方式,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的走访座谈和调查问卷,来了解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意愿以及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目前中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和培养策略的研究能够更加完善当前的教育体系,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对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宇文.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3).
[2] 袁建.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2009,(7).
[3] 高春,王志伟.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4] 顾永安.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指定的依据与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0,(6).
[5] 黄藤.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外部质量标准和评价的思考[J].民办教育研究,2010,(7).
[6] 邹光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微[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
[7] 王立纲.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10,(5).
[8] 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9] 赵巧.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人才,2013,(6).
[10] 张文妍.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