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FS对促进晚稻秧苗生长与防治稻蓟马的效果研究
2014-10-10周宇杰徐越坚卢春燕
周宇杰,徐越坚,卢春燕
(浙江省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诸暨 311800)
稻蓟马chloethrips oryzae(W illiams),属缨翅目蓟马科昆虫,是水稻秧苗至分蘖期的一种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早稻育秧提早、培育壮秧等技术措施的实施,使稻蓟马有了充足的食料和适宜的生存环境;另外稻蓟马体型小、隐蔽性强、危害不易察觉,加上其生活周期短、世代重叠严重,若防治失当很容易造成水稻幼苗叶卷枯黄、僵苗不发,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与产量的提高。目前防治稻蓟马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方式有拌种和苗期叶面喷雾,常用的药剂有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1-4],这两种传统药剂长期使用,使稻蓟马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因此筛选出替代或轮换药剂具有一定的意义。
噻虫嗪作为全新结构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不仅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有更好的安全性、持效期长等特点,其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相似,但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无交互抗性。噻虫嗪还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使用,较低的剂量就能获得较好的防效,所以除了叶面喷雾和土壤颗粒施用之外,还能作为种子处理剂来防治苗期虫害[5]。试验研究了噻虫嗪悬浮剂作为种子处理剂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及以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大田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在诸暨市陶朱街道联合村农户水稻田进行,水稻品种为嘉优5号。该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灌溉方便。施肥、管理与当地农业措施一致。
供试药剂为30%噻虫嗪FS[锐胜,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70%吡虫啉FS(高巧,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市售);35%丁硫克百威DS(好年冬,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市售);10%吡虫林WP(连云港市东金化工有限公司,市售)。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5 m2,拌种剂量指用药量与干种子重量的比值,药剂及用量详见表1。种子在播种前于2013年6月5日用清水浸泡24 h,随后滤干催芽,待芽长至半粒种子长时,与处理药剂按拌种剂量搅拌,使药剂均匀附在种子表面,再晾干2 h后在6月7日播种。试验期间未用其他药剂。
表1 试验处理及用量Tab le 1 Treatm ents and dosages in experim ent
1.3 调查方法
1.3.1 种子出苗和成苗率 播后塌谷前,每个小区按梅花状选取5个点,每个点用红塑料绳圈起40 cm×40 cm的正方形,并记录方框内的种子数,然后塌谷熨平,播后10 d调查出苗率,20 d调查成苗率。
1.3.2 秧苗素质 播后20 d、30 d每个小区5点取样,每个点取10株,即每个处理50株,记录叶龄、株高、茎基宽及鲜重,比较秧苗素质。
1.3.3 稻蓟马防效 播后20 d、30 d每个小区5点取样,每个点取10株,即每个处理50株,记录秧苗总叶片数、卷叶数,计算相对防治效果,计算公式:
防治效果(%)=100×(对照区卷叶数-处理区卷叶数)/对照区卷叶数
数据使用DPS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种子出苗率和成苗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药后10 d水稻种子的出苗率:T2>T1>T5>T3>T6>T4>CK,反映药剂处理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水稻种子的出苗率,但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30%噻虫嗪FS(锐胜)3 m L/kg、2 m L/kg拌种出苗率在88%以上,效果最好,采用1 m L/kg拌种则水稻种子出苗率略有下降;而用70%吡虫啉FS(高巧)6 m L/kg处理过的水稻种子出苗率在6个药剂处理中最低。另外,从药后20 d成苗率看,各处理的成苗率都在88%以上,而且与空白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其中用30%噻虫嗪FS(锐胜)处理的T1、T2和T3以及70%吡虫啉FS(高巧)的T4成苗率都在91%以上,高于空白对照。
表2 不同处理对水稻种子出苗率及成苗率的影响 (%)Table 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 ents on em ergence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rice seeds
2.2 不同处理的秧苗素质比较
由表3可看出,各处理对秧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用30%噻虫嗪FS(锐胜)、70%吡虫啉FS(高巧)拌种处理后的秧苗叶龄、株高、茎基宽以及地上鲜重比空白对照有明显增加,并且采用30%噻虫嗪FS处理的秧苗随着拌种剂量的增加,秧苗的素质也随之提高,这与魏百裕等[7]的研究一致。
2.3 不同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
由表4可看出,用30%噻虫嗪FS 1~3 m L/kg拌种的处理,在药后20 d、30 d表现出对水稻稻蓟马良好的防治效果,能对水稻秧苗前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药后20 d对稻蓟马的防效都在90%以上,并且随着拌种药量的增加防效随之增加,而且药后30 d的调查结果表明,30%噻虫嗪FS还具有很好的持效性,防效虽比药后20 d有所下降,但依旧在80%以上,极显著高于35%丁硫克百威DS 7 m L/kg和10%吡虫啉WP 5 m L/kg处理;另外,70%吡虫啉FS 6 m L/kg的处理在药后20 d、30 d也表现出对稻蓟马良好的防效,与30%噻虫嗪FS(锐胜)1~3 m L/kg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而极显著高于35%丁硫克百威DS 7 m L/kg和10%吡虫啉WP 5 m L/kg处理。
表3 不同处理药后20 d、30 d秧苗素质的比较Table 3 Com parison of seed ling quality at 20 d and 30 d after treatment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4 药后20 d、30 d各处理间卷叶率及防治效果比较Tab le 4 Comparison of foliaceous rate and control eff i ciency at 20 d and 30 d after treatment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3 讨论与结论
试验表明,晚稻种子用30%噻虫嗪FS 1~3 m L/kg拌种,在防治秧苗前期稻蓟马危害的同时,能提升出苗率、成苗率,并且还有一定的壮秧效果,比35%丁硫克百威DS 7 m L/kg和10%吡虫啉WP 5 m L/kg两种对照药剂处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作为试验对照药剂的70%吡虫啉FS 6 m L/kg拌种也具有和30%噻虫嗪FS相同的作用,而在成苗、秧苗茎基宽等方面要略好于后者。综上而言,30%噻虫嗪FS在实际农事操作过程中能有效替代或轮换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作为防治稻蓟马的新型拌种剂,可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
目前,诸暨市晚稻秧苗期除了受到稻蓟马侵害以外,还存在稻飞虱、叶蝉等多种害虫的综合危害,有文献报道噻虫嗪对同翅目、鳞翅目等害虫也具有一定的防效[8],关于噻虫嗪对秧苗前期多种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是否能做到“一药多防”、省工节本,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1]张楚雄,李登荣,陈环球,等. 三种杀虫剂拌芽处理防治稻蓟马的效果研究[J]. 湖北植保,2013,(2):12-14.
[2]陈国永,江 枫,瞿洪法. 35%好年冬种子处理剂防治晚稻秧苗期害虫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8,(5):92,95.
[3]汪建华,滕敏忠,宋王松. 蚜虱净拌种防治单晚直播田稻蓟马试验初报[J]. 中国植保导刊,2004,(3):43-44.
[4]唐 涛,林钰婷,成燕清,等. 丁硫克百威对水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秧苗生长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0,(5):82-83,87.
[5]丁灵伟,陈将赞,戴以太,等. 噻虫嗪种子处理对水稻蓟马的防治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13,(11):1440-1441.
[6]仲苏林. 噻虫嗪——一种新颖的种传虫害种子处理剂[J]. 农药市场信息,2002,(2):22.
[7]魏百裕,楼成栋,楼巧侯. 79%噻虫嗪(锐胜)种子处理可分散剂对水稻秧苗生长和稻蓟马防治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14-115.
[8]付佑胜,赵桂东,刘伟中. 70%噻虫嗪WS对水稻壮苗及稻飞虱的防治效果[J].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454-457.
[9]凌 炎,钟 勇,尹文兵. 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测定[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31(1):64-67.